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329节

“不行,我回去后,一定要告诉爷爷,大明不能惹,太强了,太强了。”

“仅仅就是目前看到这些在京师的将士,估计能挡我撒马尔罕数十万大军。”

“对于大明,只能结好,不能交恶。”

皮儿马黑麻双手紧握,盯着前方不断走过的大明将士,心中对自己说道。

这一次的阅兵,给皮儿马黑麻对大明,是颠覆式的印象。

这样的场景,真的太过于摄人心魄了。

别说见过,是他听都未曾听说过的强军。

爷爷帖木儿麾下的直属大军,是他曾经见过的最强军队。

在中亚的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可对比眼前的将士来,啥也不是!

阅兵的进行,许多人的心中,开始发生悄然变化。

淮西武将集团,以凉国公蓝玉为首的所有将军,长期掌兵的他们,都是看得目瞪口呆,热血沸腾。

要知道这些将士,可都是隶属于五军都督府。

他们作为长官,除了一些直管卫所的指挥使,大部分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将士就完全换了一个模样。

“假如,我率领这样的将士出战......”

这个想法,几乎在所有的将军脑海中冒泡。

麾下有这样的将士,建功立业,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对比武官的兴奋,文臣们在回过神来后,就显得有些担忧了。

按照历史的发展,在建国后的平稳年代,文人一定是压武人一头的。

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这是必然发生的情况。

可现在,随着太孙殿下的出现,好似这个惯例将要被打破了。

一场阅兵下来,谁都能预料到,武人的地位,将会得到难以想象的提升。

就现在京师百姓的反应,都能观测出一二来。

原本百姓对于军队,是反感,厌恶,尤其是兵役,心中抗拒。

这是历朝历代兵役的影响。

可在这一刻,不少壮年男子,心里头已经开始隐约冒出当兵的想法了。

文人的精神领袖,刘三吾。

此刻已经回到了翰林院中。

官宦刚离开,太医还未来,他就睁开了眼睛。

与其一同的,还有两位年纪差不多大的翰林院院士。

一人是张信,洪武二十七年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一人是白信蹈,江南地区有名大儒,现翰林院院士。

“先生,这番下来,我等该何去何从,原以为太孙上位,当重用文臣,可如今看来,太孙殿下面善心狠,心中的野望,比之陛下都不逞多让啊!”

五十多岁的掌张信,八十岁的刘三吾,七十岁出头的白信蹈面前,还显得很是年轻。

而这番话,也说出了他的担忧。

白信蹈也是沉声道:“此言在理,这些丘八的变化着实惊人,甚至比之兵书上操练出来的将士,还要强上几分。”

“由此可见,太孙殿下对于军事,征伐,尤为感兴趣,还有比拟陛下的天资。”

“陛下年迈,自然不会擅动兵戈,可太孙殿下不同,按照记载,太孙殿下当是今年本月,才满十八。”

“年轻人,难免气盛,有掌如此强军,个中野望怕是难以估量。”

刘三吾听到两人的话,也是赞同的点头,叹息道:“国虽大,好战必亡。”

“今日大明之强盛,在老夫看来,不见得是个好事。”

“诚然,老夫有看到,对于诸多外臣来说,产生了足够的震慑,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可边疆的征伐,又哪是因为争夺土地,草原上的威胁,是因为他们的粮食,让他们活不下去了。”

“每年的朝贡,就是我大明对其救济,让他们能够勉强维持,不至于边疆混乱。”

“可我大明的粮食,连自家的百姓都不够吃,怎能安抚得住这众多臣国。”

“以太孙殿下的脾性,若是边疆有战事发生,亦或是不利我大明,则必将勃然大怒,兴万兵以战,至那时,将血流成河。”

说完,刘三吾喟然长叹。

此时,张信和白信蹈,满脸忧国忧民。

半晌,白信蹈咬牙道:“佛语有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们能想到的这些,陛下肯定有所察觉,只是太孙殿下十年归来,宠爱无双,即便是知道,陛下也不忍责怪。”

“如今,唯有一人以性命警示陛下,太孙殿下。方可唤起陛下,殿下心中警示。”

这话说完,张信面色坚毅,想要开口说话。

却被白信蹈一把拉住衣袖。

只见白信蹈沉声道:“我如今已有七十,这辈子也算是活够了,信,你才不过天命之年,往后还有很长的日子。”

说完,白信蹈看向刘三吾,继续道:“先生,你不能去,这天下文人,尚且还需你来带领。”

“如此,自然我去,当最合适!”

白信蹈声音坚定的说道。

刘三吾听到这话,千言万语堵在喉间,却不知从何说起。

唯有双手紧紧握住白信蹈,才能表达心中激动之情。

便是刘三吾三人,在这里密谈的时候。

承天门外大阅兵,也即将到了尾声。

上卫,即宫廷十二亲卫的最后一卫,并非是锦衣卫。

锦衣卫因为职责问题,并没有参与到这次的大阅兵之中。

替代锦衣卫的,便是朱英直属亲卫,玄甲卫。

玄甲卫的服饰,经过了朱英的调整,紧身加黑红披风的设计,显得更加精炼利落,更有一种华丽贵气的体现。

他们的列队,比起前面的三十一卫,更加整齐。

甚至在身高上,都是高度的统一。

这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更加令人瞩目。

最特别的是,在他们身上,不仅有佩刀,还有一根类似于火铳般的事物。

说它是火铳吧,好像又不像,没人见过这般细长的火铳,更像是加厚的长棍。

当玄甲卫出现的时候。

在承天门最高地台上的朱元章,侧身看向大孙,笑道:“该你了,大孙。”

这声音,带着一丝解脱,还有浓厚的沙哑。

三十一声的呐喊,让朱元章的嗓子早就承受不住了。

一直都是靠着兴奋和激动支撑着。

而当玄甲卫出现,朱元章便决定把这最后一声的机会,让与大孙。

显然,对于老爷子的相让,是没有出现在既定流程中的,完全是老爷子的临时起意。

不过在这一刻,早就旁观多时的朱英,仅仅是刹那的停顿,便就回道:“必不让爷爷失望。”

朱元章满意的点点头,如释重负的走下台来。

一个多时辰的站立呐喊,让已有六十多岁朱元章,感到些许吃不消。

这一放松,差点没跌倒。

朱英眼疾手快,顿时扶住,同时对太监吩咐道:“快把龙椅搬过来。”

龙椅是早就备好了的,不过朱元章之前一直不肯坐。

现在这么个情况,也只能坐下歇息。

刘和马上端来参茶,为朱元章弥补亏空的气血。

一口参茶下肚,朱元章的气色红润了许多。

朱英见此,这才开始走上前方高台。

当朱英走上高台的那一刻,朱元章摆摆手,刘和马上对两个宦官使眼色。

两个宦官扯起腿,分别朝着左右击鼓的鼓手飞奔过去。

当玄甲卫即将抵达承天门的时候,鼓声和奏乐变得越发康慨激昂起来。

朱元章的嘴角,露出满意的微笑。

这是他在没通知大孙,特意的进行了修改。

听到鼓乐变化的朱英,顿时就明白这都是老爷子的授意。

他没有选择回头,因为此刻的玄甲卫,已经走到了承天门下。

玄甲卫指挥使抬头,第一时间就认出了站在承天门上的并非是陛下,而是换成了太孙殿下。

顿时,心情更为激动了起来。

“直属亲卫玄甲卫,拜见太孙殿下!”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太孙殿下万岁!!!”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太孙殿下万岁!!!”

感受到这无与伦比的气势冲击,朱英浑身都在颤抖。

首节 上一节 329/4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能在梦中练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