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250节

至少更加明白民间疾苦。

“爷爷,关于老兵退役的事情,现在兵部那边的章程可是出来了。”

朱英问道。

在此之前,朱英就提出过一个方案,对于县城的分权而治。

在大明如今,知县又被称为县太爷。

太爷这个称呼,在以宗族为单位的百姓里,是很高的尊称,同时也体现出知县在县内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现在朱英提出来,就是将知县的权力进行分散。

这倒是不是什么很难理解的事情,如同是对比京师这般。

为何说京师政治清明,其实不单单是天子脚下的缘故,而是有着完整的管理体系。

司法有刑部,抓捕有五城兵马司,还有锦衣卫这等如同检察院一般的存在能够上状。

在地方上,就是知县一套班子人马,管理偌大的县城,跟土皇帝没啥区别。

朱英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地方上的武装力量,给抓到手里。

也就是后世耳熟能详的公安系统,不过现在朱英准备成立的叫做治安署。

治安署的建立,将分走知县手中的缉捕权等武装职能,跟京师的五城兵马司大同小异。

往另一个方面说,相当于五城兵马司下属机构。

这个事情,是获得了老爷子的同意的。

在朱元璋看来,收走知县手中的兵权,也算是个不错的法子。

更加利于兵权的集中和统一。

而朱元璋也清楚了大孙的想法,那就是将县城当成国家来安排。谷

这个治安署,仅仅不过是个开头。

“现在兵部联合五军都督府,已经在处理关于老兵退役的事情了,不过四十五岁这个年纪,是不是过早了一些。”

“这样对于很多军队来说,太多的老兵将会直接退役到地方。”

朱元璋琢磨着问道。

现在因为大明安稳,所以在征兵上已经逐步减少,很多精锐营里,都是上了岁数的老兵。

毕竟大明建国已经二十五年了,哪怕最后一批在大明建国前参军的士兵,至少都是四十岁往上了。

这样的规模,会比较宏大。

朱英解释道:“也不是一下子这么着急,可以一步步进行,现在的主要成员,可以先从京营开始。”

“县城治安署,府城的治安厅,省城的治安司。这般换算下来,孙儿估计整个治安队伍,大明约莫得有十多万人往上。”

“当然不必急着一下子全部到位,孙儿觉得可以先设立一个考核,考核通过的老兵,才有资格安置到地方。”

“成绩优异着,更是可以到治安司,治安厅任职。”

“这些老兵,对于大明是绝对忠诚的,有他们维护地方上的关系,对于大明来说,可以对地方上的带来百姓潜移默化的影响。”

听到大孙分析,朱元璋一边思索,一边认真点点头。

“这个事情,你心里头的想法比咱更加的清晰,明日咱便让茹到你那去,好生安排一番。”

朱元璋虽然对于这个制度有些陌生,但以他的智慧,可以想象到其中的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对大明的维护,将会呈现更加直接的形式。

朱元璋拉拢地主阶级,也是这个手段和目的。

大孙的这个法子,和他的可谓是大同小异。

仔细点来说,甚至更加要高明一些。

因为治安署的建立,为军中的老卒,等于开了一条后路。

根据大孙的意思,往后便是治安署里的巡捕,基本上都会由退役的老老卒担任。

这些人在地方上,因为从军过的关系,还是很有威慑力的,战斗力也不会弱。

最主要是有了后路,不必再回到土里刨食,将会体面很多。

往深了去想,对于往后征兵,都有很大的优势。

普通的百姓,完全可以通过当兵来博一个前程,有了更多的出路。

“大孙能想到这些,真是让咱感觉到有些惊喜了,这些法子,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对咱老朱家的稳固。”

“按照大孙往后的想法,治安署,刑法署,加上知县三位一体的制度,这将会为大明,打下足够稳固的基石。”

说到这里,朱元璋突然就笑了起来:“好你个大孙,真是备懒得可以,咱看你是为了躲懒,才想到这些个法子吧。”

“按照大孙的想法,这般下来县里的事情,很多都不必通过奏章到京师来,当地就能处理了。”

“县城不行的,就府城,府城不行的就省城。”

“只有事情到了省城处理不了的时候,才会到京师来。这般天下多的不说,七八成的奏章都要减下去了。”

“这往后,待大孙到了咱这个位置的时候,怕不是整日里都能游手好闲了。”

朱英无奈笑道,老爷子咋就往这方面想过去了呢。

诚然,皇帝本身从日常繁杂的事务中,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解脱。

其实朱英的这个法子,说到底还是模仿后世的关键点:以法治国。

也就是所有的事务,将会根据大明律法来完成。

在这些职权部门成立完善后,朱英接下来的关键,就是从民生中脱身,成立关于律法专门研究的部门。

更多的精力,可以放到大明整体的经济上,军事上,还有各类研究方向,迈入到工业化的一个起步过程。

“爷爷,这哪有轻松的时候呀,要处理的事情还有很多呢。一切还得等番薯等作物的粮种成熟后,才可以大规模的进行。”

“百姓的温饱问题和安全问题,终究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只有这样,大明百姓对于咱老朱家,才会更加的维护。”

“到时候朝廷作下的决定,才会更加的顺利。”

朱英苦笑着解释道。

听到大孙的最后一句,朱元璋眼中闪烁着异彩。

他知道,大孙的野心,可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大。

当真个大明的百姓都变得忠诚, uu看书 还有现在这般程度的军队操练,加上番薯等作物带来的粮食储备。

不管是哪个皇帝,在有这样的国力后,都会忍不住生出巨大的野望。

不同于往前的朝代,如今大明的眼界更加的开阔,这也是得益于前朝,明白了天下这个概念,比想象中的还要来得大得多。

谁能拒绝成为千古一帝的诱惑呢。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问道:“大孙觉得,待这些完全成熟后,大致需要多久的时间。”

朱英闻言,心中琢磨一番后,说道:“快则三年,短则五载应当就差不多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

按照他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完全可以活到那时候的。

那么这千古一帝的称号,大孙或许也不一定需要吧?

第236章:朱英的处理手段

五城兵马司张义都指挥使,赶到皇宫后,得到的命令是,继续清扫罪恶实力,所有已经抓捕到大牢中的人。

除开确实没有犯罪的,其他的严肃处理。

在朱英看来,这就相当于一次大规模的扫黑行动了。

锦衣卫蒋瓛这边,抓捕的人也是同样,但在此之上,还多了项任务,那就是监视五城兵马司。

放人的程序,须得经过锦衣卫的审核后才能通过。

“大孙,这般几万人中,咱看呐,不少人估计都是被冤枉的,可得要仔细查清楚了。”

朱元璋在之前,并没有说这句话,等人走了后,才叮嘱说道。

屈打成招这样的事情,不要太过于简单。

朱元璋甚至能想象到,五城兵马司的人的胡乱抓捕,必定有冤屈在里面,所以朱元璋很少对于百姓,哪怕是混子这般大规模抓捕。

因为这样一来,根本无法一一去分辨。

“爷爷放心,这次孙儿将会亲自去一趟兵马司的牢房看看,对于刑罚这块,孙儿想要减弱一些。”

“现在大明安定,过于严苛的刑罚,只会让百姓害怕多于中忠诚。”

朱英说道。

这话说出来,旁边的刘和都不由哆嗦了一下。

要知道陛下定下的严酷刑罚,从来没人敢于多说的。

现在长孙殿下就这般轻描淡写的直接提出来,着实让人有些感到惊骇。

朱元璋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

和曾经不同,现在的朱元璋有大孙的陪伴后,在心态上要好了很多,没那般暴躁,甚至有点佛系的感觉。

当然,这是只有大孙在身边的时候,才会给人的错觉。

对于大孙,朱元璋有着非常高的耐受度。

要知道很多严酷的刑罚,并不是在大明之初就有的,而是在马皇后,朱雄英去世后,朱元璋的性格越发暴躁。

人也变得极为狠厉起来,这样的狠厉心情,直接就体现到了不断修改的大明律上。

历史上,朱允炆都是登基后,才敢去废除这些酷刑。

“大孙的想法多得很,咱都是支持的,在刑罚这块,大孙想要如何做,那便就如何做吧。”朱元璋笑着说道,没有半点被冒犯到的感觉。

一旁的刘和,心中的石头落地,眼神中甚至有些微微的激动。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陛下如此。

首节 上一节 250/4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能在梦中练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