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的徒弟是长乐公主

大唐:我的徒弟是长乐公主 第505节

节省下来的人才,可以塞向其他地方。

整个幽州,现在都是欣欣向荣的。

秦阳对此很满意,不过他这次来新三区,其实是带着张允济逛一逛这新三区,顺便思考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巩固幽州的边防。

幽州之外,最近的一个国家,其实应该算是渤海国。

但在渤海国与幽州之间,还夹着一片区域,就是黑水靺鞨生活的地方。

在这片区域再往中原这个方向来,才是一片更荒凉的区域,以及其他一些小的部落的聚集区,然后才是幽州之外的这一二百里防区。

之前吐蕃人就是在渤海国跟黑水靺鞨生活的区域插手,才能来势汹汹的向幽州进犯。

之所以人家宁愿绕远都愿意来这边,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幽州之外,并没有一个能够震慑外邻的防御?

第六百七十六章 直接翻脸?

“得之,你这样,就有点无趣了。”秦阳收回思绪后,故意对着张允济说道。

张允济完全不上这个当,道:“大王,这次过来,你应该不只是为了看一看新三区吧?您在考场仗结束后的事?”

“知我者,得之也。”秦阳哈哈一笑。

他手里拿着一把折扇,坐在马车里,看了看外面的景色后,就将车帘放下来,继续扇着扇子,嘴里说道:“在幽州之外,生活着一些大大小小的部落,其中哪个异族聚集的人数最多,得之可知道?”

张允济当然知道,他当幽州刺史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若是连幽州的“邻居”都有谁都不知道,那岂不是可笑?

“大王,这人数最多的嘛,自然是一个名为黑水靺鞨的异族。”

“不错,正是黑水靺鞨。”秦阳啪地用扇子拍了下自己的手心,说道。

“黑水靺鞨有着数个部落,他们善骑射……这次吐蕃进犯幽州,未必就没有黑水靺鞨中一些部落的影子。有这样一群异族居于幽州之侧,实在是让人不放心。”

其实秦阳倒是不怕黑水靺鞨,但他不怕,以后呢?

现在的大唐,其实也不怕什么黑水靺鞨,靺鞨之类的,就连突厥,不也被人给干翻了?但问题是,以后这个靺鞨与黑水靺鞨,却会给中原带来不小的麻烦。

女真族,就与现在的靺鞨跟黑水靺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如趁着现在,将本该在唐玄宗时期才会有的黑水都督府给提前搞出来。

黑水都督府,原本是在唐玄宗时期,设在东北边疆的一个行政机构。因为在黑水,也就是后世的黑龙江一带,居住着一部分靺鞨部落,就被叫做“黑水靺鞨”。

自从唐玄宗时期,唐政府在这里设立了黑水军,在这里设了黑水都督府,这一片区域,才算是有了一个更强劲的防御。

不过,当初在设立黑水都督府时,是由黑水靺鞨的部落首领担任都督和刺史的职位,虽然唐政府也派了官员来这里担任副职,但这种模式,也就存在了不到一百年。

因为在唐玄宗后期开始,唐政府就已经势弱了。

莫说是那时候的黑水都督府,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了,就是一些更近一些的地方,都督跟刺史的权利也是相当大,后来的皇帝根本就不敢与他们对刚。

一个没能在百年之内彻底同化的异族,可不就是会在这时候直接翻脸?

由此可见,提前设一个黑水都督府,的确是个好主意。

哪怕依旧会出现唐玄宗后期的唐朝中央权力大滑坡,可从现在的贞观年间,到那时候的元和年间,这期间,可是有着足够长的时间,而且,这期间的唐政府,也处于一个绝对的中央集权的鼎盛时期。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同化异族,让他们渐渐习惯了农耕生活,习惯了“大唐子民”的身份,以后便是有人想要挑事儿,也没用了。

如何“温水煮青蛙”,这招他熟悉啊。

张允济不知道后世的这些,他现在在听完了大王的提醒后,就有点忧愁。

“大王说得是,这些异族盘踞在幽州之外,的确是让人心中不安。过去只是时不时扰民,这几年倒是好些了……但从此次吐蕃进犯幽州如此轻松,就能看出,这些异族所占之地若是不加以约束,怕是要成大患啊。”

之前没有对靺鞨那边多加约束,一是黑水靺鞨占据的地方基本就是三不管地带,那边比较苦寒,无论是前朝还是唐政府,都对那一片区域没什么必须要收回来的想法。

既然黑水靺鞨愿意向中原政权低头,愿意做个小弟,他们也愿意给个面子。

这样一来,就显得中原是个天朝上国,很有些宽厚仁慈的意思。

可实际上,光是在幽州这里设立城防,还是不够的。

黑水靺鞨所占的区域,在过去是作为缓冲区域的,这其实也不能算是错。但此一时彼一时,随着幽州的发展,若是还将幽州作为北面的第一防线,那就不可以了。

这样渐渐繁华起来的区域,若是作为第一防线,势必会在一次次的战火中遭到损毁。

这次是因为有着绝对的武力压制,所以哪怕是战场在距离幽州郡城一二百里的地方,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但若是放任下去,待以后武力压制的差距没那么大了,一直放任的结果,将会让后世人承担。

既然他来到了大唐,来到了幽州,成为了幽州之主,自然不能只顾眼前。

“所以,现在就要提前未雨绸缪了,不能让幽州这里成了后世之患。有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幽州边塞,虽现在没出什么大问题,但若是继续放任,后世必成大患。靺鞨族眼下只是普通异族,但游牧民族若是始终不能被同化,就像是一群狼,始终都会有噬人的一天。”秦阳突然轻声说道。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王说得好!”听着大王这样说,张允济念了一遍后,露出赞同之色。

这话本是战国时的水利专家李冰所说,而作为一个士大夫,张允济其实也很推崇这样的观点。

大王虽不是士大夫出身,可在方方面面,都与他十分契合,这让张允济也不禁生出了一丝庆幸来。

这自古以来,一把手跟二把手之间,若是理念不合,都是容易出大问题的。

张允济心里清楚,哪怕再换一个性情温和的皇子来,也不可能有幽州王这样适合幽州了。

“大王,不过,我们所言,朝廷那些大人,未必就能赞同。”张允济回过神后,又觉得这件事怕是不那么好办。

其实这事秦阳也知道不那么好办,毕竟如今黑水靺鞨还不是后世的那个女真族,还不是那个“女真兵若满万则不可敌”的后世大患。

黑水至今也都是苦寒之地,是比幽州更苦寒,更冷的地方。

除了黑水靺鞨,别说是中原的百姓了,就是幽州这边已经习惯了严寒的百姓,也大多是宁死不肯去那边生活的。

那样一处地方,在中央政府眼里,是个什么形象?

第六百七十七章 吐蕃王遇刺

秦阳想,在唐中央政府眼里,怕是这地方,根本就是个不毛之地,是白给都没必要留下的真正荒凉之所。

这样一个地方,根本就不适合人类生存。

又不能种植太多的庄稼,更不适合住人,哪里就该留着呢?

他若是以边防的理由来劝说他们在黑水建立城防,那些人未必就支持。

所以,他需要另选个理由。

想到在后世,那一片区域,其实是非常肥沃的适合种植庄稼的地方,各种大米、小米、黄豆等作物,都在那一片区域大片大片的种植。

可以这么说,那边在后世,就是一个支撑着小半个国家的粮食产区。

这样一个地方,在这个时期,却是无人愿意去生活的不毛之地。

“得之,你知道菽吧?”秦阳本想说玉米,但突然想到,距离玉米传入中国,还有得等呢,起码在目前的唐初这个时期,是既没有玉米,也没有红薯,也没有土豆,也没有棉花,也没有甜菜,也没有西红柿……总之,后世很多日常会吃到的东西,在这个时期,都是统统都没有的!要不是秦阳的出现,土豆、红薯,以及以上一些高产作物,都不可能在唐初就出现。

但菽,却是中国自己本土一直就有的作物,用菽来说这件事,就再合适不过了。

张允济愣了下,不懂大王为什么突然问这个问题,就说道:“大王,这菽,下官自然是知道的。”

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他们幽州的农作物,原本就是以菽为主的,菽可以说是产量最高的作物之一!

当然了,现在菽已经不是了,土豆跟红薯替代了菽,成为了幽州的支柱农作物。

可菽依旧在幽州大肆种植,各种豆制品如今也是支撑着幽州的菜篮子。

尤其是冬天,若是没有豆腐吃,固然因为温室大棚能吃到一些新鲜蔬菜,幽州也有温室养蘑菇的技术,可还是会菜色单一很多。

他不懂大王为何会突然这么问。

秦阳见他还没反应过来,就提醒道:“菽这种作物,在严寒地带也可种植,我们这里可以,焉知黑水那边不可以?我甚至觉得,若在那边种植菽,或许收成会更多。”

会这样吗?

张允济有点不敢想,但万一呢?

他想了想,说道:“大王既这样说,下官也觉得,有这种可能。不如待战事结束,让人在黑水附近试种一些菽,若是菽丰收,就可以这个理由,说服朝廷在黑水设防?”

毕竟,一片肥沃的土地,跟一片不毛之地,意义自然不同!

一片不毛之地,自然没有什么可争的必要。

就算是要在幽州之外设城防,估计也会让他们建立军事小镇一样,设立一两个镇就算了。

但若是意识到那片区域是肥沃的土地,能种植庄稼,能丰收,那么,不仅是那个区域的地方意义不同了,连如何彻底收服黑水靺鞨这个异族,也有了新的方向。

那就是,让黑水靺鞨彻底从放牧,变成农耕异族。

只要习惯了农耕的生活,就能踏踏实实在一个地方扎根下来,而不是在一片区域反复游荡,随时能拔营而走。

能够随时拔营而走的民族,是不可能安安心心的生活下去的。

因为他们心无牵挂,对固定的一片区域没什么特殊的感情。

不像是农耕社会下的百姓,会对土地有感情,对农田有感情,不愿意轻易远离故土。

秦阳也知道眼下不是着急这些的时候,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先将吐蕃王的事情给搞明白了。

二人说完这件事后的转过天,果然就再次接到了消息。

这一次,是吐蕃王亲自所写的求和信,上面说了,若是秦阳愿意和谈,可以双方找个机会,坐下来谈一谈,无论是什么条件,到时候幽州一方都可以提。

秦阳自然不会亲自跑去吐蕃军的营地了,他直接让使者带回了他的话。

“若是有心和谈,那就让他亲自来谈,本王会带人在新三区外面迎接他。”

秦阳的这番话一带回去,再次引起了吐蕃军内部的争论。

“大王!不可!这是让您自投罗网啊!万一他的目的就是这个,您过去了,直接将您扣下,这岂不是羊入虎口?”有人立刻反对道。

只是这句“羊入虎口”让吐蕃王听了很有些不舒服,瞪了那人一眼。

那人立刻低下头去。

但这人所说的话,却也是个问题。是啊,万一他过去了,被秦阳直接扣下呢?

这两军阵前,又能讲什么道义?

“但大王若是不去,他们必然不会放开包围让我们常去,如今粮草已不足三日的了……”

这还是省吃俭用的结果。

几万大军,之前又是溃败,丢下了不少东西。

他们所带的粮草,也就是够三日的了。

若是再不决断,三日之后,他们该何去何从?

首节 上一节 505/5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书中:开局绑定曹贼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