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开局祸害了黄月英

三国:开局祸害了黄月英 第63节

  所以西凉集团也被刘琦排除在外。

  既然无法替换,那就只剩补强一条路了——可是蒯氏后继无人,且在荆南的叛乱之中,元气大伤,要想补强,谈何容易?

  刘琦苦思良久,不得其解。

  刘琦将心中苦恼告诉徐庶,徐庶与魏延乃是刘琦的左膀右臂,魏延天性使然,这种事情刘琦自然不会与他商量,徐庶却是不二人选。

  徐庶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听闻在江陵之时,蒯祺与李严有赠书之恩。赠书乃传道授业,蒯祺虽无李言之师之名,却有李严之师之实。”

  徐庶说完,刘琦恍然大悟——蒯氏既然后继乏人,那就找一个与蒯氏关系匪浅之人提拔起来。

  刘琦虽然想明白了,却隐隐有些担忧,他说道:“李严此人功利之心甚重,我担心将其骤然拔到高位,有害无利。”

  徐庶听了,却不以为然,他说道:“自古淡泊名利之人,寥寥无几。蔡瑁有野心,江夏黄祖的野心也不在蔡瑁之下,主公却依然用他们,伯绪何必害怕一个无世家背景的区区李严?”

  “区区李严?”刘琦被徐庶的话噎得说不出话来,心道,“一个李严可比世家的破坏力大多了,那可是在历史上与诸葛亮扳过手腕的人。诸葛亮北伐的大好形势,就因为这区区李严,荡然无存,前功尽弃。”

  不过刘琦自然不会与徐庶说这些,他思索良久之后,觉得徐庶的建议可以一试,然后才有了本章开头的那一幕。

  ……

  与蒯祺同时北行的还有蔡勋,他将返回襄阳向刘表报告武陵之战的经过,同时还向蔡氏带去了刘琦的善意——香水销往汉中之地的专卖权——

  从襄阳沿汉水逆流而上,可至张鲁治下的汉中,多年来蔡氏一直与汉中进行贸易往来。

  刘琦担心李严的破坏力太大,担心蔡氏、黄氏不足以压制他,所以才有此举。

  蔡氏虽然不支持刘琦,但是刘琦却打算争取一番,一可向世人展现自己的大度,起到千金买骨的作用,二则万一蔡氏因此倒向了自己,那也是有利无害之事。

  不过,若蔡氏还不识抬举,刘琦不介意对其展现雷霆一击,到时候势必是一番清洗——蔡氏族人未必全都有罪,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送走蒯良的灵柩之后,刘琦率诸将返回武陵。

  经过商议,刘琦命令文聘镇守武陵,留杜路、刘宁辅佐,以防备盘踞在沅水上游的刘先、韩嵩残军。

  刘琦则率领刘磐、胡车、王璨、徐庶、魏延、黄奎、金旋、巩志诸将,前往靖港与黄射的水军会合,然后再一举攻克长沙。

  大军开拔,旌旗遮天蔽日。

  刘琦坐于战马之上,心潮澎湃,志得意满。

  经过渡江之战、汉寿伏击战、武陵之战,叛军实力大损,荆南平叛已得半数之功。

  “大家加把劲,攻下长沙、桂阳、零陵,然后回襄阳过春节。”

  “好!”士卒轰然叫好,士气旺盛。

  长沙,似乎唾手可得。

  而这一切落在邓义眼中,却让他泛起了担忧之心——据情报显示,张羡并不打算束手就擒,他在一直在深沟高垒、积极备战。

  更让邓义担忧的是,桂阳太守张则自始至终从未出现。

  邓义将心中担忧,告知刘琦,刘琦却不以为然。

  等邓义退下之后,刘琦对着徐庶笑道:“子孝(邓义的字)因被我父亲责备,如今不仅不敢再待在后方,竟然还变得胆小如鼠。”

  邓义负责情报,其实是可以躲在后方更安全的武陵的,可是他却自愿随大军南下长沙,所以刘琦才有此言。

  徐庶闻言,正色道:“子孝或许过于担心,但是将军也切不可自满,须知骄兵必败。”

  刘琦一听,幡然醒悟,对着徐庶拱手说道:“幸得元直(徐庶的字)提醒,否则我必遭大败,元直真乃吾师也。”

第105章 寒疫

  经过徐庶的提醒,刘琦收敛心神,行军途中多次召集诸将,告诫将士端正心态,戒骄戒躁。

  刘琦又命令刘盘严格执行军法,行军途中有违军法,或大放厥词扰乱军心者,严加惩处。

  行军途中一直下着小雨,路上泥泞不堪,经过一系列的思想强化教育,以及绑腿等物质条件的辅助,掉队之人反而没有当初南下之时多。

  经过一系列的整治,平叛大军面貌焕然一新,与这个时代的诸侯军阀队伍渐渐变得迥然不同。

  ……

  黄射驻军之地——靖港,在长沙西北,地势低洼,是水军停靠的天然良港,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后世曾国藩在此败于太平军,走投无路之际几乎跳水而亡。

  靖港与长沙,隔湘水而望;靖港之南,为麓山。

  听闻刘琦大军到达,黄射出营十里相迎,见面又是一番寒暄客套,这里不再赘述。

  刘琦考虑到靖港地势低洼,濒临湘水,为了防止叛军用水攻,刘琦将步骑大营,安扎在麓山之上。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刘琦登麓山而望长沙,正是一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瑰丽画像。

  好一个人杰地灵的湘楚大地,钟灵毓秀,如诗如画!

  可惜湘水两岸,兵营连绵不绝,旌旗猎猎作响,兵戈之声不绝于耳,这份兵马肃杀之气为这山水增添了几许萧索。

  橘子洲头原本有叛军驻扎,黄射击败了长沙水军之后,橘子洲头上的叛军便退回了湘水东岸。

  ……

  刘琦到达的翌日,便对叛军展开攻击。

  经过一系列战斗,长沙叛军已经是实力大损——靖港水战,黄射全歼长沙水军;

  汉寿伏击之战,张羡麾下步骑又被刘琦歼灭大半——如今长沙只剩数千老弱病残。

  平叛大军确是一路招收俘虏、流民,实力不减反增——此消彼长,这也正是刘琦不顾大军劳形,强行发动渡江之战的底气所在。

  果然,只用了半日时间,叛军的湘水防线便被甘宁率先突破,叛军虽有黄忠这等绝世猛将,可是其一人之力却难抵叛军的颓势,甘宁突破不久,叛军的湘水防线便全面崩溃。

  叛军退进长沙城内,诸将在后追击掩杀,大获全胜。

  刘琦命令大军将长沙城团团围住,然后挑选了数名叛军俘虏,将其释放回长沙,并带去了刘琦劝降的文书。

  可惜面对刘琦释放的善意,张羡却断然拒绝。

  刘琦大怒,命令诸将从四面攻击长沙,可是长沙城高墙厚,急切之间不能攻克。

  刘琦强攻数日,未对叛军进行有效杀伤,反而徒增伤亡。

  刘琦无奈,只得下令暂缓攻击,对长沙围而不攻,反正长沙已是瓮中之鳖,张羡等人插翅难逃。

  大军围而不攻,每日消耗的粮草却并未减少,粮草供给由江陵经水路运到靖港,或由松滋运往武陵,武陵运往麓山大营。

  不论水陆,都是路途遥远,沿路消耗,损耗颇多。

  虽然粮草的消耗让刘琦肉疼,但是刘琦也只能咬牙坚持,他坚信长沙城内的粮草也不会太多。

  因为一路行来,刘琦发现张羡并没有收缴百姓的口粮,他没有像蒯越一样以「坚壁清野」来抵抗刘琦。

  长沙郡内的百姓对张羡的评价颇高,这也许就是张羡在荆南一呼百应的原因。

  这一点张羡与刘琦类似,都施行仁政,但是这更加坚定了刘琦要歼灭张羡的决心。

  长沙已是一座孤城,其后方的桂阳郡,零陵郡已被刘琦所派军队隔断。

  要不是考虑到一直隐而不现的张则,刘琦都敢派军队直接攻入空虚的桂阳与零陵。

  关于张则的情报,邓义正在紧锣密鼓地收集,可惜荆南的情报系统因为叛乱被折损了七七八八,效率极其低下。

  幸好刘琦也不急,在堂堂正正的实力面前,刘琦不相信,隐而不现的张则能够逆转荆南局势。

  对平叛的局势,刘琦很乐观,自信满满,其自信的表情经常洋溢在脸上,也感染了周围的将士。

  ……

  不知不觉间,围城已有半月有余,天气越来越冷,再加上湘水之畔,风急湿气重,营中士卒开始感染风寒。

  士卒都是年轻力壮之辈,经过调理之后很快就恢复如初,刘琦也不以为意。

  可是很快的感染风寒的人越来越多,每天大营之内咳嗽之声不绝于耳。

  直到死亡开始从虚弱的伤兵之中出现,刘琦这才悚然一惊,他后知后觉地回想起后世的那场席卷全球的疫情。

  军营之中爆发的未必是后世的那种疫病,但是三国可没有抗生素,普通的风寒也是能要人命的。

  刘琦急忙招军中大夫前来询问,大夫回答,每年冬季都是寒疫爆发的高峰期。

  大夫也是束手无策,一些温补的汤药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但是感染的士卒颇多,药草肯定不够,风寒主要还是靠人硬抗过去。

  听到「硬抗」两字,刘琦脸色发黑,他可不认为自己的体质比士卒的体质强,风寒也不会因为他是主帅就手下留情。

  “如今营中有多少士卒感染?”刘琦急促地问道。

  “回将军,如今军营中感染风寒的士卒,大概有两成多。还有一成多的士卒已经感染过风寒,如今已经恢复如初。”

  刘琦听得直皱眉头,如此多的士卒感染,情况不容乐观。

  大夫见刘琦脸色不虞,轻声解释道:“将军,已经恢复的士卒,大概率不会再度感染。”

  刘琦点点头,这个他自然知道,无非就是抗体的作用。

  “死亡的士卒有多少?”

  “回将军,死亡的士卒大多是伤兵,目前虽然只死亡了几十人,可是伤兵的体质虚弱,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恐怕都挨不过这个冬季。”

  大夫的话,让刘琦心里一沉,他没想到伤兵躲过了伤口感染,却躲不过冬季的风寒。

  伤口感染,有酒精应对,可是风寒,刘琦急切之间,却没有想到很好的治疗办法。

  刘琦看向大夫,不甘地问道:“难道就真的没有什么药方,可以治疗风寒吗?”

  大夫低头沉思,先是猛地一喜,却又突然陷入彷徨苦恼之中。

  刘琦见大夫表情有异,连声催促。

  大夫吞吞吐吐地说道:“传闻贼酋张羡曾著有一书,名为《伤寒杂病论》,里面有治疗风寒的药方。”

第106章 硬核防疫

  “什么?张羡著有《伤寒杂病论》?”

  刘琦的惊呼声响彻营帐,迎来诸将疑惑的目光。

  刘琦赶紧冲着王璨问道:“仲宣(王璨的字),张羡的表字是什么?”

  王璨疑惑地看向刘琦,轻声说道:“张羡,字仲景。”

  刘琦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后世鼎鼎大名的「医圣」张仲景,竟然就是张羡。

首节 上一节 63/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我被长孙皇后看上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