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战国赵为王

战国赵为王 第653节


蔡泽道:“大王,臣听说数年前月氏人曾经东渡黄河,在朔方郡之中和赵国人打了一仗并遭到了惨败,月氏王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引以为恨。若是大王能够派遣使者前去说服月氏王,让月氏部落起大兵攻击赵国河套,届时赵国人自保尚且不暇,又如何援助义渠人生乱?”

秦王柱闻言顿时心花怒放,忍不住一拍大腿,笑道;“纲成君此言,深得寡人之心!好了,寡人决定了,就依照纲成君的意思,派出使者前往燕国和月氏!”

顿了一顿之后,秦王柱继续开口道:“武安君,这一次的援楚之战,便以汝为主将,如何?”

话说到这里,大殿之中的每一位秦国大臣心中就明白了。

这一次的秦王柱,还是决定要援助楚国,共同抵抗来自赵国的强大压力。

白起缓缓的站了起来,朝着秦王柱行了一礼。

“老臣,遵命!”

第五百三十九章 赵丹教子(第一更)

夏天的邯郸,很热。

在这种天气下外出,老实说并不是什么好主意。

如果可以的话,想必大部分贵族会更加愿意呆在家里,让手持蒲扇的侍女们为自己扇来丝丝凉风,顺便再美美的喝上一杯冰镇美酒或者酸梅汤。

对于赵国的臣子们来说,即便是再忙碌的大臣,都在这般炎热夏日的白天时情不自禁的想要给自己找一个偷懒的理由。

但对于赵丹来说,懈怠是一种不能够忍受的行为。

统一尚未成功,寡人还需努力啊。

赵丹此刻坐在一辆看上去颇不起眼的马车之中,和他同坐的则是赵国的太子赵恒。

赵丹所告诉赵恒的,正是一些关于“天下一统”的知识和东西,一些基本上只有统治者才会去了解的东西。

统一,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想要统一整个华夏世界,让所有的华夏人民凝聚在一起,单单靠武力的征服是不行的,秦朝和元朝就是两个很好的负面例子。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让赵丹仅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来思考这么宏大的话题,那么肯定是不能够得出任何答案的。

好在,赵丹还能够“以史为镜”,能够站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去看待这个问题。

如此一来,赵丹看问题的角度就高了很多,看问题的深度自然也就深入了不少。

说起来,赵丹这一次准备利用秦汉两个朝代作为自己用来参考的镜子。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

汉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延续了超过一百年的朝代。

秦朝代表的是开创和进取,而汉朝所代表的则是持久和稳定。

对于统一这个事业,秦始皇的开创其实不少,统一度量衡、统一字、统一钱币等等等等,都是这位千古一帝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做出来的努力。

依照秦始皇的想法,只要整个华夏大地上全部人的衣食住行统统都遵照着同样的、统一的标准,那么大家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国人了,完全统一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但这位雄才大略的伟大帝王还是忽略了一个东西的重要性。

那就是民心。

作为秦国乃至是秦朝的奠基理论,法家更重视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认为诸如思想、化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并没有什么用处,甚至只是浪费时间。

在这样的思想方针指导下,法家门徒们往往更注重实干,而对喜欢研究天地、研究哲学之类的其他诸子百家嗤之以鼻。

这就是法家思想的局限性,它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但是却并没有与时俱进去创立一个足以稳固大一统局面的思想体系来保证秦朝统治的延续性。

所以秦朝就这么崩了。

秦亡并不是亡于所谓的暴政,而是亡于民心。

从公元前221年六国覆亡秦朝统一开始,直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结束,在这短短的十几年中,秦朝虽然征服了六国的土地,但是却并没有征服六国的民心。

像后世,许多人会自称是东北人、西北人、江南人、关中人等等,但他们同时也都认可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他们都是“汉族人”,都是华夏明的子孙后代。

而对于秦朝来说,被征服的那些六国土地上的子民们可能会认同自己是赵人、齐人、楚人,但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秦族人”。

既然我不是秦族人,那么我为什么要认可秦人的统治,为什么要认可秦国这个国家?

只要有机会,那肯定就只有一个结果反了。

反他娘的!

于是秦朝就这么亡了。

没有陈胜吴广,也会有李胜张广,周胜刘广。

秦朝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落了个“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这个问题在汉朝的时候得到了解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朝用了整整三代皇帝的实践,直到第四代汉武帝的时候,才终于找到了答案。

汉武帝之时,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然后被汉武帝察觉到了这种理论的重要性,将其用来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思想体系。

有了这个大一统的思想体系之后,汉王朝这才真正的将整个华夏大地之中所有子民们融合到了一起,让他们真正的成为了同样的一种人汉人。

赵丹说到这里,正色用十分严肃的口吻道:“恒儿,汝现在应当明白思想这种东西是如何的重要了吧?”

坐在赵丹身边的赵恒瞪大了眼睛,十分不解的看着赵丹:“可是父王,儿从小亦是读了不少书籍,更被许多先生学者所教授,为何却从未听说过这秦朝和汉朝呢?”
首节 上一节 653/1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国重坦

下一篇:三国之大秦复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