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战国赵为王

战国赵为王 第287节


一支匈奴千骑立刻自本阵之中呼啸而出,朝着那正在制造烟尘污染的赵国骑兵们冲了过去。

这支匈奴千骑乃是来自于左贤王麾下,虽然看上去都是穿着脏兮兮的胡服似乎和其他的匈奴人士兵没有任何的两样,但正所谓人不可貌相,实际上这支千骑之中每一名骑士都是弓马娴熟,属于不折不扣的精锐部队。

短短片刻时间,这支匈奴千骑就逼近了仍然在不停的制造着烟尘污染的那几百名赵国骑兵。

双方之间的距离急速拉近,匈奴的千夫长一声令下,众多匈奴骑兵纷纷从身后取出弓箭,准备弯弓射箭。

面对面的冲阵厮杀那是重骑兵喜欢干的事情,对于没有任何盔甲防护并且连箭头都是用动物骨头磨利而制成的匈奴人来说,当远程射手才是最佳的选择。

但就在匈奴骑兵们马上就要进入射程的时候,他们面前数百米的滚滚烟尘之中突然爆发出一声呼喊。

“射!”

数以千计的箭矢突然从赵军骑士身后的滚滚浓烟之中射出,瞬间就将猝不及防的匈奴骑兵们给覆盖了。

“噗噗噗!”箭矢入肉的声音接连响起,毫无防备的匈奴骑兵们接二连三的倒地,更有许多战马中箭后发出惊声痛嘶随后翻滚倒地,将马背上的匈奴骑兵们甩了出去。

“什么?”在匈奴的中军阵之中,目睹了这一切的休利单于和左右贤王等匈奴将军们瞬间就睁大了眼睛。

单单就这一波箭矢,至少就给匈奴的这个千骑造成了超过两百人的伤亡!

然而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面。

就在第一波箭矢射出之后不过短短几息时间,那个声音再度响起。

“射!”

又是一波箭矢犹如飞蝗一般射出,再度给匈奴骑兵们造成了更大的伤亡。

但这还并不是结束。

“射!”

在连续遭到三波箭雨的打击之后,损失了超过一半骑兵的这个匈奴千骑终于坚持不住,狼狈不堪的撤了回来。

休利单于完全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愤怒的吼叫了起来:“本单于还没有命令他们后撤,谁给他的权利后撤?把那个该死的千夫长给本单于抓来,本单于要把他剁碎了去当草料喂马!”

就在这个时候,一旁默不作声的左贤王突然用一种极其古怪的音调开口说话:“单于,千夫长已经被赵军的箭矢射死了。”

顿了一顿之后,左贤王继续道:“那是吾的大儿子。”

休利单于的话戛然而止。

就在休利单于和三万匈奴大军的面前,数百名赵军骑兵仍然在极其敬业的来回奔跑着,制造着无数的烟尘,遮挡的休利单于的视线。

刚刚的那一次出击除了丢掉几百名匈奴骑兵的性命之外,什么也没有改变。

休利单于面沉似水,再次下令:“快,再上去三个千骑!本单于就不信了,难道我堂堂草原男儿,连这数百赵国骑兵都解决不了?!”

休利单于这一声令下,三千名匈奴骑兵蹄声滚滚,再次朝着那数百名在烟尘之中若隐若现的赵国骑兵们冲了过去。

一刻钟之后,休利单于的脸色已经变成了一片铁青。

在休利单于的面前,上千名匈奴溃兵正在乱哄哄的撤退。

而在这些匈奴溃兵的身后战场上,至少有一千名匈奴骑兵永远将性命留了下来。

三支千骑一起上,仍然不够打!

这一刻,不仅仅是休利单于,就连在场的许多匈奴将军心中都忍不住涌起了阵阵的寒气。

在那片滚滚向前的烟尘之中似乎隐藏了某种怪物,任何一支匈奴骑兵只要逼近这阵铺天盖地的烟尘,就会被烟尘之中所射出来的无数箭矢给洞穿。

就在刚刚的战斗之中,有许多英勇无比的匈奴骑兵舍生忘死的冲入了那漫天的烟尘之中,然后

一去不回!

还没等休利单于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突然在休利单于身边的一名匈奴将军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惊叫。

“骑兵,是赵国的骑兵!”

休利单于下意识的抬头看向了那阵潮水一般的烟尘,却没有看到任何骑兵。

他正想要开口骂人,突然脚下的大地开始震动,如雷的马蹄声传进了他的耳中。

休利单于朝着马蹄声传来的方向看去,然后立刻变得面如土色。

赵国的两万骑兵不知何时已经悄悄的运动到了匈奴大军的左右两侧,正在朝匈奴大军最薄弱的两个侧翼发动冲锋!

第二百四十三章 胜利的消息传回了邯郸(第四更)

直到这个时候,休利单于才终于反应了过来。

原来赵军在正面一直都是故布疑阵来吸引自己的注意力,其实赵国人一直以来真正的目标,都是匈奴人的侧翼!

此时此刻,两万名赵国骑兵,正在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好似两把尖刀一般重重的刺入匈奴大军的左右两翼!

“杀!”无数赵国骑兵犹如潮水一般蜂拥而至,瞬间就从侧翼突入了匈奴大军的阵地。

措手不及的匈奴军队一下子就被冲乱了阵脚,无数匈奴骑兵慌乱的勒着马匹想要迎敌,然而赵国骑兵却如怒涛巨浪,瞬间就将这些完全无法聚集起来的匈奴骑兵们给冲散,然后无情的收割着他们的性命!

仅仅片刻时间,整个匈奴军队的左右两翼都已经开始有了溃散的迹象。

休利单于倒抽了一口凉气,连忙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快,马上分兵,去抵挡住这些该死的赵国人!”

“左贤王,汝率汝的部队去左翼,右贤王去右翼,一定要拦住这些该死的赵国骑兵,不然今日吾等必败无疑!”
首节 上一节 287/1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国重坦

下一篇:三国之大秦复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