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战国赵为王

战国赵为王 第239节


赵国的北边是诸多游牧民族所盘踞的大草原,东边是齐国,东北是燕国,西边是秦国,南边还有韩国和魏国,可以说四面八方都是敌人。

以赵国如今的国力,显然还不可能做得到同时四面出击并且取胜,只可能主攻一个方向。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率先选定一个主攻方向就成了当务之急。

赵丹并没有先开口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是想要听听大臣们的看法。

国君嘛,当然是要最后拍板的。

而大臣们对此显然也早有准备。

虞信刚刚晋升内史,此时此刻乃是风头正盛之际,因此这一次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看了一眼在场众人后便抢先开口道:“大王,以臣之见,明年开春秦王稷必发大兵攻楚,如此正乃我军攻齐国之良机。”

虞信话音刚落,在场众人的脸色就不约而同的产生了变化。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齐国不是赵国的盟友吗?

在战国时代,盟友这种东西可不像后世一结盟就是几年十几年的,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变化,韩国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伊阙之战前,韩国和魏国经常结盟共同抵抗秦国的攻击。

但等到被白起接连打败几次之后,韩国又摇身一变成为了秦国的走狗,在华阳之战中和秦国联手对付赵魏两国。

再等到长平之战时韩国又背叛秦国,站到了赵国和魏国这一边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就是对这个时代诸侯国外交政策变换速度之快而做出的讽刺。

所以虞信说出攻击齐国这个准盟友的话,在场的任何一名赵国大臣都没有感到意外。

对于在场的人来说,除了赵国之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未来的潜在盟友,同时也是未来的潜在敌人,赵国所要做的就是从里面选择把谁当盟友,又把谁当敌人。

由于赵丹之前已经定下了三晋结盟的基调,所以韩魏两国就先被排除出敌人的名单了。

从第一个发言的虞信话里看来,虞信是想要先打齐国。

赵丹看了一眼虞信,问道:“为何攻齐?”

虞信侃侃而谈:“攻齐者有三。齐国虽借粮与赵,但却不愿出兵助赵,此为其一;齐国虽允半年之粮,但仅予五月之粮而止,此为其二;齐国久疏战阵,齐军之锐远不如赵军,此为其三;故攻齐则赵必胜矣。”

虞信话音刚落,一旁的廉颇也开口了:“大王,以臣之见,攻齐乃是上策!”

赵丹看了一眼虞信和廉颇这一唱一和二人组,倒也没有太过意外。

毕竟廉颇可是出了名的“吃饭睡觉打齐国”,一个人就为赵国攻下了齐国差不多一百座城邑,对于廉颇来说打齐国这件事情根本算不上挑战,而应该称为是享受

所以廉颇当然喜欢打齐国。

那么就打齐国了?

有人不同意。

廉颇话音一落,另外一边的赵胜也开口了:“攻齐之事,绝不可行!”

众人纷纷将目光转向了赵胜。

只见赵胜说道:“如今天下,乃秦赵相争也。秦虽败于长平,却未伤根本,仍为赵之大敌。故为今之策,当全力西进而破秦,取河东、上郡之地,如此赵可独霸天下,方是上策!”

赵豹立刻也出言附和道:“平原君此言正解。若攻齐,则秦齐必联合对赵,赵将两面受敌,如何能当?故结三晋而攻秦,方是上策。”

虞信一听又不满意了,反驳道:“秦有武安君此等不世名将,若秦赵对垒,赵何能言必胜?攻齐可必胜也。且秦将攻楚,秦楚必有大战。若赵攻齐,秦又如何有兵力援齐?”

赵胜冷笑一声,道:“虞卿此言谬也!长平之秦,乃史上最强之秦也,然此强秦亦不能当三晋之联军。如今之秦,不过弱秦尔,若三晋再出,则此弱秦必败也!且秦若攻楚,则届时乃赵魏韩楚四国对秦,秦可能胜乎?必不能也!”

赵胜这番话说下来,虞信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

众人也是大感惊讶,不知道一直以来都说不过虞信的赵胜今日为何口才竟然犀利如此。

坐在王位上的赵丹看到众人的表情,心中暗自好笑。

其实赵胜的这番说辞,基本上都是赵丹教的。

事实上,公族和布衣两派对于赵国路线之争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布衣派一直以来就是坚定的“先齐后秦”派,也就是先易后难;而公族派一直以来都是“先秦后齐”派,主张先难后易。

说实话,这两派的观点其实都有可取之处。

但是作为穿越者的赵丹来说,赵丹是明白秦国可怕之处的,自然是要以按死秦国作为第一要务。

所以赵丹不再犹豫,直接拍板:“平原君之言,深得寡人之心!秦国,乃寡人心头大患也!秦国一日不灭,寡人一日不安。故待三晋结盟后,便待机而攻秦!”

直到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开口的中尉李伯终于开口了:“大王英明!”

公族派三名大臣对视一眼,均看见对方脸上的喜色,同时高声道:“大王英明!”

虞信和廉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无奈的神色,但仍然只能垂首领命:“诺!”

第二百零二章 韩王然和魏王圉的心情大不同(第四更,三万推荐票加更)

公元前259年3月20日,中牟。

对于赵国来说,中牟这座城市的意义虽然及不上邯郸和晋阳,但也同样极为重要。

公元前425年,赵国实际上的创始人赵襄子赵无恤去世,传位赵献子赵浣。

两年之后,赵浣将都城迁到中牟,中牟由此成为赵国的第二任都城。

中牟之所以成为都城,当然是有其原因所在的。
首节 上一节 239/1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国重坦

下一篇:三国之大秦复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