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战国赵为王

战国赵为王 第133节

公元前678年,姬称在齐桓公吕小白的支持下杀死时任晋国国君姬缗,篡位成功,是为晋武公。

由于晋武公本人开的恶劣风气,其后的晋国多有公子作乱,晋国国君由此不再信任公族而重用外臣,终于导致了以六卿为首的外臣们坐大。

最终晋国国君被六卿彻底架空,六卿混战后胜出的魏赵韩三家瓜分晋国。

当然了,姬宜臼和姬称这两个家伙都属于成功并且比较有名的例子。除了这两人之外,在整个春秋战国期间,为了王位而导致的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事情可一点都不少见。

魏无忌会成为这些人之中的一员吗?只有他自己才能够得出答案。

这已经是这个晚上之中,第二次有人劝说魏无忌造反了。

和第一次的勃然大怒不同,这一次魏无忌在听到了赵胜的这番话之后,整个人闭口不言,陷入了沉默之中。

毫无疑问,在王宫一行之后,魏无忌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如今魏王圉已经彻底的和魏无忌撕破了脸,并且摆明车马要剥夺魏无忌的一切权力,甚至很有可能连魏无忌的性命都不放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再让魏无忌像之前那般尽忠,多少有些强人所难。

但即便如此,魏无忌对于起兵造反这件事情,仍然颇为抗拒。

此刻魏国上将军晋鄙率军在外,而晋鄙向来是忠于魏王圉的。

即便魏无忌能够起事成功,若是晋鄙拒不归顺并且率领十万魏军杀回大梁,那么仅仅凭借着魏无忌手中的这点人马,显然是根本无法和晋鄙手中的十万大军相抗衡的。

但对于魏无忌来说,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最重要的,其实是魏无忌的父亲,上一代魏国国君魏昭王在死前对魏无忌说过的一番话。

“无忌,汝之长兄,聪慧不及汝多矣。但长幼有序,寡人不可废之,今魏国暗弱,又有秦、楚、齐诸强环伺,汝当助汝兄奋发,使魏国复强于诸侯,切不可兄弟阋墙,此灭亡之道也!”

这番话,魏昭王是当着两个儿子的面说的。

在说出这番话之前,魏昭王同样也和魏王圉说了意思差不多的一番话。

无论是魏王圉也好,魏无忌也罢,都在答应过临死的魏昭王,绝对不会令魏国生乱,必将兄弟携手,重振魏国雄风!

也正是因此,所以在魏王圉登基初期,兄弟两人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

在这段时间里,魏王圉和魏无忌两兄弟合力斗倒了魏国权相孟尝君田,让权力重新回到了魏国王族的手中。

只可惜,在孟尝君田彻底倒台之后,这段蜜月期也就戛然而止了。

两兄弟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而变得越发的紧张,两人之间的不同意见和冲突也变得越发的频繁,直到今晚上终于被彻底的引爆出来,真正的撕破了脸皮。

一想到这里,魏无忌就不由得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过了今夜,如果魏无忌回到了封地,魏王圉真的能够遵守当年在父王面前的承诺,放魏无忌一条生路吗?

赵胜见状,立刻不失时机的劝说道:“无忌,且三思啊。”

魏无忌并没有马上回答,书房之中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魏无忌终于缓缓的抬起了头,目光平静的看着赵胜。

“平原君,逆贼之事,恕无忌不能为之。”

赵胜一听这话就急了,忙道:“无忌,难道汝便如此任凭那魏王圉宰割不成?”

魏无忌笑了一笑,双目之中突然出现了一丝异样的表情。

“大王既不能容无忌,则无忌又何必居于魏国?平原君,无忌欲往赵国一行,于赵国共抗强秦,不知如何?”

魏无忌此言一出,赵胜再度愣住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胜的脑海之中突然浮现出了就在不到两个时辰之前,侯赢曾经在大厅之中对赵胜说过的那番话。

就在侯赢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赵胜整个人对此都还十分的不以为然。

但是赵胜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件看上去滑稽得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居然真的要实现了。

信陵君魏无忌,居然真的要舍弃魏国这个母国,出走赵国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来自赵丹的密信

魏无忌的想法是如此的突然,以至于赵胜一时间就愣住了。

等到赵胜回过神来之后,这位平原君下意识的就想要反对。

这倒不是因为赵胜不希望魏无忌去赵国,对于赵胜来说,魏无忌要么征得魏王圉的同意率军援赵,要么就干脆夺了魏王圉的王位再以魏国国君的名义命令晋鄙出兵救赵,这才是正途。

依照现在的情况来看,魏无忌就算真的去了赵国,最多也就带上几十上百个心腹门客,这对于解决赵国如今的危机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甚至很有可能因为魏无忌的出走而导致赵魏两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反而坏事。

但是眼下这魏无忌摆明了不愿意造反,那该怎么办呢?

赵胜心中暗暗焦急,却一时间想不出什么主意。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胜的心中突然念头一动,想起了一件事情。

几天前,一封来自邯郸宫城之中的密信被悄悄的送到了赵胜的手中,送信过来的胡衣卫还转告了赵丹的密旨,要求赵胜在事不可为之时将此信取出交于信陵君。

此时此刻,岂非正是事不可为之时?

赵胜深吸了一口气,从怀中将这封一直贴身收藏的密信拿了出来,放到了魏无忌的面前。

“无忌,此信乃吾之大王所写,无忌可一观之。”
首节 上一节 133/1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国重坦

下一篇:三国之大秦复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