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战国赵为王

战国赵为王 第1239节


只要能够得到这个相邦之位,赵丹别说是设立一个新部门,就是设立十个新部门虞信也都举双手双脚支持啊。

虞信一开口,廉颇同样也粗声道:“老臣赞同。”

郑朱眼珠一转,忙道:“臣同样赞同。”

很快的,在场的众人纷纷表示了赞同。

这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毕竟在场之人无论是官也好武将也罢,那都是有自己的一块基本盘的,如果被吕不韦抢走这个基本盘的话,那就很亏了。

而现在这种新划出一个地盘给吕不韦的做法,无疑就很得人心。

不得不说,虽然在场的有不少人已经是事实上的大工厂主,甚至隐隐可以算得上是赵国的第一批成规模的大资本家了,但是由于他们的贵族出身,他们下意识的对于商业还是有那么一些歧视和看不起的意味在里面的。

所以这和商贾打交道的事情,吕不韦既然爱干就让他去干好了。

尤其是几个有志竞争相邦之位的人,原本对于吕不韦跟着赵丹一起出来这件事情还有些神经紧张,现在也是完全都放下了心来。

既然吕不韦去执掌什么劳什子商部了,那么自然就不可能再去竞争相邦之位了。

至此,商部的成立就成为了定局。

吕不韦站了起来,朝着赵丹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臣多谢大王,必定不负大王重托!”

此刻的吕不韦心中也是有些心情复杂。

照理来说,根据之前赵丹和吕不韦的那个承诺,其实吕不韦也是有希望去竞争这个相邦之位的。

但是吕不韦自己也很清楚,自己毕竟是作为一个“秦国降臣”的身份出现在龙台之中的,如果仅仅在进入龙台之后几个月就出任相邦,一跃成为赵国众臣的领导者,那肯定会在赵国之中引起轩然大波和巨大的反对声浪。

没有了属下的支持,这个相邦注定就是要被架空的命啊,甚至可能都干不了一两年就得狼狈下台了。

这显然并不是吕不韦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吕不韦觉得,先执掌这个商部,然后干出一些成绩来,并且通过太子那边的关系再融入一下赵国的核心圈子之中,到时候再出任相邦,那就没有任何的问题了。

正是因为这通盘的考虑,所以刚刚在偏殿之中赵丹询问吕不韦是否出任商部部长放弃竞争相邦的时候,吕不韦想了一下就很痛快的答应了。

来日方长,又何必急于一时呢?再说了,大王也不是那种不信守承诺的人。

吕不韦的事情解决了,这是赵丹所说的第一件事情。

那么,还有第二件事情呢?

赵丹叹了一口气,道:“平原君的离世,让寡人的内心之中十分悲痛啊。寡人每每思之,总想起太医正说的话,他说平原君那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又上了年纪,所以整个人才会被压垮的。是寡人和赵国害了平原君啊!”

虞信楞了一下,忙道:“大王不必如此,想来平原君也是心甘情愿的为了大王和赵国奉献的。”

“是啊是啊,大王节哀啊。”其他群臣也是纷纷附和。

赵丹长吁短叹了一番,然后开口说道:“所以寡人决定了,从今往后,但凡出任相邦者,任期一律不得超过五年。如此,方能够不让平原君的悲剧再度重演!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产生(第二更)

赵丹的这句话一说出来,大殿之中顿时就陷入了短暂的安静。

是的,这才是赵丹之前铺垫卖苦情的真正目的所在。

他想要把相邦这个职位改成任期制!

这项制度,赵丹觉得对于国君来说是很有利的。

首先,一位相邦只能够干五年的时间,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某些野心勃勃的权相一直把持相位,从而威胁甚至架空军权。

作为赵国的一统天下的始祖级皇帝,赵丹自然是不担心有任何一个相邦能够对自己构成威胁,但是问题在于赵国的子孙后代会不会有这样的遭遇?那还真不好说。

你万一要碰到个张居正霍光,那其实还马马虎虎,但要是碰到个王莽,那就真的是要了亲命了。

而且一位相邦只能干五年,这样的话就能够给别人希望。

别的大臣就算斗不过现任相邦,他也可以安静的等待五年时间,等到五年之后重新卷土重来。

有了希望,那么做什么事情就不会太出格。

不然的话,一个人当上相邦之位,其他人就要千方百计的把他拉下来,久而久之,很多超越下限的东西就会被搞出来了。

事实上赵丹不但准备让相邦有任期,他还打算将在场的所有龙台重臣们的职位统统都固定下来,然后也都纳入任期制,到最后再将整个赵国的官僚系统都纳入任期制。

一个健康的国家,他的上层应该是流动的,能够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并且获得和才能足够匹配的位置。如果上层一直被某些大贵族所组成的世家门阀所垄断,那么就会出现上升通道的断流。

一旦如此,那些被阻碍了上升之路的人才心中肯定就会对赵国心生怨恨,而赵国上层到时候又被一群愚蠢的贵二代贵三代乃至于贵N代把持这样的情形想想就很可怕啊。

像在后世,苏联就是搞的干部终身制,结果弄得整个官僚系统死气沉沉,老家伙们霸着位置尸位素餐年轻人们却无法上位,这也被视为是苏联垮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部因素。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想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任期制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不过俗话说得好,步子太大会扯到蛋,所以赵丹打算一步步来。

现在的这个相邦之位,正好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

对于眼下大殿之中的这片沉默,赵丹的心中早就已经有所预料。

所以他再一次的环视了一圈在场的大殿诸臣,然后缓缓说道:“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这个建议是一定要在场诸臣通过的,这样一来的话在赵国上层统一意见的情况下,才能够压住中下层的不满意。

照理来说,其实应该让某个大臣提出这个建议,然后赵丹再趁势推动,这样才是真正不粘锅的做法。

只不过赵丹觉得如果让大臣们提出来的话估计会遭到很强大的反对,干脆自己上阵了。
首节 上一节 1239/1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国重坦

下一篇:三国之大秦复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