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之崛起1646

大明之崛起1646 第239节

就如衢州这般情况,附近连可调用的驻军都没有,整个大明也总不能全靠龙卫军和破虏营来回奔波防御吧。而且若多地同时发生军情,就算把他们累死也不可能兼顾得过来。

其实大明账面上的军队至少在十万以上,但真正能用来打仗的除了龙卫军和破虏营,恐怕也就杨廷麟手下那点人了。

余者要么是和农民无异的卫所兵,要么便是依赖私兵的军阀。

前者只想在家种地,便是强拉上了战场也都是炮灰。而后者却只想着保存自己的兵力,心思都在怎么多搞些军饷上,能不出战绝不动弹。

与此同时,朝廷为养活这些“废物”却花费甚巨。卫所兵占据了大量良田,而且其中有很多都被军官霸占,成了他们的私产。

军阀们就更不用说了,朝廷拨银不够就向地方上要,地方官大多都负有养活驻扎在本地军队的任务。若地方也入不敷出时,军阀甚至会纵兵劫掠,其危害简直堪比建虏。

至于这些军阀实力聚集到一定程度便会尾大不掉,甚至反过来要挟朝廷。如左良玉那般,一言不合便率军近逼南京,最终间接将弘光朝搞垮的情况,就是军阀私兵制度下的“巅峰之作”。

朱琳渼对军队改制的主要思路还是学习后世的军区制,军队职业化,辅以军校培训和参谋制度。

国家设立以募兵为基础的常备部队,当然,以后会逐渐过渡为征兵制。这些常备部队不再进行农业生产,所有的任务就是军事训练和打仗。

一个整日拿着枪操练的职业士兵,其战斗力绝对要远超平日务农,战时充军之人。要知道,便是号称时下亚洲最为精锐的建州八旗兵,回到家里也是要种地的,只是他们的训练量远高于明军罢了。

养一支职业军队,看起来花费巨大,实则由于军队更为专业,从而战斗力强大,只需保持少而精的兵力,便足够完成国防任务。是以实际花费来算,军费反而会降低不少。

建虏入关时充其量也不过八万兵马,硬是打得大明几十万大军找不到北,这就是少数精锐部队的战斗力远胜大量杂牌军的证据。

当然,朱琳渼也知道,要想完成从卫所兵、私兵制度向以军区为单位的职业军制转换,这其中肯定会遇到非常巨大的阻力。

首先就是原先这些军队要如何处理。别看这些人打建虏不行,你要说现在就砸他们的饭碗,他们闹事的本事那可是一流的。

朱琳渼的应对策略是将这些旧有军队转为警察使用。明代虽有巡检司这种机构,但其在军队和警察之间还是更偏向于前者,更没有清晰的警察职能和组织结构。

设立专业的警察机构,将是大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而养警察的费用要远远低于军队。

当然,建立完善的警察体系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不过可以分为几步走。先先取消旧式军队,转为警察。而后组建独立的警察行政体系,完善警察职能划分。而后便是不断的培训了,这可以考虑建一些警校。

当现有的士兵们退役之后的出路铺平之后,解散旧式军队便会容易许多了。

这其中卫所兵最为简单,毕竟他们基本上就是一些挂着军籍的农民,只要处理好军官私占土地的问题,应该很快就能完成转制。

而手下养了大量私兵的军阀就比较麻烦了。

江西那边因为杨廷麟管理得还算不错,倒是没什么大军阀,数百人至千余兵的“小虾米”只用朝廷一纸公文便能解决。

但福京之前在郑芝龙的手中却留下了不少拥兵自重的家伙,估计整个福京至少有五六万兵力,这其中至少有一半都是军阀性质的。要如何削了这些人的兵权,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等处理好旧有军队之后,便要开始招募新的职业军队了。

一是要改组现在的兵部,向现代国防管理方式看齐,这其中涉及的细节朱琳渼已在他的《发展纲要》详细列出。

二是要大力发展军校,毕竟打仗也是一种极为专业的事情,需要有专业人士不断研究总结,并系统地传授给后来人学习。

第261章 多尔衮的谋划

朱琳渼从龙卫军的表现来看,军校毕业的职业士兵,在军官学院培养的职业军官带领下,其战斗力至少十倍于十七世纪的传统军队。

三是先进武器装备的制造和研发。这个虽然有朱琳渼带来的后世技术支持,但也要依靠工匠和这个时代的技术人员。所以紧随军事改革之后,第二个要进行改革的便是工部。

朱琳渼相信,如果这些改制能顺利得到实施,大明将会拥有一支极为强悍的精锐部队。同时这支部队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开销,至少不会如明末关宁骑兵那般,每年耗费数百万两军饷。

军制改革已刻不容缓,朱琳渼吃了晚膳之后便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将之前的军改思路又整理一遍,写出具体的实施条款。

次日,他将写好的军改方案先拿给了几位内阁大学士看。说是让他们提提意见,实则他也没指望这些老夫子们能对军事制度有什么深刻的想法,给他们看这个,主要是先吹吹风,让朝野能有个心理准备。

与此同时,一些具体的工作他已吩咐张家玉开始不动声色地开始了实施。

例如从龙卫军中抽调了不少识字、有经验的军官入兵部,不过眼下都只是暂任主事职务。

而江西和福京各地的卫所兵员清点及屯田丈量也已经开始进行。

朱琳渼还特别吩咐郑广英调了不少锦衣卫人手,散到各地暗中调查卫所军官违规霸占屯田的情况。

至于军阀们的私兵朱琳渼连清点的意思都没有。先前朝廷打仗的时候都不出力,那就别指望朝廷拨给你一钱银子。既然是你自己的家丁,那对不起了,请您自己养着吧。

建虏入侵时这些军阀皆佣兵观望的事情朱琳渼可没忘了,停拨饷银只是开始,以后少不了要挨个收拾这些家伙。

是夜,朱琳渼正在兵部吩咐张家玉军制改革的事情,就见有兵部属官飞奔而来,说有自衢州送来的战报。

朱琳渼闻言心中便是一紧,不会是刘国轩那边顶不住了吧?

他拆开邸报上的封纸展开,却见上面奏报说有江西戴修远率部增援衢州,眼下城中守军已近三千,加之衢州原是建虏屯粮之地,城中粮草充足。眼下刘国轩正召集精壮加固城墙,便是万余浙江兵围城,衢州坚守三五个月当不成问题。

衢州危机既解,朱琳渼心中也是长出了一口气。留得衢州在手,日后北伐南京时便可以此地为出发点,不管是调兵还是屯粮都便捷了不少。

他将邸报递给张家玉,微笑道:“幸有这个戴修远。却不知他如何得知衢州有变,竟提前率军增援。”

张家玉看了战报,却也是摇头道:“属下写信至衢州询问便知。既有了这支援军,破虏营当可缓一缓了,顾大人近日可都在急行军。”

朱琳渼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张家玉道:“我记得广信之战时这戴修远便颇有谋略,衢州又靠他解了困局,这倒是个人才。待衢州大定,便可招他回天兴府述职,我另有要务交他。”

“是!”

……

多尔衮环视眼前众人,“都说说吧。”

自顺治朝迁都北京之后,多尔衮大权独揽,已许久没有召开过议政王大臣会议了。

而此次重开议政王大臣会议,皆是因为博洛在福建折损五万大军,其中八旗精壮就损失过万,他自己也死在了江南,且英贝勒阿济格则至今生死不明。

英俄尔岱见半晌无人出声,先站起来大声道:“摄政王殿下,福建一战,我正蓝旗精壮死伤过半。这个仇一定得报啊!”
首节 上一节 239/7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江山争雄

下一篇:唐朝好岳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