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吃相

帝国吃相 第590节

陈旭坐在嘎吱摇晃的马车上看着刚刚送来的大秦都市报。

这是六月最后一份报纸,再过几天就入秋了。

今天的报纸上头版关于赈灾的新闻少了很多,因为随着赈灾物资和钱粮陆续分发下去,灾区的情况已经安抚平静下去,灾民已经开始生产自救,从驿卒传回来的情形看来,报馆的记者已经准备撤出灾区,后续关于灾情的报道会不断减少,不过许多的记者已经开始往其他郡县前行,准备进行一次东南诸郡的大范围民间采风,以此充实自己的阅历,这是陈旭的要求,同时也是报馆记者都很感兴趣的行动。

报社记者所有在外的开销都是报馆出钱,钱粮衣物车马费用全都包括,甚至陈旭还说了,去园子睡小娘子也报销,但唯一的要求就是每个人必须要写出来翔实而且生动具体的采访稿件,以此让咸阳的民众和皇帝能够了解东南诸郡的真正情况。

虽然这些采风的内容还没有登载一篇,但估计下一期就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

今日这期报纸在咸阳城卖的非常火爆,只不过陈旭不知道而已。

此时虽然已经临近中午,但平日几个报纸流动售卖点和十多个报亭依旧人满为患,被无数的方家术士挤得水泄不通,一个个面色涨红的举着钱币嚷嚷着要买报纸,但即便是报馆早有准备,首批印刷了足足两万份但还是不够卖。

咸阳百家方士和士族公卿多如牛毛,识字的人足有十万余,几乎全国读书识字的人有接近三分之一聚集在咸阳城中,平日两万份报纸固然也会不够卖,但总归还是需要差不多一天时间才会被消化掉,因为许多人买一份互相传着看,对于许多本来就不宽裕落魄士族来说这样还省钱。

但今日这份报纸不抢不行,因为报纸上登载了筹备许久的撰史馆和书局终于完成,要对外正式征召贤士名家,所有买到报纸的人都回家躲起来研究去了。

“撰史馆署衙修建完毕,现诚邀熟悉太古史志的编辑五人,组建古史编撰小组;诚招夏史主编一位,责编二位,编辑五位组建夏史编撰小组;诚招商史主编一位,责编三位,编辑十位组建商史编撰小组;诚招周史主编五位,责编二十位,编辑一百位组建周史编撰小组。另招收熟悉史志的爱好者三百人担任撰史馆文书笔吏,同时向天下之民征集所有古籍史料,不分地域,不分年代,不分真伪,金石竹木凡所载有文字记录者皆在其列。”

“泱泱华夏万年传承,历远古而至三皇五帝,经禹夏而至我煌煌大秦,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逝者已逝,英雄作古,但我们要用笔墨记载先祖们的历程,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传说,撰史馆诚邀各界名士加盟,与历史同行,著万世传承,七月初一,清河侯将在撰史馆亲自欢迎诸君到来!”

“书局署衙修建完毕,现诚邀各家名士加盟,从武王伐纣,文王改易始,八百年大周孕育出华夏灿烂文明,百家昌盛诞生出无数先贤,黄老孔墨,儒法名杂,诗书礼乐,观星占卜,畜牧耕织……”

“我等读书识字继承先贤典籍,当有风骨正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书局诚邀天下名士加盟,为您心目中的圣贤著书立传,整理诗书经义子集汇编成册,用笔墨铸就我华夏辉煌……天下风云出我辈,书局现诚招百家名士编撰百家子集,征召各家名士三百人,征召文笔书吏五百人,汇编整理诗书经义礼乐等任何先贤记录,不分地域、不分年代、不分传承、不分真伪……”

“特别注明,所有希望加入撰史馆和书局者请书写一份自身简历和附带一份自己的策论,投稿地址:大秦都市报馆,策论通过者的名单将会张榜公布在报馆街外,后持身份牌到所属府衙报道!”

这注定会是一篇让百家门徒激动莫名的消息。

撰史馆和书局两所府衙虽然只征召了一千余人,但透露的信息非常明确,那就是只招百家名士,所有自认为都是名士的人自然不肯放弃这个机会而甘于人后,自然拿到报纸的第一时间就赶紧躲起来仔细推敲其中的信息,然后开始绞尽脑汁的准备策论。

这份策论就是一块敲门砖,写得好自然会得到清河侯的青睐,也自然会得到进入两所府衙的机会,不仅能够弘扬学派的理论,又还能青史留名,何乐而不为。

而且这些编撰的书籍最后都要送给皇帝观看过目,如若自家的理论被皇帝看上,编撰者有可能也会被委以大夫和博士之官,从此平步青云。

报纸上除开为撰史馆和书局征召人手之外,还登载有报馆总务秘书陈平写的一篇《内需论》的文章。

二十里路的距离,大半个时辰,等马车到达咸阳城南门外的时候,陈旭也差不多把这一期报纸的内容看完。

此时从城门到渭河边的码头上,全部都被密密麻麻的黑甲禁军防卫的水泄不通。

烈日之下,黑色的旌旗呼啦啦迎风招展。

林立的长戈密密麻麻如同竹林一般,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寒的光芒。

秦始皇的车驾停在城门口,四周隔着十多丈还停着上百辆四辔和双辔的马车,皆都是三省六部官员和王侯公卿的车驾。

秦始皇身穿玄色龙袍,头戴通天冠,此时正在张苍和文武公卿的陪同下,慢慢走在通往码头的水泥路面上。

烈日下无人打伞,皇帝、李斯、冯去疾、蒙毅等三省六部的官员皆都晒的脸上冒出油光,豆粒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滚而落,但所有人都丝毫没有觉得累,反而一个个兴趣盎然精神十足,三公九卿的身份都镇压不住他们的惊奇,时而有胡须花白的官员跳起来用脚踩几下,时而有身穿锦袍的侯爵蹲下来用手指抠挖一下地面,许多人还凑在一起嘀咕研究这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石头的路面是如何修建出来的。

“报,陛下,清河侯到了,正在城门处候旨!”一个玄武卫大步而来单膝跪地禀报。

所有正在抠摸踩踏和嘀咕交流的文武公卿都同时停了下来,秦始皇也停下脚步转头,大袖一挥:“速速有请!”

“喏~”玄武卫快速离去,很快就护送陈旭走了过来。

“臣参见陛下!”陈旭对着秦始皇行礼,又对着跟在旁边的一群文武百官拱手问好,一番行礼寒暄之后,秦始皇才指着脚下这条路由城门直通河边码头的笔直水泥路面说:“爱卿化泥为石的水泥早就研制出来,却瞒的朕好苦,这路面昨日朕来看还是泥浆,今日便已经坚硬如石而且浑然一体,真不愧为仙家手段!有了这种水泥,爱卿先前所说要修建通达全国的高速公路必然也可以开始策划,朕要把这种水泥路面修遍大秦郡县……”

秦始皇很激动,感觉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而一群随行的文武百官也跟着一起点头。

眼下大秦的所有道路都是泥沙修筑,虽然看起来还不错,但在马车的碾压下就会出现两道深深的车辙,而为了行驶的安全,所有马车都只能沿着车辙前行,晴天还好,但一到雨雪天气,车轮就会深陷车辙之中转动困难,而遇到陡坡或者淤泥路段,基本上就是寸步难行,而且对车轮的损坏也特别厉害。

秦始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推行车同轨的同时,还在修建的驰道上安放枕木和木轨,木轨就是两根和车轴一样宽的平行木槽,马车的两个车轮刚好放在木槽之中,这样就不会因为雨雪天气和泥沙导致车轮深陷无法动弹,在马匹的牵引下就可以快速奔跑。

(注一下:秦朝修建的驰道虽然原理和后世的铁轨有些相似,但差别还是很大,那就是枕木稀疏而且是埋在地下没有冒出地面,两根木轨半陷在泥土中,这样拉车的马匹便不会因为踢到枕木而发生事故,有许多人猜测如果真的是和铁轨差不多的话,马拉着马车如何在木轨上奔跑而且不会踢到枕木,甚至还有人猜测马车该怎么慢慢停下来,其实是看到铁轨后想岔了,驰道上只能看到两根平行的木槽,枕木是看不见的。)

第588章 双爵加身

虽然驰道铺设木轨的确解决了车辙的问题,但木轨毕竟是安放在泥土的路基之上,修建的质量优劣不等加上雨雪侵蚀,有些驰道修好之后很快就坏了,而且木轨和枕木都是湿木,加上又埋在泥土中,极容易变形和腐烂,即便是没有被水冲毁过上三五年也会朽烂不能使用。

皇帝登基之后,已经巡游出行过两次,一次是陇西郡祭拜大秦先祖,另一次就是去年巡游东南,东南雨水甚多,巡游之时许多刚刚修好的驰道就已经开始损毁,特别是大河沿岸,洪水席卷之处莫说是木轨,就连路基都冲的没有了丝毫痕迹。

正因为如此,在返回途中路过博浪沙,只能用人推着马车在泥沙之中缓慢前行,也才给张良一个刺杀的机会,差点儿将秦始皇干掉了。

如果全国的驰道都是用水泥修建,所有人都感觉将会是一劳永逸的工程,坚如硬石的道路也只有天崩地裂的灾难才可能会被被破坏。

因此皇帝说话之时有些飘,所有跟随前来观察这条水泥马路的文武百官也跟着都有些发飘,一个个眼神激动似乎看到了一张连接大秦所有郡县的平直坚硬的高速路网。

但陈旭却心头苦笑飘不起来,要修通连接全国郡县的水泥路,放在眼下的大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按照老秦喜欢大干快上的性格和脾气,强行上马估计会提前把大秦祸祸倒闭了。

“陛下,修建连接全国的水泥路还需要从长计议,臣建议由科学院牵头,由三省六部协调成立一个专门的署衙来承办此事,因为其中涉及到的事项太过复杂,此事等臣和张副院长召集一些精通修路筑桥的匠吏专门研究之后再答复陛下,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所以臣请陛下不要太操之过急!”陈旭脑海中电闪无数念头之后赶紧提出自己的建议。

“唔,爱卿言之有理,方才张苍也言说水泥研制费时费力,还需要大量符合规制的河沙卵石配合才能够使用,这件事就拜托爱卿尽快把署衙筹备起来,三省六部官员任凭爱卿调配,筹建完毕之后即刻开始修建驰道!”秦始皇擦着额头的汗珠将这件事确认下来。

“是,臣等一定配合清河侯尽快筹备筑路署衙!”李斯冯去疾蒙毅等随行的三省六部的官员全都赶紧拱手领旨。

陈旭松了一口气,然后陪着秦始皇挨着把这条两里长的水泥路来回走了一遍,同时也把工厂里面研发水泥的过程详细说了一遍,并且把为研制水泥成功立下汗马功劳的章文和公输胜等人狠狠的夸奖了一遍。

河边的码头停靠着数十首商船,岸边也堆放着大量的货物,粮食布匹陶器药材等各种南北物产,不过此时码头上的所有人都被清理一空,眼前看到的就是一个空荡荡没有一个人的货物码头。

码头的几个渡口都是用巨木搭建的木桥,地面也全都是泥石荒草,与刚修好的水泥路看起来颇为格格不入。

一群人顺着水泥台阶走到河边的渡口,河风吹拂之下,空气中的燥热也减弱许多,河水哗哗流淌,两岸芦花抽穗绽放,藤蔓荆棘丛生,草丛之中还有蛇虫野鸟不时哗啦啦啦惊飞游动。

万里无云的碧蓝天幕下,这个大秦帝国最大的都城,城廓之外虽然宫殿林立,但仍掩饰不住这种原始的气息。
首节 上一节 590/16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秦吏

下一篇:隋唐之铁血风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