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吃相

帝国吃相 第1373节

“本侯来吴中当日,小霸王便调戏本侯未婚妻,本侯听闻项氏在楚地颇受百姓士族敬重,然品格如此低贱之辈竟然还能如此受人追捧,岂非说明楚地人皆都不辨好歹是非不分……”

“平民也都罢了,皆是目不识丁之辈,但让本侯心痛的是其中无数饱读诗书的豪绅名士甚至官吏皆都与项氏来往密切,甚至还暗中助其谋反,项氏起兵造反,祸乱江东江西十数县,抢夺财货粮食无数,数十万家庭家破人亡,十余万人死伤,给会稽九江江西诸郡造成的损失和痛苦数十年无法弥复,本侯请问诸位,吴中到底是眼下之欣欣向荣的繁华盛况好呢,还是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好,本侯不知道有哪位学派的圣贤说过要自相残杀彼此对立才是门徒该做的事情,孔子讲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始皇帝灭六国,行的是天道,承的是大义,而且从未妄杀一位前六国的贵族王孙,项氏乃是楚国显赫贵族,但灭楚之后始皇帝可曾动其一丝一毫,若非始皇帝有包藏天下之雄心壮志,换作其他君王,恐怕六国灭国之时,就是六国王孙贵族血流成河之日……”

“项氏不知好歹,不知图报,隐匿吴中暗中筹备兵刃招募匪徒意图谋反,本侯自得天书,便已知项氏包藏祸心,因此借陪同始皇帝巡游东南之际提前来一探,果不其然,本侯到达的当天便于项氏发生了冲突,而且小霸王借赔礼道歉之机还想斗酒逼我下跪……”

陈旭说话虽然云淡风轻,但说到这这里整个包间内外的人都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哆嗦,瞬间有一种寒气入体汗毛倒竖的感觉。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项氏自己做的孽,妄图抗衡天道造反复国,此乃取死之道也,本侯既知其祸,但也还是希望给他们一条生路改过自新,呵呵,却想不到项氏竟然丧心病狂,暗中勾结关中季氏兄弟在函谷关伏击本侯,人性已失,但天道永存,本侯得仙尊庇佑,其能如此好杀,只可惜了江氏楚月,因为本侯殒命毒箭之下……”

“本侯想问问诸位,若是项氏造反成功攻占吴中,然后复国建立大楚,如今诸位还有几位能够这样坐在这里临风把盏饮酒畅谈,还有几人能够每日读诗书赏歌舞安闲度日,吴中可有今日这般宁静繁华……”

“不知天时,不识地利,不通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本侯试问,项氏能得楚地民心,但能得天下民心乎,其非王侯,有何德何能能窃国而居,嚣张跋扈横行骄奢,除开荣华富贵之外,心中可有一丝家国大义?就算复国成功,也不过沐猴而冠之辈,而你江东江西之地,尽皆笼罩在血火兵灾之中,始皇帝岂能目视东南混乱不休……”

“五年前陛下巡游会稽,遇狂风暴雨,数万灾民颗粒无收,陛下谕令减免会稽数县税粮,还下发农具粮食赈济灾民,而项氏造反,席卷会稽江西十余县,所到之处十室九空,强征民夫为兵,强夺粮食牲畜以为军粮,孰仁孰恶一目了然……”

“让本侯心痛的是,如此大好江山,如此大争之世,如此繁华之盛景,竟然还有人怜悯项氏的下场……”

陈旭端着酒杯仰头一饮而尽,然后重重将酒杯顿在酒桌上,眼神冰寒的看着方才那个说话的儒生,“人在做天在看,诛灭项氏,陛下不过是替天行道而已,道之存,存于人心,存于大义,但并非存在六国遗老遗少的复国梦想之中,大道长存,煌煌天威,妄图复辟者必将如同项氏一般死无葬身之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诸位皆都饱读圣贤之书,乃是贤达之人,本侯不求诸位忧国忧民,但还是希望诸位不要做乱臣贼子,本侯只要在一日,就不会允许有人祸乱大秦……本侯今日之言,希望诸位代为广泛传扬,最好令天下皆知本侯之决心……”

陈旭坐了下来。

整栋酒楼安静的没有任何声音。

而守候在五湖园外的大量民众,此时也都被酒楼上极度的安静弄的满头雾水。

方才还是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因何突然之间便宁静如此?

酒楼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侯爷忧国忧民之心世人皆知,我等虽为商贾,但并非不明事理之辈,也都为侯爷的仁德之心感动,就像侯爷所说,华夏一统乃是大势所趋,天道煌煌不可阻挡,我等自然不会去做螳臂當車之事,更不会去做祸乱华夏的乱臣贼子,如若侯爷不信,我等今日可在此盟誓,永不参与谋乱之举!”

许久的静默之后,一个须发灰白的老者站出来拱手打破了极度压抑的气氛。

“安阳公说的不错,项氏自取死路,我等从未与其有过牵扯,也从未资助其造反,当初项氏在时,在吴中横行霸道,虽豪勇但无仁德,吴中商贾豪绅皆都无法抵抗才听其号令,后侯爷乔装前来打探,曲海因为识得侯爷,这才敢在当初的赔罪酒宴上与项氏为敌,当初我等皆都心存感激,就是希望侯爷能帮我们铲除这吴中一霸,还我江东一片郎朗乾坤,我等虽为商贾地位地下,但却因为侯爷改革朝纲而获益匪浅,鸦雀尚知反哺,我等为人岂能不知报恩哉,况若非侯爷提前知晓项氏造反之举,让江郡守做好准备,才让项氏未能占据吴中,也才能让我等能侥幸逃过灾祸,保全性命家财,吴中能有今日之繁华盛况,皆都是侯爷一力所为!”曲海站起来恭恭敬敬的对着陈旭深深一揖到地。

“项氏覆灭,吴中百姓莫不欢欣鼓舞,侯爷与我江东父老恩重如山有若再生父母,侯爷今日再次莅临吴中,是我吴中百姓之殊荣,六国已亡,大秦乃是天下共主,我等皆是大秦子民,自当遵大秦律令,为大秦之繁荣尽心尽力,因此还请侯爷给予我等一些时日,让侯爷看看我吴中百姓并非皆是乱臣贼子,项氏,决然也不能代替我江东百万父老!”另有一相貌清瘦的半百老者也站起来给陈旭鞠躬。

“还请侯爷勿要生气,请与我江东父老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房间内外上百商贾豪绅名士官吏皆都一起恭恭敬敬的齐声行礼。

“诸位能如此想,本侯非常欣慰!”陈旭也慢慢站起来,眼神扫过房间内外,一众各种装束年龄的老老少少皆都脸色凝重而忐忑,“当世显学,当属儒法,法乃我大秦强国之术,不可动摇,然儒学传播最广,负有开启民智之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四术者,本侯认为才是儒学之精髓,不修己身何谈治国,家宅不宁何谈天下,本侯希望诸位多读圣贤之书,能够脚踏实地在这大争之世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今日本侯有感而发,的确破坏了这般热闹的气氛……”

“来,诸位举杯,请牢记我等是华夏子民,炎黄后裔,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皆都同根同源,未来千年万年,我们皆是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兄弟阋墙而外御其侮,我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华夏之地,而应当是星辰大海,让我们在这革新的大潮之中迎风破浪,把商船行遍天下,把圣贤诗书传播到四海八荒,让那些西方蛮子今后皆都习我中华之书,说我中华之言,书我中华之文,尊我中华之礼、守我中华之法、车同轨、书同文、度同制,为大秦贺,为天下大同贺……”

陈旭举杯大吼。

“为大秦贺,为天下大同贺~”所有人都举杯同声高呼。

辉煌的灯火照耀下,密密麻麻举起的玻璃酒杯中晶莹剔透的红色美酒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荡漾着令人热血沸腾的气息。

一番酒宴,从日落吃到亥时末。

是夜月朗星稀,又是几近仲秋之时。

酒宴散去,但入夜的吴中却仍旧灯火通明人声沸腾。

因为今日清河侯莅临吴中,邀吴中上百商贾豪绅官吏名士齐聚五湖园畅谈,因此吴中百姓也自发游街庆贺,以此欢迎清河侯的到来。

而随着酒宴落幕,无数醉意阑珊的宾客一个个脸皮涨红心情激动的从五湖园出来,很快还有一个令所有人更加惊讶的消息传播出来。

今日酒宴之上,百位吴中豪绅名士共同签署了一份倡议书,除开保证参与者从此与前六国王孙撇清关系之外,拒绝与任何心怀不轨之徒有来往交易,并且号召天下百姓皆同而行之,为大秦之繁荣发展尽心尽力,共助朝廷治理天下。

这份倡议书虽没有任何法令效果,但却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份民间商贾豪绅名士参与的承诺,而且还在倡议书中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言壮语。

而此书一出,顿时吴中震动,次日一早,驻吴中的记者站管事亲自来拜访陈旭,得到陈旭的同意之后将这份签署了上百人姓名和手印的倡议书快马加鞭送往咸阳。

这份倡议书的内容将会一字不差的全文登载于大秦都市报上传诵天下。

而这次的倡议书也被后世史书称为江东秋盟。

随着江东秋盟事件的开始,随着这份倡议书的传播天下,吴中也因此名声大噪,参与倡议之人不光得到了始皇帝从咸阳四百里加急送来的犒赏谕令,而且也因为吴中商贾名士的大义感召,天下名流商贾皆都往吴中云集而来,至此后短短数年,吴中便成为东南首屈一指的商业都市。

第1269章 群众大会

江东秋盟后的第三天,清河侯再次在五湖园召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讨论大会,受到邀请者不光有官员豪绅商贾名士和当地记者,甚至还有一些平民匠工乡老等普通民众。

既然不能低调,那么就展现清河侯一如既往的热闹风格。

五湖园的院子里面摆满了座椅,虽然阳光浓烈,但与会的各界人士无不难掩激动之情。

陈旭坐在最前方的主席台上中央,桌上铺着红绸,放着一长溜儿茶杯,两边就坐的除开郡守江珩和郡尉郡丞等吴中一众高层官吏之外,还有当地豪绅名士和民间商界的代表。

首先是清河侯针对江东秋盟的倡议书做了一番总结陈词,对于所有参与者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表扬,然后再次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号召百万江东父老和各层人士响应倡议书的号召,摒弃一切思想上的成见,在这难得的和平宁静环境之中努力生产,除开满足自己的温饱之外,要为大秦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当初屈子痛哭流涕哀叹楚国民生多艰,如今有了如此和平的时机,自当努力奋斗,为实现天下大同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这种演讲,如今陈旭是手到拈来,在这个没有电视电脑手机游戏的年代,数年下来唯一的高层次消遣便是读书,因此这些年读过的经史子集也为他的演讲提供了各种素材。

而且陈旭的演讲不像百家门徒那样一根筋的宣扬本派教义,而是百家经义具都融合在一起,老子孔子墨子荀子……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杂家……,凡是陈旭认为有理的都会拿出来讲,而且还掺杂了大量后世的格言警局和文化思想,因此这一番演讲不光充满了战斗的蛊惑,而且还让所有与会者感受到了陈旭的与众不同。

特别是陈旭演讲时候的那种热血澎湃的怒吼,时不时就会激起整个五湖园数百人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喧嚣。

民间之所以存在大量的反叛力量,并非都是想反秦复国,实际上很多人是一种迷茫,特别是以前在七国混战之时混的风生水起的许多百家门徒,那些儒生、纵横家、游侠等阶层,这些人有理想有抱负,但在大秦征服六国之后,这些人都失去了可以投靠的组织和对象,失去了可以施展才华抱负的场所,理念不得伸张,志向不得实现,甚至因为身份问题连咸阳都不敢去,从当初六国王侯公卿的座上嘉宾沦落为躲藏在民间苟延残喘,在这种极度的压抑下,就开始接触那些妄图复国的六国王孙贵族,双方同病相怜由此一拍即合,密谋策划瞅准时机妄图造反复国,六国王孙贵族得其利,这些名士豪绅得其名,各得其所。

但自从出现了清河侯之后,在他的辅佐下推行各种改革,修改法令发展民生,同时不断分化百家门徒中的和平派系,在抽丝剥茧中将六国贵族在民间的支持率不断削弱,而在项氏造反之后再经历一次全国严打之后,六国反叛势力遭遇空前打击,再有各种律法的不断松解和经济的蓬勃发展,民间的注意力也逐渐转移到养家糊口挣钱发财方面去了,好好的生活不过造什么反,于是眼下的情形就是民间对六国贵族的同情情绪依旧存在,但几乎可以忽略不闻,即便是有一些死硬的反叛分子,比如公孙北雁和陈馀张耳之流,但已经快成了孤家寡人一般的存在,几乎没有了任何民间的支持和土壤。

但这还不够,民间的同情人士存在,说明各地发展民生发展经济的思想还是不够统一,这些人躲藏在民间开馆授徒,他们的治国抱负依旧无法实现,因此陈旭需要用更加亲民和激烈的手段来化解这股戾气,用一种更加轻松和开放的姿态来传播自己的理念。

讨论会就是这样一种开放活动,带有很明显的民主效果,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讨论吴中的未来和发展。
首节 上一节 1373/16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秦吏

下一篇:隋唐之铁血风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