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吃相

帝国吃相 第1372节

“侯爷说的是,五年前您化名徐公子而来,与小霸王一番斗酒,至此在江东传为佳话,又于震泽之中得祥瑞,更令姑苏名扬天下,今时今日再聚首,我等仍旧恍若做梦一般……”

满桌人同样感慨无比,曲海端着酒杯站起来,恭恭敬敬的对着陈旭说:“侯爷操劳国事巡视天下,此番再次莅临吴中,令吴中百姓和我等商贾士绅欢欣鼓舞,诸位一起举杯,共祝侯爷万事安康福运长久”

“祝侯爷万事安康福运长久~”所有人都一起起身双手举杯。

“多谢诸位,同饮,请~”

“请~”

所有人都左右举杯示意,然后袖袍遮面一饮而尽。

“哈哈,好酒~”

“美食当前,诸位开怀畅饮便是,今日酒水管够,无醉不归~”

“自然,无需曲公多言,我等今日必然要陪侯爷尽兴!”

“嘁,勿要逞能,诸位焉不知侯爷号称千杯不醉否,忆当初横行吴中的小霸王,有项氏当面,也被侯爷轻松放倒在餐桌下,当初就躺在你这脚下,今日要想侯爷尽兴,只怕我们都得躺下……”

“哈哈哈哈,躺下又如何,能与侯爷一醉,此生足矣!”

“不错不错,诸位再举杯,为侯爷接风洗尘!”

“好,侯爷请~”

“诸位请~”

连续三盏酒下肚,酒桌上的气氛很快便轻松热烈起来,筷子起落,大声畅谈,一群人似乎瞬间便没有了任何隔阂,而陈旭也丝毫没有大秦左相兼太师那种位高权重的威严气概,与一群人不断举杯来者不拒,三五轮酒下来仍旧脸色云淡风轻,而左右有些人已经开始脸皮发红了。

酒桌,历来就是男人间最畅快的交流地点。

因此觥筹交错之间,谈论的话题也是古往今来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当然谈论最多的还这些年吴中和东南诸郡的变化和朝廷动向,特别是这次震动天下的坦途计划。

在一群人的请求下,陈旭边吃边喝,将坦途计划仔细讲了一遍,而在陈旭讲述的时候,无数从别的包间前来敬酒的商贾士绅都端着酒杯站在门口或者围在包间外面的走廊上隔着窗户倾听,生怕遗漏了一个字。

“坦途计划,事关大秦未来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之长期繁荣和长治久安,一旦将全国大江大河与驰道枢纽交汇联系在一起,则整个华夏版图将构成一张物流通畅的交通网络,而这个计划的最重要节点,几乎都要依靠东南沿海的海港作为中转,因此海港码头和大型商船才是未来的发展重点,而东南诸郡,则是未来华夏经济发展腾飞的一片热土,吴中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航运发达,未来前途不可限量,若说咸阳是我大秦的政治中心,那么未来,吴中便会成为我大秦的经济中心,必将成为天下商贾云集之地……”

“未来十年二十年,诸位必将见证本侯的说法并没有任何夸大之词,诸位皆是吴中名士,为吴中的繁荣发展尽力,为会稽百姓谋福祉,为大秦的经济腾飞和海外发展尽心尽力,这是本侯对诸位最大的期望……”

“诸位可能早已知道,天下并非只有大秦,西域之外尚有西方诸国,有康居大宛,有大夏身毒,而极西之地还有安息希腊,罗马埃及,而东海之外,尚有瀛洲,南海之外,还有无数岛国,茫茫十万里海天深处,还有东胜神洲,乘船绕南海而去数万里,照样能够到达西方诸国……此广阔世界,如此安宁盛世,我等岂能把眼光囿于区区吴中……”

陈旭站起来端起酒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等即为华夏儿女,为炎黄子孙,当摒弃前嫌共同奋斗,我华夏亘古未有之繁荣昌盛近在眼前,诸位皆都是这一场世界巨变的亲自见证者,只要诸位努力,未来的史书上或许还能留下你等浓墨重彩的名字,千年万年之后之后人提及,方知晓我们这些老祖宗没给他们丢脸……诸位,一起举杯同饮,为大秦贺,为天下苍生贺,也为我等生在这亘古未有之变革之世贺~”

“为大秦贺,为天下苍生贺……”

包厢内外上百人几乎同时举杯大吼,一个个平日低调谨慎的商贾,一个个正襟危坐之官吏,一个个文质彬彬之士绅,在陈旭这番仿若传销般的蛊惑下,一个个热血沸腾灵魂咆哮。

落日残红,清冽的天色慢慢阴暗,在华灯初上之时,大量得知清河侯莅临吴中下榻五湖园的平民百姓都围在五湖园外,沐浴着秋日的晚风,听闻那灯火通明的酒楼顶上的阁楼之中突然传来一阵整齐的吼声,仿若一剂强心剂一般,瞬间让整个吴中都跟着喧哗热闹起来。

“哈哈,爽快,与侯爷饮酒就是爽快!”会稽郡尉曹元脸皮涨红的捏着酒杯大笑。

“自然,能与侯爷同饮,必然是天下最爽快之事!”有人立刻附和。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么说来本侯与诸位算是知己咯!”陈旭微笑点头。

“好一个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当初侯爷与小霸王不和,自然是几杯就将他喝倒了!”窗外听热闹的宾客中有宽袖大袍的中年儒生大声说。

第1268章 江东秋盟

陈旭眼神瞥了此人一眼,方才听人介绍过,此人名叫叔孙通,在江东算是一位大儒,门下弟子数百,传闻是孔子八世孙孔鲋的弟子,在鲁地儒生中名望非常高,江东儒家门徒都奉其为首领。

而叔孙通这个人在后世也并非籍籍无名之辈,似乎刘邦登基这货出了不少的力,从骨子里来说是反秦的,而且此人朝秦暮楚后又投汉,应该来说立场极不稳定。

不过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如此,华夏的传统就是尊王攘夷,诸侯一体但又分而治之,有能力的人会择明主而事之,儒家的信条就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哪儿好就去哪儿当官发财,从一而终……那是不可能的,儒家信仰的就是实用主义,而不是理想主义,而这也正是儒家和墨家最大的信仰冲突。

项氏虽造反被始皇帝杀了个稀里哗啦,但其实楚地民间对于反秦复楚并非就完全被斩断根,相反同情项氏的人大把存在,其中就包括不少儒家门徒。

对待儒学,后世毁誉参半,因为在另一个时空,儒学自从被立为国学之后慢慢开始了扭曲变形,中国两千年发展,成也儒学败也儒学,由此造成了文化阶层的激烈争斗和争吵。

而在这个时空,儒学派系甚多发展也很复杂,而且儒家和法家门徒因为治国理念不合几乎是死对头,双方有些水火不容的地步。

文学院建立之后,大量儒家门徒被陈旭收编进入文学院参与各种诗书的整理和出版,由此渐渐安定下来,但那些本来就隐匿民间对大秦和法家抱有很深成见和敌视态度的儒家门徒其实也不少,这些人与六国贵族暗中来往勾结,形成了儒家的另一个派系,具有强力的反动派特征,尤其以鲁地的儒生为主。

这些人很有骨气,就像当初之安鱼梁和李斯尿不到一壶一样,治国理念的巨大冲突导致他们不愿事秦也不愿当官,依附于六国贵族和豪绅隐藏在民间宣扬自己的理念,东南诸郡尤其多,因为东南隔咸阳太远,皇帝和朝廷基本上管不了。

陈旭对这个时代的儒生没有偏见,相反还很认同。

至少从秦二世上台后胡搞到民不聊生的地步,大秦崩塌的过程中儒家门徒没有给华夏人丢脸,为了推翻暴秦和达到自己理想治国的目标是实打实的撸起袖子操起刀剑上战场拼杀了的,并且毫不怕死的在兵荒马乱之中游走于楚汉之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帮助项羽刘邦快速建国,相反其他门派都没有这份担当,几乎全都偃旗息鼓没有任何动静。

如今项氏覆灭数年之后,在民间偃旗息鼓的反秦斗士略微有些抬头的架势,不过陈旭毫不在乎,因为反秦的两大斗帝……嗯,斗士团体都已经被他祸祸光了,文人造反十年不成,这些儒生其实也掀不起来大浪。

对于陈旭来说百家门徒其实都不是他需要的菜,他现在需要的是大量具有实干精神的新时代学者,以新的科学为体系,融汇百家学问和理念,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思想阶层,这样才能引领大秦平稳的往前发展。

大秦一家独大,百家争鸣已经不适合治国的需要。

作为显学最大门派的儒家,自然也需要进行一番改造,用荀子派系的理念作为主流,如今用安鱼梁执掌文学院收拢思想,那么孔鲋这一派系的儒生就必须要被慢慢打压下去才行。

陈旭脸色平静的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一下嘴巴慢慢开口:“万事有因有果,本侯五年前化名来吴中,诸位莫非以为本侯就是前来游玩?”

房间内外瞬间安静下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子哀叹楚地民生困苦,却无解之法,只能叹息掩面。当初,正是七国争雄之时,而民生之难,就在七国反复不断的彼此争斗之中,同为华夏血脉,同为炎黄子孙,但数百年征战苦的只有黎民百姓而已,刀兵之祸年年不绝,兵灾如虎苛税如蛇,君王一怒伏尸百万,战事一起,数百万黎民瞬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华夏唯有一统,才能改变这种状况,齐楚韩燕赵魏君王皆都无志于此,唯有始皇帝能够看到,天下大势浩浩荡荡,有若百川归海不可阻挡,如今之华夏蓬勃兴盛亘古未有,谁能说不如七国分治之时……”

陈旭的眼神慢慢从所有人脸上掠过。

“天下由乱而治,这是黎民共同的心愿,摒弃门户之见,谁都不想过那种整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寒生活,我等学的是先贤哲理,行的是商周礼仪,当以天下为重。项氏不知天时地利人和,意图谋复楚国,其实早有反心,本侯推算项氏迟早要反,于是特来一探,本想借天机点化一二,不曾想其在吴中竟然已经嚣张跋扈到目中无人的地步,不仅不听郡守郡尉之号令,更是放纵族人横行吴中欺压良善,那项籍不过十五六一位少年,竟然就能混成吴中人人皆怕的地步,小霸王……呵呵,项氏只不过是有眼无珠之辈罢了……”
首节 上一节 1372/16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秦吏

下一篇:隋唐之铁血风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