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魏霸主

大魏霸主 第882节


别说冉闵了,就连冉明也有这种担心。封建贵族集团这个政体,向官僚集团转变,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事。想要鱼儿不吃诱饵,想让猫儿不偷腥?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我天朝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真正服务人民了吗?还有那些代表?代表民意了吗?每次人代会,都会出现各种奇葩的议案,这就是所谓的代表。

即使西方民主自由制度,也是两极分化。如果没有特权,如果没有优越,如果没有区别对待,谁还去当官?

只要冉闵敢动宗族宗老族长这些统治阶级的奶酪,不可避免,广大人民群众就会造他的反。谁叫自从陈胜吴广那句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就是中国人血液注入了反抗的基因。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千万别信“我大清”的所谓盛世,即使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不是说真正的天下太平了,只是反抗斗争小了一点而已。清史里给清粉美化的一塌糊涂,仔细翻看地方县志,不难找到清朝反抗税赋的记载。

“我大清”用了很好的一个政治口号,叫永不加赋。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仁政,事实上这是人们对于古代税制的不理解。税和赋其实是两套制度,税是收入国库的,而赋则是收入皇帝内库的,这些赋是专门为皇帝和皇室开支而专门收取的。

要想解决周庄这种现象,冉明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宗族统治黑吗?黑确实黑,可是这却是现实。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现象,恐怕也只有效仿“我大清”来一个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杀得人头滚滚,自然可以强行推行下去。再或者效仿天朝,利用神话的信仰,强行打破这种禁锢的思想。不过,无论哪一种方式,结果都是沉重的。

关键是冉闵有这个狠心吗?别说冉闵,就连冉明也下不去手。任何改革都需要妥协让步,这种几千年的观念,谁也不能想变就能变的。哪怕印度那么逆来顺受的性格,大英帝国给印度推行自由民主,阿三就不干了,平等劣等种姓,怎么可能和高种姓平等,从来没有忤逆过英帝老子的阿三,一下子造了主子的反,成功独立了。

宗族内部同样也是有着严格的等级,父子之间就是一道天然鸿沟,就算老子再坏,你让儿子造老子反,除非皇室这个变态,平民百姓根本没有这个传统。

次日一早,冉闵脸色阴冷,直接上路,继续他的微服私访之旅。这一下,冉闵没有什么好心情,也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还好,像周庄这种现象并不太多。因为周庄现象其实也是一种偶然现象,首先是地理位置足够偏僻,而且免除了战火,其次是吸纳了外姓族人较多,再次就是族长思想僵化,没有进取意识。如果是其他宗族,根本不会放弃家族壮大的机会,他们肯定让族人获得更多的官田,去当自耕农,毕竟这种对自己族人残忍的族长并不多见。

人都是自私的,为了国家和人民这样的口号,中二少年肯定会信以为真,但是每一个成熟的政客,都不会把他当成一回事。物竟天择,强者为尊,适者生存,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这就是铁的事实。

不以以为自己的族人不敢反族长,逼到一定程度,亲儿照样反老子。那是因为族长还没有到天怒人怨恨的时候,一旦到了这个时候,那就是他灭亡的时刻。

不过这也给冉明敲响了警钟,魏国现在太平,如果冉氏不出昏招,这个太平时代仍会延续下去。那么问题就出来了,这会导致人口膨胀。

第790章墨家隐宗传人

第790章墨家隐宗传人

其实周庄的问题就是人口膨胀问题,现在还可以采取迁移,但是迁移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知道汉人人口在封建时代可是突破了四亿。生产力低下,土地利用率极低,没有化肥,田地必须休耕,否则就会欠收,上田也会轮为下田。

古代上、中、下田其实就是采取休耕或不休耕的办法分别的,上田就是不必采取休耕的良田,中则是隔年休耕一次,而下田则是耕一年休三年。

一夫五口治百亩,这是古代生产效率低,农民可以自给的最低要求,也是相当于现在的最低收入水平。

如果太平年代,中国的人口增长水平就太吓人了,唐朝贞观二十三年只有一千九百万人,还没有西晋人口多,可是到了天宝年间一百年的时间,增加到了六千三百万。8050万王育民

魏国在永兴三年的时间,只有不到四百万人口,现在短短六年时间,已经接受了千万大关。这虽然有部分隐匿人口,或是吸引的晋朝流民。但是不可否认,利用这个人口基数,魏国最多三十年,就可以实现人口翻一番。

一百亩田才能养活一户人,当魏国人口达到两百万户时,就需要两亿亩田地。要知道这个时候,湖广可没有开发出来,冀州一州安置四百人口就是极限了。到时候所有的问题都会暴发出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身为魏国的太子,统治者,冉明感觉自己的眼光还是应该看得更远一点。要看到一百年后的世界,甚至三百年,五百年以后的世界。

暂时来说,魏国生产出后世的化肥,采取机械化。科学种植的方式还不现实。谁叫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百家凋零了呢。可以说魏国真正懂农业的人才,基本上找不到了。

冉明突然笑了,

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踏着另外一个民族的尸骨。不殖民,将死亡。光领先中南半岛还不够,必须得到南亚次大陆,利用印度的土地和财富供养这个国家和民族,否则三百年人口大爆炸,将是这个国家和民族难以摆脱的宿命。

对于冉明来说,发明化肥,发明杂交水稻,这样的难度太高,还不如采取直接殖民来得容易。看来是时候要改变了。

接下来几天,冉闵都是漫无目的的巡视着,直到有一天,冉闵带着冉明来到了乐平县境。这个乐平县也是古县,秦统一六国,置阳平县,属兖州东郡。晋时并入乐平县。兖州阳平郡治下。

来到乐平县,冉闵的心情顿时好了。因为这里的百姓相对富裕多了,不仅路上的百姓面色红润,而且穿着都是新衣,居然看不到一个乞丐。

所谓大治中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大体就是这种情况。乐平县是一个上县,拥有一万三千多户人口,近十万人。

乐平县境内黄河多次改道,决口,淤积沉淀了大量泥沙等物质,这些淤泥都是最好的天然无机肥,所以乐平县的收成非常高。

如今这里正是冬小麦的种植季节,冉闵一路上走来,发现很多百姓都在田里忙活着。可是冉明却发现了异常。

这里的耧车居然不是他从后世剽窃的,而是一种新式的。冉明从后世剽窃的耧车是后世最常见的三垄耧车,可是这种耧车却是五垄。不是说明五垄必定比三垄好,这是考虑到很多农民没有耕牛,需要采取人力拉动,而三垄则是人力的极限。

这种耧车最高明的不是多两垄,而是多了两个轮子和链条,齿轮等结构,这比冉明发明的耧车先进多了,这样以来,肯定可以做到均匀播种,简直就是后世拖拉机拉动的播种机的翻版。难道是遇到穿越的同行了。

冉明迫不急待的要解开这个谜团,就跑向田中,向老夫询问。经过询问得知,这种耧车是杨家堡的杨二郎发明的。冉明向人问清了杨家堡的方向,冉明就对冉闵道:“父皇,儿臣发现了一个高才,他居然发明了新式耧车,这样的耧一天一人一牛就可以播种二十亩。”

冉闵知道冉明发明的耧车一天播种十几亩,算是了不起的大发明了,听到这话冉闵也有了兴趣。

乐平县杨家堡,是三十年前乐平豪强杨道之建立的坞堡,整个坞堡就坐落在乐平县大洋河畔。这个坞堡背靠大洋河,大洋河虽然只是原来黄河故道的支流,但是落差大,水流急,算是一个天然的险要之地。

这座杨家堡占地近四千余亩,并不比平阳县城小,自从建立以来,这里屡次遭受兵灾,但是从来没有能攻城过。就算最危险的一次是石虎麾下大将郭太率领步骑两万人围攻杨家堡,费时三月不克,损兵折将不得不退走,为此石虎还重打了郭太三十鞭。

冉明来到杨家堡前,惊讶的叫了起来:“建造杨家堡的人真是一个奇才啊。”

冉闵也点点头道“不错,怪得是让郭征虏念恨而退的坚城。”冉闵突然对金奴道:“阿金若是让你进攻这个坞堡,你需要多少人,用多久?”

金奴道:“这样的坚城,恐怕只能用人命填了,以煮熟的黄土夯实的城墙,并不比青石差,重型石炮不见得能轰塌。断水源,这里距离大洋河太近,肯定有地下水脉啊。”冉明很是无语,冉闵和金奴他们居然讨论起来如何破城。

就在冉闵等人观察杨家堡时,杨家堡内一个中年汉子披头散发,赤脚摆弄着许多构件。这个中年汉子叫杨峥,是杨道之的最小儿子,他自幼就开始迷恋器械。对于器械之外的东西并不看重。

可是偏偏杨峥是杨道之的嫡子,而且还是唯一的嫡子,杨道之七个儿子,他居末,按理他应该接受这份家业,偏偏杨峥一心扑在器械上,对权力财富毫无兴趣。这也让杨峥的母亲操碎了心。

杨母实在想不通,这杨峥是怎么想的。

杨母其实并不清楚,其实平乐杨氏不是一般豪强,而是墨家门徒。只是可惜,墨家早已没落了,偏偏杨峥从家传典籍中寻到了一些门道。杨峥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喜欢器械也对器械有着非常人的天赋。早在他十八岁的时候,正逢天下大乱,杨道之为庇护乡邻,就开始走出山林,修建坞堡。这段时间正是杨峥大放异彩的时候。

杨峥主持建筑的杨家堡就是一个非常坚固的堡垒,特别是他改善了床弩的机构,让床弩劲道更大,威力更强。而且杨峥还复原出了诸葛连弩。

儒家主张“正名”,就是以“礼”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利害;墨子主张用“本”、“原”、“用”三表法,就是上考历史,下察百姓耳目所实见实闻,再考察政令的实际效果是否对国家、百姓人民有利。对比起来,墨家的方法是较有进步意义。

说穿了,这个儒墨之争就是玩嘴的碰上了实干的,所以玩嘴的就看实干的怎么都不顺眼,特别是汉武帝以后,好不容易有了打压墨家的机会,儒家就对墨家百般打压,偏偏儒家的那套天人理论还正对统治阶级的胃口,至于墨家的理论,则有点离经叛道了。

墨家理论其实更适合现在的社会发展,遍地的大v公知,除了捣蛋啥事也成不了。如果相信大v公知的那一套,谁信谁死。

用现在的话墨家就是一群科学技术宅男,而儒家就是一群满嘴喷粪的大v公知。汉武帝处于实用角度,来了一个外儒内法,当然对于墨家这么一群科学疯子倒也没有赶杀绝。反正他们也不会造反,只要不威胁自己的统治,历任统治者从来不会对狗拦耗子。

毕竟法家和墨家联合造就了强秦,谁也不能无视这个问题。

墨家的思想,主体就是兼爱非攻。从今天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墨家思想简直就是圣人。可是现在中呢,圣人注定是被抵制的。毕竟人民大众都是不圣人,偏偏墨家门徒都是圣人行为,这样就被划为异类。

同样失去政治优势的是,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是两个极端,儒家主张三纲五常,可是墨家却主张人人平等。如果这只是一句口号倒还罢了,偏偏墨家还不是专玩嘴皮子的,他们是真正言出必践的那一类人。墨家改善的先秦时代的科技,创造出了精密化、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方式,为秦国横扫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首节 上一节 882/1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之北洋巨擘

下一篇:唐朝工科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