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魏霸主

大魏霸主 第1049节


萧乐子在接到消息后,向司马聃道:“陛下,现在可以确定,魏国渡江的主攻地点,就是历阳!”

“历阳!”司马聃虽然不善长军事,但是经过这些时间的压迫性培养,多少也能懂点。随着司马聃的目光搜索,萧乐子一下子指到了历阳的方位。萧乐子看着司马聃茫然的样子道:“

历阳当江淮水陆之冲,左挟长江,右控昭关,梁山峙其东,濠滁环其北,为“淮南之藩维”,“江表”之保障,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古籍记载,长江下游渡口有二。一是瓜州渡:京口(今镇江)与对江广陵(今扬州)通道。二是横江古渡:历阳与对江采石通道。长江流向由西向东至境改为南北向,“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故名横江。凡自淮西来者,必趋渡江,进取京陵。南略北地,亦由采石渡江而西。南北起事发难,历阳当其要冲。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吴伐楚战长岸(今和县西梁山),吴败,楚获吴先王宝船“余皇”,“置于岸,环堑而困之”。后吴将公子光施骄兵之计,将宝船夺回。史称此战为“长岸之战”。东汉末年,孙策自历阳横江浦渡江,占有江东,建立东吴王朝。我朝太康元年(公元280),武帝命王睿讨伐东吴。睿以高大战船组成水师,顺江而下,直指金陵。吴主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在天门山(东为当涂博望,西为历阳梁山)激流中暗置铁锥,并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企图以断楼船通行。结果王睿一鼓作气,越天门,过三山,直捣石头城。”

司马聃此时总算明白过来了,历阳有失,他的建康已经危险了。司马聃道:“萧卿,此时朕应该怎么办?”

萧乐子道:“此时魏国在历阳横渡的部队并不多,尚不足万人。若是任由其不断渡江,恐怕局势就危险了。唯今之计,我军先机已失,必须抢战有利时机,趁魏军渡江不足,把魏军赶下长江。陛下可命水师谢石所部自江而上,攻打魏军渡江后续部队,不求全败魏军渡江部队,只求能将魏军渡江之势迟滞既可,同时命虎贲将军米利、中领军桓秘率领我军部队驰援历阳,迟则生变。”

司马聃对萧乐子自然是言听计从,随时下令谢石、米利、桓秘所部出战。

接到晋军援军出动的消息,石越是又喜又忧。喜的是晋朝中计,把水师调过来了,忧的是晋朝太大手笔了,谢石所部水师部队有四万人,米利和桓秘所部加起来足足五万出头,九万人马,是石良所部的十一倍,这石良能抵抗住晋军的攻击吗?

“将军,前面的兄弟伤亡惨重,您看是不是把他们撤下来休整?”一个都伯级别的参谋小翼翼的向石良问道。

此时,石良手中的兵力只有七千战兵,加上器械部和辎重营等辅佐兵力,仍不满万人,但是石良所要防守的地段是一段几乎二十里长的弧线阵地。这是历阳横江而渡最佳的地段,作为抢滩登陆的地段,这里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当然,由于都是平原地形,这让也石良无法借助地利。

作为万米长的阵地,既要防守,压力不也轻。作为中军指挥部,石良把中军帅旗设在浮桥正南方五里的地方,在这里他可以借助望远镜清晰的观察到前线的惨烈战斗。战争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当人类用原始棍棒械斗时,慢慢发现石刀和石斧威力比棍棒威力大得多,所以慢慢的武器就从棍棒到石质武器,再到青铜武器,铁和钢质武器。随着武器发展,更主要的是作战战术和理念的发展。

东晋的军事装备虽然比魏军粗劣,但是不可否认,在这一连串的战斗中,晋军也在学习,也在进步。特别是虎贲中郎将米利,他发现魏军弩机非常密集、杀伤力非常大。采取密集阵形进攻,晋军虎贲军的伤亡非常惨重。为此,米利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首先,他采取投石机和八牛弩进行重点压制,在步兵冲锋的时候,不再是单纯的采取整曲整部的集结冲锋,而是在八牛弩和投石机的有效压制下,进行小规模重点突破。采取以什为单位,最多一队为单位,形成非常松散的进攻队形。

这样的改变,让晋军的伤亡大为减少,虽然进展不快。可是魏国箭矢的消耗非常惊人。和后世军队单兵携带弹药基数一样,魏国此时弩手的自身携带箭矢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即使采取了挤压式箭囊,把原本每壶箭矢的数量从十二只,提高到了每壶一十五只,每一个弩手可以携带三壶,既四十五只弩矢。这样的弩箭数量,足足让魏国军队在进攻作战中,保持充足的弩矢打击力度。然而,在这种被动防御战中,为了有效反击晋军的进攻,魏国弩矢的消耗量大增。在短短一个半时辰内,位于左翼的一个部一千余弓弩手已经把自身携带的弩矢四万五千只弩矢消耗一空。然而他们取得的战果却非常有限,仅仅射杀不足一千晋军。

此时,晋军已经冲进没有弩矢的魏军阵前,进行了惨烈的白刃战。从表面上看,魏军占据了非常大的便宜,成片成片倒下的几乎都是晋军士兵,然而虽然己方的伤亡要小于对方,但是肉搏战嘛,都是一命换一命,哪怕是强悍的资深老兵,在连续数次击杀对方后,也是有可能被对方的一个新兵蛋子给击杀。然而新兵和老兵的价值是不对等了,一个服役了三年,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士兵,哪怕是用晋军十个新兵的性命来换,实际上都是不值得的。再加上此时对面进攻的晋军已经换了两个部,而这两个部虽然已经伤亡惨重,紧接于崩溃,但是不远处已经有一个部的晋军士兵正在急速赶来,到时候体力消耗严重,伤亡不小的这个魏军部极有可能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一个步兵部扔有千人战兵,伤亡数百人的话,虽然会伤经动骨,但是骨架任在,补充一定数量的新兵后不用多久就能够恢复战斗力,然而如果遭到毁灭性打击,被歼灭半数以上,甚至在战斗力被击溃的话,那么对于这个部来说,就已经算是彻底废掉了,哪怕是重新补充了满员新兵,但是战斗力依旧很难恢复到往日的巅峰状态。

所以在大部分魏军主力部队里的军官们而言,一换一那绝对是亏的,哪怕是自己一个人换对方两个新兵蛋子,那也是亏大了的事。

石良手里总共只有七个部,放在前线保护器械一个部,掩护浮桥渡口留下一个部,左翼、右翼以及正面各放一个部,而位于中军作为全军战略预备队的仅仅只乘下两个部。拼消耗,别说二比一,即使五比一的交换比例,米利也可以把石良所部拼光。

此时正部防守的那部伤亡已经接近三成,如果没有有效的支援,不给他们时间进行修整,这个部就会废掉的。对于石良来说,这是不可以接受的事情。

石良皱起眉头,冲这个都伯级参谋军官道:“命令丙部方庆余司马,准备接应。”

说罢,石良下意识的摸了摸放在胸口石越亲自写给他的信。石良虽然不是石越的亲子,但是却是从十一岁开始就被石越收养的孤儿,虽然石越收养的孤儿不少,光养子石越足足有三十多个,可是如今混得最好的还是石良自己。石良从石越的信中,得到了一个秘密。

第958章军制改革

第958章军制改革

这就是魏军在接下来的日子会进行统一改编,据说要废除现在的各种编制和等级。

二五制的原则自然不动,所更改的将是营级的称呼,此时魏国的营级称呼非常混乱,像射声营、步营、中垒营、屯骑营等,这些营事实上都是军级和普通的营有着明显的区别,营级校尉,也分三六九等,体制内的军人自然可以分辩出来,可是对于国内臣民,会难以分辨。所以冉明计划,准备统一国内各军的编制。

魏国这种军事编制,事实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冉明在重点投入了器械作战部队和辅助兵种,如舟桥、辎重、医护以及工程兵,这让魏国军事编制有些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战争。特别是冉明将来面对的是笈多帝国最鼎盛时期的军队。笈多帝国的军队编制采取是诸兵种联合混编。

古印度的列国时代的军队已从吠陀时代的两个兵种车、步发展到步、车、骑、象四个兵种。至于列国时代军队的编制,史料记载不尽相同。

据摩诃波罗多初篇记载为四个兵种混编的三三制,其最小单位“波特提”相当于今日之班,由一象、一车、三马、五兵组成;三个波特提组成一个塞那穆克排,三个塞那穆克组成一个怙勒摩连,三个怙勒摩组成一个哥纳营,三个哥纳组成一个瓦希尼团,三个瓦希尼组成一个普利特那师,三个普利特那组成一个杰穆军,三个杰穆组成一个阿尼吉尼集团军,三个阿尼吉尼组成一个阿克绍希尼。

阿克绍希尼是其最大单位,相当于现代一个军团,其兵员总数为六千五百六十一头战象,六千五百六十一辆战车,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名骑兵,三万两千八百零三名步兵。

但是在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古印度在四大军种的基础上,设立了水军和辎重这两个兵种,这样以来,在笈多帝国时期,笈多帝国的陆军兵种包括四种战兵,既车兵、象兵、骑兵、步兵。但是其四种战兵中,象兵一个小组其实和车兵一个小组一样,都有三名士兵,其中一名为长柄兵器,非矛既枪,一名为刀盾兵,一名为笈多长弓箭手。至于一个步兵班中,五兵步兵则是两长两短一箭,既两名长柄兵器士兵,两名刀盾兵和一名弓箭手。这样以来一外阿克绍希尼中,笈多军队拥有六千五百六十一名象兵弓箭手,六千五百六十一名车兵弓箭手,六千五百六十一名步兵弓箭手。再加上骑射,事实上一个阿克绍希尼中,笈多帝国军队中将有三万两千八百零三名弓箭手。面对这个一个方面军,魏国现在的军事体制肯定不适应,而且肯定会在战斗中吃大亏。

所以冉明计划开始在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军事改编。首先队以下编制不变,但是每队增设一个火力打击组,既百虎齐奔式火箭发射车一辆,九联装火箭弹发射车一辆,这就是两个什的编制,这样以来,一个队的人员编制增加到七十人。其次,废除屯级制,改为连,每连辖三个七十人编制的步兵队相当于后世的加强排,一个五十人的辎重队和一个由五辆九联装火箭弹发射车组成的火箭队。一个炊事班十人什制,一个通信警卫班,这样以来,每一个连就拥有三百九十二人。废除曲级编制,改成为营,每个营辖三个三百九十二人的连,每个营的总兵力加上辅兵,共计一千三百余人。三营为团,每个团的兵力接近四千人。三个团为一师,每一个师的总战兵加上其直属骑兵连、辎重营、火力打击营,拥有兵力一万五千人。

这些改动都不算大,也和石良关系不大,不过随着冉明的军事改制,新军衔也推出来了。将官分为三等,既上将、中将、少将,校官也分为三等,既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三等,既上尉、中尉、少尉。

其实这些军事改制,和石良的关系不大,但是最重点的最与石良切身利益有关的还是退役制度。

在冉明之前,中国军队既没有对士兵的退役制度,其实也没有对军官的退役制度。事实上这和中国国情有关,在常备军的基础上,中国除了宋朝拥有百万禁军职业士兵以外,其他各朝都是保留非常少的常备军。比如汉朝,中央直属的军队,既八校尉,每一校拥有将士一千二百至一千五百人不等。

每到打仗的时候,这八尉都会直接扩编,这些常备军八校尉一千余将士,就是基层军官,辅佐临时征召的百姓,快速成军。冉明规定,魏军军队士兵服役年限为五年,五年之后,既可复原回家,愿意继续服役的申请转为士官继续服役。到了士官这个阶层后,已经是志愿兵性质的职业军人了,最长服役到四十岁,当上士官的最高级军士长。朝廷对其安置为国家正式公务员,或是分发土地主要是新占偏远之地以及安置其企业单位。

可是现在,也有传言传出,军官也有退伍制度。这主要是冉明为了安置魏国士官大学以及魏国高级军事学院的毕业生。计划规定军官的退役是以年龄来计算的,比如,少尉和中尉都是三十岁,上尉是三十五岁,少校是四十岁,中校是四十五岁,上校是五十岁,少将则是五十五岁。中将为六十五岁,上将为七十岁。超过以上年龄后就是专为预备役。当然也有部分的例外,比如那些技术性的军官就可以放宽服役年限,但是这些例外不适用于传统军官身上。

石良此时为营校尉,整编后他最有可能成为上校团长,可是上校团长和少将师长是一个非常大的分水岭,比现在的营校尉与军司马的分水岭更大。

此时石良也不年轻了,今年已经是三十七岁了,这个年龄虽然距离上校五十岁的服役最高年龄还有十几年呢,但是魏国士官大学和帝国陆军大学年轻军官一大堆,统一战争这是最后的机会,如果石良打得出彩了,自然可是获得升职,成为中将军长或许很难,但是成为少将师长的机会还是有的。

就在这个时候,魏国完成了战场上的防守转换,但是顶在一线的那部千人,短短一个半时辰内就高达二百八十余人阵亡,三百余人受伤。战斗力几乎一下子被削弱了五成半。

石良道:“对面的晋国虎贲军比想象中的还要顽强,接下来恐怕还有恶战!”

参谋道:“这个晋国虎贲军是晋国皇帝完全效仿我们魏国军制组建的部队,全军将士和我们魏军士兵一样,每一个人都有抚恤田,都有非常好的装备、良好的训练,也有着充足的军饷。”

“这就不奇怪了!”石良暗暗想道,这是关系着自己今后地位命运之战,打得好了,他可以升为少将,打得不好,他只有含恨退役了。要知道作为征南大将军石越,改制后,他就是魏国少数几个上将之一,作为石越的养子,他的压力非常大。没有军功,即使有石越关照,他也不可能升职,现在士兵委员会的那些人眼睛贼着呢,专门盯着这些统兵将领,一旦他们敢以权谋私,士兵委员会的那些士兵就会弹劾石越,石越到时候会非常被动的。

石良是拼着命的想打好,而米利也是这样的心思。当然,米利不是想着升官发财,而是为报效司马聃的知遇之恩。

在米利看来,晋国的局势不妙,只要司马聃坚决不投降,他也会抵抗到底。因为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米利没有留给石越休整的时间,在试探性的进攻过程中,米利发现了这种散兵突击的好处米利就果断的下令全线突击。

在长达二十里的阵线上,虎贲军一下子投入了三分之一,高达一万人的进攻规模。这样的进攻规模,加上非常松散的进攻队形,这让石良所部的弩矢消耗非常快,半天功夫,石良所部除了掩护辎重兵和那个部和中军预备队那个部之外,摆在防线上的三个部先后出现弩矢耗尽的消息。

为了守住防线,完成任务,石良不得不率部参加白刃战。在战争中,拥有绝对的优势装备,在不接敌的情况下,往往可以打出非常悬殊的战绩。二战期间射杀纪录保持者为西莫.海亚,号称“白色死神”的芬兰狙击手之王,在苏芬战场上狙杀了542名苏军。但是在白刃战中,根本不可能保持这样的战绩。

而在冷兵器战斗中,根本不可能保持这样的疯狂战绩,哪怕魏军将士拥有着装备的优势,他们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伤亡。接着,前线多处出现危机。其中最危险的还是中线,米利的计划是重点突破,为了扩大战果,米利一次性投入了一个整编营的进攻力量。

五比一的攻守之比,让守军非常被动。此时石良手中仅有两个部,其中一个需要保护辎重,根本抽不出来,而唯一个可以随时部是关键时候准备救命用的。

参谋道:“将军,丁部此时阵亡超过三百人,战斗力仅保持不足五成,如果再不支援,恐怕他们就会崩溃的。”

事实上不用参谋说,战场上的危局石良也看得出来。只是他没有更好的办法。
首节 上一节 1049/1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之北洋巨擘

下一篇:唐朝工科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