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654节

这些天,他已经把马琪这些年费尽心思赚来的银子查出来了大半,自己留了三成,其他全部让咨情司送入了宫中。

当然,这三成可不是他一个人能全部吞下的,各个环节的人都不会落空,空中的大太监也要孝敬,但是最少,他个人能落一成左右。

这已经是一笔不菲的的金银了,无数人一生都难以赚到这么多的银子,而他仅仅是几天的功夫就收获了这么多。

所以在內监系统内,这样查抄贪官的钦差,是每个人都愿意干的。

而且他们这些人,针对自己人起来,更狠毒,绝不会让对方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马琪被押进了皇宫西侧的内库司礼监衙门,单独关进了一个小屋子里。

一直到这个时候,他虽然心疼自己这辈子费劲心思捞的银子,却没有担心过自己的性命。

银子他已经几乎全部交出来了,包括他在许多商户的业务里面占据的干股。现在他只留下了在大明商业银行里面一个以自己族侄名义开具的账户里面,立下的几千两银子的养老钱。

这次的案子他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认为有多严重,不就是从给灾民的粮食里扒拉了一部分,反正这些银子现在又回到了皇室的内库里。

东山再起是不可能的了,他已经快五十了,因为长期在外,他跟太子,太孙的关系都很一般。

最好的结果就是去守孝陵,他最怕自己会被派去中都守陵,那里可远远比不上应天府繁华。

被关押在司礼监衙门,一直到了傍晚,才有个小太监给他送来了一份饭菜,让他在院子里的厕所里方便了以后,将他又锁进了房间。

这样的小太监他以往是不屑搭理的,但是这个时候却只能行礼道:“能不能给我送几份邸报,也好让我打发一下时间。”

小太监露出了一丝腼腆的笑容。“宫中禁火,今日怕是不行了。明早给你送饭,我给你带几份邸报来。”

“谢了。”这一刻,他觉得这个小太监份外可爱,可惜了,要是自己还当权的时候,也能提拔他一番。

屋内设施简陋,除了一张木床,一床有些发润的被褥,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他知道像他这样的高层內监,皇上不来,也会是王彦来宣读对他的处罚。

但是不会这么快有处理结果,他要在这里住一些时日了。

躺在屋内无聊,不一会儿马琪就有些迷迷糊糊地快要睡着,却听见了院子里有一些动静。

他一下子坐了起来,倾听着外面的声音。

房门被打开,几个咨情司的內监走了进来,其中的一个手中提着一个灯笼,让黑暗的屋子里面有了一丝光亮。

“马中官,这件案子陛下已经交给了殿下,殿下天黑刚回来就念着你了,请……”

跟着几个太监从西华门入了宫城,又从西沿着夹道一直来到了东华门处的咨情司。

一路上,马琪不时想要搭话,但是几个人没有一个理他。

这让他颇有一种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怅然,难道真是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咨情司内,朱瞻基坐在宽大的单人沙发上,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马琪不敢怠慢,一进门就双膝跪了下来,叩首道:“奴婢马琪,罪该万死,请殿下恕罪。”

朱瞻基温和笑道:“来来来,坐下说话。李亮,上茶。”

刘万扶着马琪来到了朱瞻基右手边的沙发前,马琪战战兢兢,左边屁股搭在了沙发上。

待他坐好,朱瞻基才拿起了一份口供说道:“孤刚看完这份口供,里面还有几处问题不解,所以希望马中官能跟孤好好说说。”

马琪忙道:“殿下请问,奴婢一定知无不言。”

“自永乐十四年八月,第一批稻米运到山东,一直到永乐十七年三月,你们一共贪没三十多万石粮食,这也有七八万两银子了。加上你们低价进,高价出的利润,也超过十万两银子。这些银子赚的安稳,即便是孤,也不会因此生气,可是为何自去年三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你们竟然敢一粒粮食也不运到灾区,这饿死人事小,引得百姓造反才是大事,你们就不担心?”

“殿下,奴婢兢兢业业,也就是赚点辛苦钱,本来也没有这么大的胃口。只是前年山东粮食歉收,粮价暴涨,因为奴婢运了大量粮食到山东,也成了许多人的眼中钉啊!”

“这话倒是新鲜,谁还能威胁到你?”

內监独成一系,又是皇室的家奴,不管文武大臣都管不到他们面前。当然,因为依附皇权,他们的权力都是皇室给的,所以只要皇室想要收拾太监,根本不需要国法,只需要家法就能收拾他们。

马琪深知这一次的问话关系到他的命运,他不敢隐瞒,但是也不甘从此就被边缘化,所以还想找几个替死鬼能帮他挡一些风雨。

他的眼睛看了看四周,低声说道:“殿下请肃清左右,奴婢当一五一十跟殿下分说清楚。”

朱瞻基摆了一下手,房间里面就只剩下了李亮,刘万,还有孙林三人。

马琪这才开口说道:“殿下,永乐十七年过年,奴婢回京述职,遇到了赵王殿下。赵王殿下请了奴婢过府,作陪的不仅有赵王府家臣,还有山东都指挥使刘忠,以及宁波和山东的数位大粮商……”

朱瞻基脸上的笑容不变,内心却掀起了巨大波澜。他没有想到,这件事自己的三叔竟然也掺和进来了。

这件事说起来也有他的一份责任,大明宗室原本是不能经商的,但是从他开始打破了这个规矩。

郑和下西洋期间,赚取了大量财富,开了这个口子,勋贵里面做生意的人就越来越多。

只是这赵王本就掺和了跟东瀛贸易,赚的盆满钵满,不曾想竟然还看中了粮食生意这一点蝇头小利……

“这些大粮商都是何人?赵王叔又跟你说了些什么?都给我一一道来……”

第三十四章 理清脉络

自永乐初年,大明逐渐稳定,大明的粮食价格就一路下滑。

稻米从靖难之时的一石四钱银子,到后来跌到了一石两钱七八分。小麦略贵,也不过三钱银子略高。

到了永乐十三年,朱瞻基提议从南洋大量运粮之后,大明的稻米价格就被稳定在了两钱五分银子。

稻米的价格下滑,同样影响了麦子,因为百姓只要能活命,是不会特别在意口感的。小麦的价格太高,百姓自然会换成吃大米。

如今的小麦价格基本不会超过三钱银子,这也让百姓种地的积极性很是下滑。
首节 上一节 654/11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魏武侯

下一篇:抗战之还我河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