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娱乐:夫债妻偿,大蜜蜜一字马

娱乐:夫债妻偿,大蜜蜜一字马 第236节

电子合成器男生突然站起来。

“我们做个儿童音乐剧吧,”他说,“就叫《会唱歌的老作坊》。”

苏淮掏出笔记本。

“第一幕写编竹篮,”他写下标题,“用竹篾的声音做背景音。”

李师傅的皮影突然跳上桌子。

细线牵动着它点头。

像在说这个587主意好。

月光透过竹制舞台的缝隙。

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

像一整个老作坊的故事。

都藏在这些光影里。

等着被编成新的旋律。

接下来的日子里。

竹编坊多了个儿童活动室。

李师傅每周教两次皮影。

孩子们用硬纸板做影人。

在墙上演自己编的故事。

苏淮把这些片段拍下来。

做成短视频。

标题都叫“小手上的老手艺”。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

用皮影演了段“竹篾变排箫”的故事.

第316章 直播标题定了!

电子合成器男生给这段配了乐。

用的全是吸管和竹片的声音.

视频火了之后。

好多学校来联系。

想请他们去做活动。

苏淮列了个计划表。

周一去幼儿园教剪吸管。

周三到小学排皮影戏。

周五在社区开音乐工作坊。

钢琴女生改编了更多儿歌。

都用老手艺的声音做伴奏。

《小星星》里有劈竹篾的节奏。

《两只老虎》混着织布机的声响。

李师傅做了套迷你皮影。

分给每个孩子一个。

影人手里都拿着小乐器。

有竹笛,有木琴,有鼓。

“下次我们搞个儿童音乐会,”他对苏淮说,“让孩子们的皮影先演,真人再跟上。”

苏淮正在调试新摄像机。

镜头里孩子们的小手。

捏着细线的样子。

像极了当年的李师傅。

“音乐会就叫‘小手拉老手’,”他说,“让孩子们的影子和老艺人的影子一起跳舞`.。”

电子合成器男生已经开始做海报。

背景是竹编坊的星空顶。

上面飘着好多皮影音符。

张师傅的织布机也搬来了。

孩子们踩着踏板玩。

织出的布上。

印着各种音符图案。

钢琴女生把这些布做成了演出服。

穿在孩子们身上。

像会唱歌的彩虹。

音乐会那天的竹编坊。

挤满了家长和孩子。

孩子们的皮影先在幕布上表演。

吹着吸管排箫。

敲着竹片琴。

李师傅在后面帮忙扯细线。

像在扶着一群小嫩芽。

真人上场时。

孩子们举着自己做的乐器。

跟着钢琴女生的节奏。

吹出跑调却热闹的旋律。

苏淮的镜头扫过全场。

有老人眯着眼打拍子。

有家长举着手机录像。

有孩子边吹边跳。

电子合成器男生突然加了段采样。

是孩子们排练时的笑声。

混着老织布机的咔嗒声。

像一整个时光在唱歌。

音乐会结束时。

所有影子都投在幕布上。

大的小的。

老的少的。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晃动。

苏淮把这段画面。

做成了纪录片的结尾。

标题就叫《声音的接力》。

片子播出后。

有人来投资他们的项目。

想做个“老手艺声音博物馆”。

苏淮带着团队去考察场地。

选了个老仓库。

里面有旧织布机,老竹床,破风箱。

“.ˇ我们把这些都改成乐器,”他指着织布机,“踩踏板能出鼓声,拉经线会响铃铛。”

李师傅摸着老竹床的栏杆。

“这竹条敲起来有不同的音高,”他用手指弹了弹,“可以做个竹琴。”

钢琴女生在本子上画示意图。

给每个老物件标上音符。

风箱是低音区。

竹床是中音。

织布机负责高音。

电子合成器男生做了套触发(李钱赵)装置。

人一碰老物件。

就会发出对应的声音。

首节 上一节 236/4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出国打个暑假工,你打哭鹰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