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377节
每一个新的发现,都在不断地印证着,他们正在飞速地拉近与目标的距离!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胜利在望的时候,一个他们无法对抗的敌人,开始悄然降临。
天,黑得太快了。
不同于城市里缓慢的黄昏,在哀牢山这种原始丛林里,尤其是在一个乌云密布的阴天,白昼与黑夜的转换快得近乎粗暴。
下午五点半,天空还只是阴沉。但仅仅过了十几分钟,当天光彻底被厚重的云层和层层叠叠的林冠所吞噬后,整个世界仿佛被瞬间拉下了一道黑色的帷幕。
光线不是在变暗,而是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林间的光影迅速褪去,所有的景物都失去了鲜明的轮廓,融合成一片片模糊诡异的灰色剪影。
脚下的树根和岩石变得难以分辨,行进的危险性陡然增加。
更致命的是,随着太阳的消失,山间的雾气开始从溪谷和洼地中升腾而起,如同白色的鬼魅,悄无声息地缠绕在树木之间。
能见度在短短几分钟内,从几十米骤降到了不足十米,而且还在不断恶化。
周围的温度,也仿佛断崖式下跌。湿冷的空气,开始穿透他们汗湿的衣衫,带走宝贵的体温。
终于,在一处陡峭的溪岸边,正侧身通过一处狭窄路段的林予安,猛地举起了手,示意队伍紧急停止。
“不能再走了!”他的声音,在湿冷的雾气中,显得异常严肃和果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林老师?发现他们了?”杨振立刻滑到他身边,警惕地举枪四顾,但他的视线根本无法穿透眼前这片浓密的白雾。
“不,队长。”林予安摇了摇头,他指了指周围几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和越来越浓的雾气,语气凝重,“我们失去了最大的视线优势,追踪已经失去了意义。”
“在这种环境下,别说追踪了,我们连脚下的路都看不清。我们现在贸然追上去,不是追捕,是送死。”
林予安看了一眼杨振的手表,时针刚刚指向下午五点四十五。
“队长,阴天加上浓雾,天黑得比我们预想的早了至少一个半小时。气温也在急剧下降,再不寻找庇护所生火,我们所有人都会有失温的风险。”
杨振沉默了,他能感觉到冰冷的雾气正像无数根小针,刺透他的作战服。也知道林予安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对的。
心中那股即将追上敌人的火热战意,在冰冷的现实和绝对的黑暗面前,被迅速地冷却了下来。
作为指挥官,他绝不能拿自己手下兄弟的命去赌一个不确定的结果。
杨振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强烈的不甘,但更多的是作为指挥官的冷静,“全体都有,停止追击!立刻转入防御状态!林老师,由你来负责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适合宿营的庇护所!”
“是!”
命令一下,整个小队的行动目标瞬间切换。追捕的紧张感暂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时间和严寒赛跑的紧迫感。
他们必须在这片危机四伏的黑暗丛林里,建立起一个温暖安全的营地。
“所有人,跟我来!向上走!”林予安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指明了方向,“浓雾和冷空气会向低洼的溪谷聚集,我们必须尽快爬升到半山腰,寻找能避开湿气陷阱的干燥地点!”
七个人立刻调转方向,不再沿着溪岸,而是开始向侧面的山坡攀爬。他们的动作迅速而有序,这一次目的不再是追踪,而是求生。
在攀爬的过程中,林予安进入了一种多线程工作的状态。
一边利用自己丰富的地形学知识,寻找着可能存在岩棚或山洞的岩壁走向,一边不断地发出指令:“小王!你左手边那棵倒下的枯树,它的树心部分砍几段带上!那是最好的引火物!”
“大家看到那些松树了吗?把它们底下积攒的最干燥的松针收集起来!越多越好!”
“队长,我们行进路线上,所有看起来干燥的枯枝都不能放过!我们需要大量的燃料,来对抗这个湿冷的夜晚!”
杨振立刻将他的命令,转化为战术指令,传达给每一名战士。于是这支精悍的追击小队,瞬间变成了一支高效的燃料采集队。
每个人的战术背包外侧,都捆上了几段宝贵的干柴,或者用多余的口袋装满了易燃的松针和木屑。
大约攀爬了近百米的海拔后,林予安的脚步终于停下了。他拨开一片挂满了水珠的芭蕉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那是一面高达数十米的巨大岩壁,而在岩壁的中下部,有一个天然向内凹陷的半开放式岩棚。
“就是这里!”林予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喜悦,“完美的A级庇护所!背风、干燥、有天然的顶盖,而且只有一个需要防御的正面!”
小队迅速进入岩棚,脚下是干燥的砂石地面,与外面湿冷泥泞的环境判若两个世界。
杨振没有丝毫迟疑,立刻开始下达指令,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岩棚下,显得简洁而充满力量。
“一班长、小王,外围警戒!其他人,立刻生火!”
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两名战士迅速在岩棚外围,利用岩石和树木,构建了相互呈犄角的明暗哨,警戒着浓雾中可能出现的任何危险。
而林予安,则和杨振以及剩下的战士们,一起投入到了点燃生命之火的工作中。
林予安走到清理出来的空地中央,将路上收集来的干燥松针和木屑堆在一起,又用细小的枯枝,熟练地搭起了一个内部中空的引火堆。
他刚做完这一切,从背包里取出了他那个用木蹄菌制作的火种罐,准备生火时……
“嗤——呼!”
一声轻响,一缕橙黄色的火苗,突然在他面前亮起。
林予安愣住了。
他抬起头,只见杨振队长不知何时已经蹲在了他的面前,手里举着一个充满了金属质感的防风打火机,正用一种混合着欣赏和些许揶揄的眼神看着他。
“林老师,”杨振的嘴角,第一次露出了一丝轻松的笑容,“生存专家,你的火种罐确实是艺术品,但在战场上,效率就是生命,用这个吧。”
说着,他将那跳动的火苗,凑向了林予安精心搭建的引火堆。
干燥的松针遇到明火,瞬间轰的一声被点燃!熊熊的火焰立刻升腾而起,贪婪地舔舐着周围的枯枝,发出了令人安心的噼啪声!”
林予安看着眼前这轻易就被点燃的篝火,又看了看自己手中那个还散发着余温的、古老的火种罐,一时间竟有些哭笑不得。
他摇了摇头,将火种罐小心地收回背包里,由衷地感叹道:“现代文明,确实有它的道理。”
杨振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不。最可靠道理,永远是掌握在自己脑子里的技能。”
火焰熊熊燃烧,跳动的光芒将整个岩棚照亮,也彻底驱散了浓雾带来的湿冷和黑暗。
火生起来了,但防御工事还未完成。
“光有火不够,”杨振的表情重新变得严肃,“我们需要一道物理屏障。”
他下令道:“两人一组,以营地为中心,向外搜索五十米,收集一切干枯、带刺、纠结的树枝和藤蔓,越多越好!把它们全部堆在营地前方,构筑一道环形的障碍带!”
“是!”
战士立刻起身,打开头顶的战术射灯,两道雪亮的光柱刺破浓雾,消失在了黑暗的丛林中。
很快,他们就拖着大捆大捆的枯枝和带刺的藤蔓回来,将其按照林予安之前教过的方法,以一种看似杂乱的方式,半搭半架地堆在营地前方。
十几分钟后,一道高度及腰的环形荆棘障碍带,便将整个岩棚的入口彻底封锁了起来,只留下一个由战士站岗的狭窄通道。
做完这一切,七个人才终于可以围坐在篝火旁,短暂地喘一口气。
气氛虽然依旧凝重,但在这光热以及层层防御工事的拱卫下,所有人的心中,都升起了一股名为阵地的安全感。
——
(求月票~~15月票兑换活动截止15号哦)
第334章 科技的力量
夜幕降临。
浓雾在火光的逼迫下,退缩到了岩棚之外,将这个小小的营地与外面那个充满了未知与危险的世界,彻底隔绝开来。
七个人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气氛虽然凝重,但已经不再像刚出发时那般紧绷。
白天的协同作战和成功的追击,在他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无形的信任纽带。
火焰噼啪作响,是这死寂山林中唯一温暖的声音。
战士们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每日的例行保养,枪械被完全拆解开来,每一个零件都被用专用的枪油和通条布,擦拭得锃亮。
在这潮湿的环境里,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武器在最关键的时刻失灵。
冰冷的金属在火光下反射着致命的寒光,与它们主人那专注而坚毅的脸庞,相映成趣。
林予安则拿出那块粗糙的砂岩与鹿角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他反复地打磨着他那柄峥嵘的鹿角矛的尖端。
不需要鹿角像刀片一样锋利,需要的是一种能刺穿一切的锐利。
林予安首先打破了沉默,“根据今天的追踪进度,我们已经成功地把出发时的七个多小时的时间差,压缩到了现在的两个小时之内。”
然后用一根烧黑的树枝,在干燥的沙地上画着简易的地形图,做着最终的复盘。
沙地上的线条,代表着山脊和溪流。几颗小石子代表着他们和盗猎者的位置。
“这个结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盗猎者的负重,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地拖累了他们。”
“他们就像被拴上了铁球的囚犯,每走一步都在为他们的贪婪付出代价。”
杨振看着那张简陋却一目了然的地图,眉头紧锁补充道:“我们追踪的最后位置,已经非常接近溪谷下游的那片开阔地—野牛滩。”
“如果林老师你之前的判断没错,那里很可能就是他们的接应点附近。”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
“以这伙人的专业程度,他们在等待接应的时候,极有可能会在周围布设暗哨和陷阱。我们如果贸然摸过去,很容易打草惊蛇。”
“没错。”林予安完全同意他的判断,用树枝在代表野牛滩的石子周围,画了一个大大的圈。
“杨队长,我们的目标应该不仅是抓住眼前这几个偷猎者。能组织起这种盗猎行动的,背后必然还有一个销赃、运输的犯罪网络。”
“我们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把前来接应的人,和他们一起一网打尽!”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在场的战士们都眼神一亮。
林予安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所以,我们明天不能再像今天这样,紧紧地追在他们屁股后面了。那只会打草惊蛇。”
“我们要从追捕者,变成观察者。”
他抬起头,看向围拢过来的战士们,开始阐述一个更大胆的计划框架。
听完林予安提出的转追为监、围点打援的宏观战略后,杨振的眼中爆发出了一阵骇人的精光。
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从背包里取出了一个军绿色的战术平板电脑。
打开平板,一幅精度极高、细节丰富到令人发指的三维电子军用地图,呈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地图上,山体的等高线、植被的覆盖情况、水流的深浅,甚至是每一条被废弃的小路,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林老师,你的战术思想,非常适合战场。”杨振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欣赏。
杨振指着平板电脑上代表溪流的线条补充道:“根据我们的追踪进度,明天中午之前,他们必然会抵达下游的那片开阔地—野牛滩。”
“如果林老师你之前的判断没错,他们会顺流而下。但野牛滩本身太大、太开阔了。我不认为他们会直接选择那里进行交易。”
“野牛滩只是一个地理坐标,一个参照物。真正的交易点必然在它附近,但更隐蔽也更便于机动车辆的进出。”
上一篇:穿入港综:从十八岁开始逆袭人生
下一篇:东京:开局养成邻居丰满太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