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354节
艾莉娅的呼吸,不自觉地屏住了。她缓缓地伸出手,拿起了手机。
屏幕上,只有一个名字——MacKenzie。
艾莉娅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点,信息的内容极其简短,只有一句话,却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所有人心中的那扇门。
【我在阿拉斯加等你们从中国回来。另外,十二月和琥珀……它们会很想念你们的。】
艾莉娅缓缓地抬起头,脸上绽放出一个无比灿烂的笑容。她将手机屏幕转向了身边的艾米丽和林予安。
艾米丽微笑着,紧紧地握住了艾莉娅的手。
而林予安,他看着屏幕上那行简单的文字,感觉心中一块悬了许久的巨石,终于轰然落地。
艾莉娅的声音里,充满了圆满后的喜悦与对下一个目标的期待:“现在,我们这个完整的家,可以真正地踏上前往中国的旅程了!”
林予安用力地点了点头,他的目光穿过巨大的落地窗,望向那片在星空下静谧而又辽阔的王国,心中一片清明。
阿拉斯加的故事,已经画上了一个最完美的句号。
解决了最大的心事,中国之行的筹备工作立刻被提上了最高优先级。
几天后,一架湾流G550公务机从巨石河牧场的私人跑道上起飞,载着林予安一家以及两位育儿师,飞向了美国的东海岸——纽约。
之所以选择纽约,不仅因为林予安对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是全美处理签证和旅行证业务量最大、效率最高的机构之一。
他们决定在这里,一次性完成所有繁琐的证件办理。
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泰特伯勒机场,早已等候的专车将他们送抵了位于哥伦布圆环的文华东方酒店。从套房巨大的落地窗望出去,整个中央公园的冬日景色尽收眼底。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便开始了他们的办证之旅第一站,为伊森和奥莉维娅办理美国护照。
他们预约的是一家位于曼哈顿中城的邮局护照受理处。面对那台冰冷的专业相机和一脸严肃的工作人员,拍摄两个不到两岁宝宝的合格护照照片,变成了一场充满了混乱与欢笑的战斗。
伊森一看到镜头就咧开嘴笑,露出了刚长出的几颗小米牙,完全不符合“中性表情”的要求;而奥莉维娅则对那个闪光灯充满了恐惧,每次快门一按,就下意识地把头埋进艾米丽的怀里。
最终,在艾莉娅用小玩具在镜头后方吸引注意力,艾米丽温柔地固定住宝宝的脑袋,林予安亲自掌镜抓拍了近百张照片后,才终于选出了两张勉强符合所有规定的“严肃脸”照片。
在DS-11申请表上,林予安和艾莉娅作为法律上的父母,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艾米丽则在一旁,温柔地帮两个有些不耐烦的小家伙整理着衣服。
提交完所有文件,工作人员告知他们,即便选择了加急处理,也需要三到五个工作日才能收到护照。
利用这个必须的等待间隙,一家人迎来了难得的都市假期。
林予安带着她们重游了中央公园,艾莉娅兴奋得像个孩子,拉着艾米丽在结冰的沃尔曼溜冰场上滑冰。而林予安则推着婴儿车,在场边充当着最称职的观众和摄影师。
艾米丽则利用这个机会,重返了她熟悉的艺术世界。她独自一人,在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里待了整整一个下午,沉浸在梵高的《星夜》和莫奈的《睡莲》所营造的静谧世界里。
当她心满意足地回到酒店时,却发现林予安早已为她准备了一个更大的惊喜。
“这是什么?”艾米丽看着房间里多出的一个巨大的画架和全套顶级的画具,惊讶地问道。
“一个迟到的礼物。”林予安从背后拥住她,下巴轻轻抵在她的肩上,“我知道你一直有个画家梦。现在,我们有了一座美丽的庄园,它需要一位专属的艺术家,来记录下它的四季。”
艾米丽的眼眶瞬间就红了。她转过身,给了林予安一个深深的吻。
几天后,当一个印有美国国务院徽章的快递信封送达酒店套房时,所有人都知道,中国之行的第一道门槛,终于跨过去了。信封里,静静地躺着伊森和奥莉维V娅人生中的第一本护照。
拿到了孩子们的美国护照,他们立刻启动了第二步计划。
在预约好的时间,一家人再次出发,来到了位于哈德逊河畔的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与邮局的清冷不同,这里的签证大厅人头攒动,充满了各种口音的普通话和英语。
当林予安抱着孩子出现在大厅时,立刻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他在演唱会和电视节目上积累的巨大声望,让他在华人圈子里拥有了极高的辨识度。
一位看起来很干练的女性领事,亲自将他们引到了一个VIP窗口,大大缩短了他们的等待时间。
“林先生,我们都看了您在麦迪逊花园的演出,太为我们中国人争光了!”女领事微笑着说道,眼中充满了欣赏。
艾莉娅递上了她的申请材料,包括结婚证的复印件和林予安手写的邀请函,顺利地申请了Q1家庭团聚签证。
艾米丽也提交了她的L字旅游签证申请,附上了CAA团队早已为她规划好的、详尽到每一天的旅行计划和酒店预订单。
最后,轮到了两个小家伙。林予安郑重地将伊森和奥莉维娅那两本崭新的美国护照,连同他们的出生证明、父母的护照原件等所有材料一并递交。
在等待的间隙,艾莉娅看着那些复杂的表格,有些好奇地小声问艾米丽:“亲爱的,我还是有点不明白。”
“既然孩子们已经有了美国护照,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我们一样,直接给他们申请签证呢?办这个旅行证听起来好特别。”
艾米丽扶了扶眼镜,轻声为她解释起来,这也是她这几天研究得出的最核心的结论。
“这就是最有趣,也是最复杂的地方,它涉及到一个法律概念,叫国籍冲突。”艾米丽的声音压得很低。
“首先,中国的《国籍法》和美国不同,它主要看血缘。法律规定,只要父母一方是中国公民且没有定居在国外,那么他的孩子,无论出生在哪里,中国都认定这个孩子具有中国国籍。”
她看向林予安,点出了最关键的一点:“林并没有加入美国国籍。所以,尽管伊森和奥莉维娅出生在美国,自动获得了美国国籍和护照,但在中国政府看来,他们首先是中国公民。”
这个结论让艾莉娅愣了一下:“意思是……他们同时是美国人也是中国人?”
“没错,但关键在于,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艾米丽继续解释道,“所以就产生了冲突:中国认定他们是中国人,但他们又确实拿着美国护照。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让他们回国呢?”
“不能直接用美国护照申请签证吗?”艾莉娅追问。
“不能。”艾米丽干脆地摇头,“因为中国政府不能给自己的公民签发‘外国签证’,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但同时因为他们的国籍状态很特殊,又不能直接发给他们中国护照。”
“所以,‘中国旅行证’就应运而生了。”她拿起一份宣传册,指给艾莉娅看,“你看,这本质上就是一本临时用于替代护照的、证明其中国籍身份的文件。”
“它向世界所有国家的边检官员宣告:这个持有外国护照的孩子,是我们法律认定的中国公民,因此他/她的身份被中国认可。”
艾莉娅恍然大悟:“所以,他们回中国要用这本旅行证,去别的国家还是用美国护照?”
“完全正确。”艾米丽肯定地点了点头,“在国内,他们可以像其他中国孩子一样落户口,享受教育和医疗。但这并非一个永久的状态。”
艾米丽最后总结道:“简单来说,我们的宝宝们在成年之前,拥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身份。他们是受美国法律保护的美国公民,同时也是受中国法律承认的中国公民。”
“这个旅行证就是这道法律难题下的巧妙解决方案,是他们通往父亲故乡名正言顺的合法证件。”
这番详尽而清晰的解释,让林予安和艾莉娅都恍然大悟。他们第一次如此深刻地理解了自己孩子们那独特而又幸运的身份。
很快,资料确认无误后,窗口的工作人员便正式受理了他们的中国旅行证申请。
所有文件提交完毕,又经过了几天耐心的等待,当领事馆的取证通知单送达时,他们旅程的最后一块拼图,终于完成了。
在领事馆取回的文件袋里,艾莉娅和艾米丽的护照上,已经分别贴上了那张印有长城图案、带着鲜红印章的中国签证。
以及那两个深蓝色属于伊森和奥莉维娅的通往他们父亲故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
所有证件办妥,意味着通往东方的道路已经完全敞开。
时间已是二月底,距离三月初的昆明峰会,只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
“看来,我们得直接从这里出发了。”林予安看着手中崭新的证件,做出了最直接的决定。
“太棒了!一场说走就走的东方冒险!”艾莉娅兴奋地欢呼起来,丝毫没有对计划突然改变的任何不满。
艾米丽则立刻进入了状态,她拿起电话,开始联系酒店的私人管家,协调行李打包和专车预订的事宜。
第318章 祖国的故土
第二天,一架湾流G650ER公务机从泰特伯勒机场呼啸而起,载着林予安一家开启了这场跨越了两个大陆板块的史诗远征。
这一次,他们的航线遵循着地球上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大圆航线。
飞机从纽约起飞后,并没有向西直飞,而是一路向西北方向爬升,航迹在巨大的显示屏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它将飞越加拿大广袤的哈德逊湾,擦过阿拉斯加的边缘,最终在阿留申群岛附近进入浩瀚的北太平洋。
这是一条对普通乘客来说极少经历的航线,它以最高效的方式,将北美大陆与亚洲大陆连接在一起。
“哇哦,”艾莉娅看着屏幕上那不断向北延伸的航线,惊讶地说道,“我还以为我们会一直向西飞呢,没想到是先往北极的方向去。”
林予安微笑着为她解释:“这是大圆航线,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在平面的地图上看,这条弧线才是从纽约到中国最短的距离。”
经过近十三个小时的平稳飞行,飞机在日本东京的成田国际机场进行了一次短暂的技术经停。
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飞机迅速完成了加油和航路检查,艾莉娅和艾米丽也趁机带着孩子们在VIP休息室里舒展了一下身体。
再次起飞后,又经过了五个多小时的飞行,当飞机最终平稳地降落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公务机坪上时,所有人都被舷窗外那截然不同的景象所吸引。
这里没有纽约的摩天大楼,也没有怀俄明的皑皑白雪。
取而代之的,是连绵起伏的红土丘陵和一种充满了亚热带气息的湿润而温暖的空气。
舷梯下,盛日升和梁文斌早已等候多时。
“安子!”盛日升第一个冲了上来,给了林予安一个结结实实的熊抱,“你小子可算回来了!”
林予安也笑着拍了拍他的后背:“好久不见,升子。”
简单的寒暄过后,盛日升立刻将目光投向了林予安身后的艾莉娅和艾米丽。他当然知道了自己这位发小那令人瞠目结舌的家庭状况。
但他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短暂的内心波澜后,立刻展现出了主人的热情。
“Hello!Welcome to China!”他大大咧咧地用他那半生不熟的英语打着招呼,然后用中文对林予安挤了挤眼,“安子,也不给哥们儿介绍介绍?”
林予安笑了笑,自然地为他们引荐:“这是艾莉娅,这是艾米丽。艾莉娅,艾米丽,这是我最好的朋友,盛日升。”
“艾莉娅,艾米丽,你们好!”盛日升热情地说道,他身旁一位穿着职业套装,看起来十分干练的年轻女士立刻上前一步,用流利标准的英语为他翻译。
盛日升指了指这位女士,对林予安解释道:“这是我专门给你们请的随行翻译小陈,接下来的日子她全程陪着你们,保证沟通无障碍!”
艾莉娅和艾米丽微笑着,通过翻译礼貌地回应着他的问候,对这位热情得有些夸张的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梁文斌,则以一种更沉稳的方式迎了上来。
他紧紧地握着林予安的手,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热情,“予安,欢迎回家!一路辛苦了!”
然后,他转向艾莉娅和艾米丽。他当然也从女婿那里了解到了林予安的特殊情况。
作为一个在体制内浸淫多年的干部,他深知什么话该说什么事该装作不知道。
他没有用夫人这种会引发歧义的称呼,而是以一种极其自然亲切的长辈姿态微笑着对她们点了点头。
“艾莉娅,艾米丽,你们好。我是梁文斌。”他的目光充满了对晚辈的欣赏,“早就听予安说起你们了,今日一见果然都是难得的好姑娘啊!这一路带着孩子,辛苦你们了。”
这番话,既没有挑明关系,又给予了两位女性同等的尊重和关心,瞬间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艾莉娅和艾米丽感到无比的舒服和安心。
当林予安将伊森和奥莉维娅从婴儿背带里小心翼翼地抱出来时,梁文斌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哎哟!这就是我们小宝贝吧!”他快步上前,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从林予安怀里,接过了伊森。
看着这个黑发碧眼、粉雕玉琢的小家伙,他脸上的笑容简直要化开了。
“像!真像!这鼻子,这眼睛,简直跟你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抱着伊森,爱不释手地逗弄着,目光又转向艾米丽怀里的奥莉维娅,尽显长辈的慈爱。
梁文斌一边逗弄着怀里的伊森,一边状似无意地瞥了一眼旁边的女婿盛日升,气就不打一处来。
他故意叹了口气说道:“哎呀,你看人家予安,这才出去几年,回来就儿女双全了。这福气真是羡慕不来哦。”
上一篇:穿入港综:从十八岁开始逆袭人生
下一篇:东京:开局养成邻居丰满太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