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179节

  所以他在荒野求生的这50多天,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执行计划,保证随时调整策略,不要最后发生让自己懊恼的事情。

  林予安合上日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中的那份“燥热”却无处安放。

  他想象到,除了他自己,似乎还有这样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吐槽天气、调侃同伴,仿佛她就陪伴在身旁。

  她的存在,将不再只是一张冰冷的照片,而是一段段鲜活的记忆,一种无声但有趣的陪伴,陪他度过这难熬的寒冷时光。

  这想法有些荒谬,甚至有些不合时宜,但却让林予安心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慰藉。

  但这慰藉之后,林予安开始忍不住的思念艾莉娅,思念伊森和奥丽维娅,甚至还有艾米丽。

  ————

  (5点了,兄弟们该吃早饭,或者睡觉了!JC)

  (ps:捡到了一本日记如果是我肯定会看的,主角也一样,在紧绷的生存之余增加一点乐趣。如果你内心毫无波澜我愿称你为真神。)

  (还有别的选手视角在后面会写,别催了感谢。)

第190章 荒野版锻造炉

  第二十五天,太阳在地平线上投下第一缕苍白的光辉,却吝于给予任何温度。

  林予安站在他辛苦一日建成的移动冰钓棚前,仔细地检查着那些紧密编织的柳条,确认每一个绳结都牢固可靠。

  这个木棚是一个合格的“盾”,但他还需要“矛”,一把能钻透厚冰的冰钻之矛。

  他很清楚,他可以现在就带着森林斧过去,以他的体能,花上一些时间,同样能在厚冰上凿开一个洞。

  但这是一种策略上的短视行为。

  他对着镜头,声音低沉而严肃:“声音和振动,在水中的传播效率远高于空气,而冰层是一个极佳的固体传声介质,就像一个巨大的鼓面。”

  “如果我用斧头进行高强度的冲击式开凿,产生的巨大噪音和不规则的高频振动,几乎会毫无衰减地通过冰层,传递到整个水下区域。”

  “鱼类对水压和振动的感知极其敏感,在冬季相对安静的水下环境中,这种来自顶部的、如同爆炸般的冲击,是最高级别的危险信号。”

  他继续分析道:“其后果是可预见的,钓点会受到严重惊扰,鱼群会立刻进入应激状态,向更深更远的水域逃散。”

  “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对这个区域保持高度警惕。一次性的暴力开凿,可能会彻底摧毁一个我经过精心勘探,具有长期价值的钓点。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得不偿失。”

  “所以,我打算采用旋转切削的方式开孔。”

  “通过螺旋钻头对冰层进行连续的、低频的切削,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要小得多,也更具规律性,更像是水流或冰层自身的摩擦声。”

  “这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水下环境的干扰,在鱼群做出大规模应激反应之前,完成开孔作业。”

  因此,在踏上那片冰封的河流之前,他必须先回到庇护所,完成一项对技术要求更高的任务。

  他转身,目光落在了那根冰冷而沉甸甸的钢制拉杆螺栓上。

  是时候,用火与铁,来铸造他的工具了!

  而想要将那根冰冷的、坚硬的钢制拉杆螺栓,变成一把拥有锋利刃口的工具,他就必须先掌握能驾驭金属的力量——持续的高温。

  “壁炉里的开放式篝火,热量会不受控制地向四面八方散失,我曾用它融化过铅块,但铅的熔点只有三百多度,那只是小孩子的游戏。”

  “而钢铁,想要让其分子结构变得活跃,可以被外力重新排列组合,也就是进入‘可塑性’状态,其温度必须被提升到至少800到900摄氏度。”

  “而在需要进行锻焊或更复杂的处理时,甚至需要达到1100到1200摄氏度。”

  “在那个温度区间,钢材会发出明亮的橘黄色甚至接近黄白色的光芒。要达到这个温度,仅靠木柴是不够的。”

  “我需要更高热值的木炭。以及最重要的,一个强制鼓风系统,为燃料注入海量能催化剧烈燃烧的氧气。”

  他的目光,落在了庇护所旁那个巨大的,橙黄色的【渔业用浮箱】上。

  今天,他就要利用这个被遗弃的废品,启动他的“工业革命”第一步,制作一个风箱。

  这项工程的复杂程度,远超之前任何一次制作,林予安知道,这需要至少一整天的时间,以及绝对的专注和精准的执行力。

  但他今天的第一项任务,并非直接开始制作风箱,而是要先准备一个能够承载并聚集高温的锻炉。

  他没有从零开始,他的目光投向了庇护所外墙边,那个他十多天前为了批量炭烤贻贝而搭建的长方形石槽。

  那个由扁平石块垒砌的结构,经过多次使用,已经被烟火熏得漆黑,但依然稳固。

  这个现成的石槽,为他节省了大量的初始工作。但用于烤海鲜的结构,其耐热和聚热性能,还远未达到锻造金属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造。

  他转身走向庇护所后方,那里有一个被积雪覆盖的土堆,这是他当初挖掘地窖时堆积起来的泥土,他用斧背敲开表面的冻层,露出了下面依然保持着松散状态的深色土壤。

  他拿出那个在海边捡到的铁皮桶,装了满满一桶土,回到庇护所。

  然后将泥土与水混合,又加入了一些切碎的干草作为增强纤维,开始反复地揉捏、捶打,直到它们变成粘稠均匀的“土坯泥”。

  接着,他开始对旧石槽进行升级,他首先用这种自制的“土坯泥”,像一个泥瓦匠一样,仔细地填补石块之间所有的缝隙。

  他用手指将黏土用力地按压进每一道缝隙,确保整个石槽的底部和两侧完全气密,不让一丝宝贵的热量从石缝中逃逸。

  为了进一步增强保温效果,他又在石槽的内壁上,涂抹了厚厚的一层黏土,形成了一道光滑的初步耐火层。

  做完这些基础改造后,他并没有停下。

  他的目光,投向了庇护所墙边,一堆他精心分类堆放的石板上,这些石板,是他之前在探索河床时发现的,与周围常见的花岗岩截然不同。

  他从中抽出了几块颜色呈青灰色,表面带有奇特皂滑触感的石板。

  “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发现,会在最关键的时刻派上用场。”他用手指摩挲着石板的表面,感受着那独特的,如同涂了蜡一般的质感。

  他对着镜头解释道:“这是皂石,我找到它们的时候,本来打算制作一个烤肉石板,因为它们的导热非常均匀,不会像普通石头那样因为骤冷骤热而炸裂。”

  “它的主要成分是滑石,质地虽然不硬,但拥有两个锻炉最需要的特性,极高的耐热性和极佳的热容性。”

  “不仅能承受上千度的高温而不会开裂,并且能像一块电池一样,将热量储存起来再缓慢地辐射出去。现在看来,它真正的使命,不是烹饪食物,而是创造工具。”

  他要做的是一次更精细的内部升级,为这个普通的石质炉床,安装一个专业的耐高温内衬。

  林予安先是在一件废弃的T恤上割掉一个袖子,沾上少量的水,做成一个简易的防尘口罩,然后拿出那把框架锯,开始对这些皂石板进行切割。

  皂石的硬度不高,这让加工变得相对容易,但切割时会产生大量的,类似滑石粉的细腻粉尘,吸入肺部对健康有害。

  他特意选择了一个顺风的位置,并做好了口鼻的防护。

  在接下来几个小时里,林予安将它们修整成能够完美嵌入石槽内部的,标准的长方形和梯形小块。

  随后,他将一块最大的,切割好的皂石板,紧紧地贴合在石槽的底部,然后再用其他小块,严丝合缝地铺设在石槽的两侧内壁上。

  他用自制的土坯泥,仔细地填补着每一块皂石板之间的拼接缝隙,确保整个内衬成为一个密不透风的,整体性极强的结构。

  做完这一切后,这个石槽的内部,已经完全被一层光滑、致密的青灰色皂石所覆盖。

  他满意地拍了拍手上的灰尘道:“这样一来,火焰和最高的热量,将完全由内部的皂石内衬来承受和反射。”

  “而外层的这些普通石头,现在只起到结构支撑和次级保温的作用。传递到它们身上的温度会大大降低,这就彻底消除了它们因过热而开裂或爆炸的风险。”

  一个由普通石材外部结构+泥土密封层+皂石耐火内衬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锻炉,彻底完工。

  接着,他用一块皂石板,覆盖在锻炉的顶部作为可移动的顶盖。

  这块主顶盖并没有完全覆盖整个石槽,而是在两端都留出了一定的空间。

  在石槽的一端,他留下了一个长方形的操作口,用于未来添加木炭和伸入钢材。

  而在另一端,他用一块较小的皂石块斜搭着,形成一个可以调节大小的,向下的进风口,风箱的喷嘴将从这里伸入,他还将第三块石板备在旁边。

  他对着镜头演示着:“这个设计,核心在于可控,加热时,我可以将备用石板盖住大部分操作口,只留一条缝隙来观察钢材的颜色,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损失。”

  “需要添加燃料或操作钢材时,又可以随时将它移开。简单、高效,并且绝对安全。”

  当他完成这一切时,那个原本用于烹饪的简陋石槽,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结构安全可靠,并且热效率极高的专业卧式锻炉。

  它静静地卧在那里,等待着被火焰和钢铁赋予新的使命!

  但仅有炉膛,还不足以燃起足以熔炼钢铁的火焰。

  他需要热值更高的燃料,他之前第一个想到的,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木炭。

  林予安对着镜头,用一根燃烧的木棍进行着演示:“木柴在燃烧时,火焰中黄色和橙色的部分,主要是木材中的挥发性物质,如木煤气在燃烧,它们热量分散,温度不够集中。”

  “而真正提供高温的,是底部这些烧得通红的,已经碳化的部分。制作木炭,就是要提前去除掉所有这些挥发性物质,只留下最纯粹的碳。”

  “它的燃点更高,燃烧时没有明火,但能释放出稳定而集中的,远超木柴的辐射热。”

  在没有条件挖掘冻土建造土窑的情况下,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那个被他从海岸边拖回来的金属桶上。

  ————

  (00:00还有两更,7千字。)

  (ps;别忘记投月票,抽手机的活动哦,还有粉丝榜前30直接领取定制鼠标垫。)

第191章 橘黄色金属!

  “这就是一个完美的,现成的‘干馏窑’!”

  “它可以将木材与火焰隔绝开,进行缺氧加热的金属容器,它的容量刚好适合我进行小规模的生产。”

  他将之前准备好的、干燥的桦木块,紧密地塞满了整个小铁桶,这个大约20升容量的铁桶,装满了将近十公斤的干桦木。

  林予安心里快速地盘算着,按照最原始的干馏法,出炭率能达到两成就算成功。这一桶,最多只能产出不到两公斤的木炭。

  他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锻造那根粗壮的钢杆,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消耗过程,每一次加热,都需要大量的木炭。”

  “但是如果按照两公斤,估计只够进行几次关键的加热和捶打。这意味着,我没有犯错的空间。”

  “不过,好在……”

  他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了庇护所,从角落里,拖出了用尼龙绳绑着的一捆木炭,将其倒在了地上。

  “哗啦啦——”

  一堆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黑色木炭块滚落出来,大约有五六斤重。

  他拿起一块木炭,对着镜头解释道:“从我建好这个壁炉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积攒这些东西。”

  “壁炉里的木柴在堆积燃烧时,中心的木头会因为缺氧而无法完全燃烧,从而形成这种不完全碳化的木炭。”

  他将一块木炭用力掰断,露出里面还残留着些许木质纤维的断面:“看,它的碳化程度不如专业烧制的,热值会稍低一些,燃烧时也可能会有一些烟。”

  “但作为基础燃料,或者与高质量木炭混合使用,完全足够了。”

  “这六斤多木炭,加上我再烧制一箱高质量的精炭,总共差不多能有五公斤的燃料。这样一来,我的容错空间就大大增加了。”

  “我现在只需要烧制一轮,补充高质量的精炭,到今天晚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将完成。明天,就是正式锻造的日子!”

首节 上一节 179/3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穿入港综:从十八岁开始逆袭人生

下一篇:东京:开局养成邻居丰满太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