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160节
他先在框架的前后两端,用刀刻出浅浅的凹槽,用来固定经线的起始点。
然后,他拿出那些坚韧的尼龙线,开始拉设纵向的经线。
他将线的一端在框架前端的凹槽里系紧,然后拉直,直接缠绕在框架后端的横梁上,再拉回来,缠绕在前端的另一个位置。
如此反复,很快,雪鞋的框架内,就布满了一排排绷得像琴弦一样,互相平行的经线。
接下来,是编织横向的纬线,这才是整个过程中最考验技巧的部分。
他将另一根长长的尼龙线,从框架的一侧开始,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渔夫修补渔网一样,开始在那些经线中来回穿梭。
他采用一种缠绕式编织法,每当纬线穿过一根经线,他都会将纬线在经线上紧紧地缠绕一圈,形成一个锁死的绳结,然后再继续前进。
他的手指在无数根线条中灵活地穿梭,一个又一个的绳结在他的手中快速成型。
这种编织方法,虽然耗时,但能确保网格中的每一个交叉点都牢牢固定,不会在使用中滑动变形。
他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解释道:“这个网格,必须既坚固,能承受我踩踏的重量,又要留有足够的空隙,让筛下的雪能漏下去,而不是堆积在鞋面上,增加重量。”
一个紧密的网格,慢慢地充满了整个雪鞋框架。
当两个雪鞋的网格都编织完成后,只剩下最后一步,制作能将脚牢牢固定在雪鞋上的绑带。
他再次用上了缆绳,截取了合适的长度,同样采用缠绕和打结的方式,在雪鞋网格的中心区域,制作出了一套可以调节松紧的绑带系统。
下午时分,当他将最后一个绳结打好时,一双完美水滴形的雪鞋,静静地摆放在了他的面前。
他迫不及待地穿上这双新鞋,走出庇护所,踏入了那片松软的深雪之中!
之前每一步都会深陷到小腿的雪地,此刻却仿佛变得坚实了。
雪鞋巨大的表面积,将他的体重均匀地分散开来,他只是稍微下陷了几厘米,就能稳稳地浮在雪面上。
他试着走了几步,然后开始小跑,他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在雪地上飞行的能力,行动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高效!
他站在雪地中央,看着自己身后留下的一串宽大的脚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对着镜头说道:“交通问题,解决了,现在,这片森林的任何一个角落,我都可以去侦查了。”
有了这双雪鞋,他的生存半径被极大地扩展了。
完成了雪鞋的制作并测试成功后,林予安立刻着手处理一个更紧迫的,关乎身体机能的根本问题。
他走进温暖的庇护所,从角落里拿起那个用桦树皮制作的简易小盐盒。
对着镜头打开,里面只剩下薄薄的一层、不到一小撮的灰白色盐晶。
“我的海盐储备,即将告罄。”他的语气变得无比严肃。
“随着海湾封冻,直接从墨角藻或贻贝汤里获取少量盐分的方法,效率会越来越低。”
“盐,不仅仅是调味品,它是我们身体这部精密机器正常运转必需的润滑剂。”
“在荒野中,特别是在即将进入需要大量消耗体力的冬季,缺盐是比饥饿更隐蔽、也更危险的杀手。”
“缺少钠离子,我们的身体会出现肌肉痉挛、乏力、头晕,甚至思维混乱。”
“每一次出汗,每一次体力劳动,都在消耗我们体内宝贵的盐分。”
“所以,我必须趁着海湾还没有被彻底封死,为自己制作一批能支撑很长时间的‘白色黄金’。”
他穿上那双全新的雪鞋,带上铁锅再次走向那片熟悉的海滩。
有了雪鞋的加持,他之前需要艰难跋涉的雪地,此刻变得如履平地。
他每一步都迈得轻松而快捷,只在雪面上留下浅浅的印记。
海边的风比森林里要大得多,卷起地上的积雪,打在脸上如同针扎一般。
他来到了一处他早已看好被巨大岩石包围,在退潮后形成的大型潮池旁。
正如他所料,这个相对静止的水池,表面已经凝结了一层厚约好几厘米的、不透明的白色海冰。
他用斧子的斧背敲了敲坚硬的冰面,发出“梆梆”的闷响。
“坏消息是,海湾的封冻速度比我想象的还要快。”
“但好消息是,这种潮池里的水,因为无法与外海进行充分交换,盐度会异常地高,冰层下面的,就是最高品质的制盐原料。”
他立刻开始工作,他选定了靠近潮池中心的一块冰面,双手握紧斧子,高高举起,然后猛地砸下!
“砰!”
冰屑四溅,坚硬的冰面上只留下了一个浅浅的白点。
“海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原理,当海水缓慢结冰时,形成的冰晶是纯净的水,盐分会被排挤出去,留在还未结冰的盐水里。”
“所以,这层海冰本身,其实是没什么咸味的淡水冰。”
“而这层冰下面的液体,才是被天然浓缩过的,盐度极高的‘盐卤’。我们需要的,就是它。”
他没有再用蛮力,而是用斧子锋利的斧刃,耐心地,在冰面上刻出了一个正方形的轮廓。
当感觉差不多之后,再次举起斧子,用斧背,对准这个正方形的中央,狠狠地砸了下去!
“咔嚓——!”
这一次,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巨响,整个正方形的冰块,沿着他之前刻出的“预制裂缝”,应声而裂!
最后,将裂开的冰块一块块地撬开、捞出,露出了下方冰冷刺骨的海水。
他立刻用锅,一锅一锅地,从这个他亲手开凿出的“取水口”里,将高盐度的海水舀起,小心翼翼地倒进睡袋收纳防水袋里。
他还四处搜寻,找到一些被冻在冰层边缘,表面挂着白色盐霜的墨角藻,也用斧子敲下来,一并扔进了袋子。
“这些墨角藻,就像是天然的浓缩盐块,把它们一起熬煮,能大大提高我们制盐的效率。”
林予安很快将装满了高盐度海水的袋子运回营地。
他没有在庇护所内进行熬煮,因为那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让室内变得过于潮湿。
而是在庇护所门口熟练地另起了一个火堆,他没有采用简单的篝火堆,而是用几块石头,垒了一个带有开口的“U”形防风灶。
这样既能集中火力,又能节省木柴,然后用三根木棍搭成一个稳固的支架,将铁锅吊在上面。
他先将一块T恤布料蒙在锅口,然后将海水缓缓地通过布料倒进锅里,布料上很快留下了一些细小的泥沙和海藻碎片。
火焰迅速升腾,舔舐着黑色的锅底,很快,锅里的水便开始冒起细小的气泡,并逐渐变得翻滚沸腾。
大量带着咸腥味的白色蒸汽,滚滚地升腾起来,又迅速在寒冷的空气中消散。
林予安就像一个耐心的炼金术士,守在他的“坩埚”旁。
他需要不断地往火堆里添加木柴,确保火焰能持续稳定地输出最大的热量。
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锅里的盐卤变得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粘稠,颜色从深邃的半透明,逐渐变成了浑浊的乳白色。
锅的内壁上,水线退去的地方,开始出现一层薄薄的、如同白霜般的盐花。
当锅里的水只剩下浅浅的一层,变成了如同米汤般浓稠的盐卤时,他知道,最关键的阶段到来了。
他立刻停止添加新的木柴,并将燃烧正旺的木头拨到一旁,只让锅底接受下方炽热火炭的烘烤。
过高的温度,会让盐分析出时结成坚硬的,难以刮下的硬块,甚至会糊底,产生苦味。
他拿起一根木棍,开始不停地在锅底来回搅拌。
“现在,我们需要不断地搅动,让盐分在蒸发的过程中,能均匀地结晶成细小的颗粒,而不是结成一整块。”
随着他的搅拌,奇妙的物理变化正在发生。
锅里那些乳白色的浓稠液体,开始变得“沙沙作响”,越来越多的,细小湿润的白色晶体,迅速地在锅底蔓延开来!
林予安并没有将锅里的水完全烧干。
当锅里的大部分液体都已经变成湿润的,如同雪泥般的白色盐晶。
就只剩下少量粘稠的液体时,他立刻将铁锅从火上取了下来。
“不能完全烧干,剩下的这些液体,就是让盐发苦的‘苦卤’,我们必须把它去掉。”
他将那块之前用来过滤泥沙的T恤布料,再次清洗干净,然后像一个滤网一样,紧紧地蒙在一个空的木碗上。
然后,他将铁锅里那些湿润的,混合着盐晶和苦卤的混合物,全部小心地倒在了这块布上。
白色的盐晶被留在了布料上,而那些粘稠的苦卤液体,则一滴一滴地、缓慢地穿过滤布,滴进了下方的树皮里。
几分钟后,过滤完成,他将那废弃的苦卤倒掉。
“虽然会损失一点盐,但得到的成品,品质会好得多。”
他将滤布上那些雪白湿润的盐晶,重新倒回已经擦干净的铁锅里,然后放回到火炭上,用最小的火力,进行最后的烘干。
这一次,锅里只剩下“沙沙”的干燥的声响。
一层细腻、雪白的结晶体,便完全覆盖了整个锅底。
他将铁锅从火上取下,放在雪地里让它快速冷却。
然后,他用猎刀的刀背,将这些来之不易的“白色黄金”刮了下来。
这一次,他得到的盐晶体,颜色更白,质地也更干爽。
他用手指蘸了一点放入口中,那股极致的咸味瞬间在舌尖炸开,只能感觉到微乎其微的苦涩。
他将这些粗海盐放进桦树皮做的盐盒子里仔细地放好,放在壁炉旁温暖的石板上进行最后的烘干。
这次制盐,他足足收获了近三两的盐,这足以支撑食用许久了。
————
(月底了,请在月票清零之前,请再给我投出宝贵的月票吧!)
第173章 雪林狩猎
第十七天起床后。
林予安走到庇护所的角落,拿出了一个长条形的厚实帆布袋。
将里面的部件一一取出,一个弓把,以及两片复合材料弓臂,开始熟练地组装这把可拆卸的反曲弓。
“60磅的反曲弓,它不像复合弓有复杂的滑轮和缆绳,这意味着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里,几乎没有会出故障的机械部件。”
“结构简单、绝对可靠,而且威力足以杀死这片土地上的任何动物,包括驼鹿。”
他将弓臂的末端,精准地卡入弓把的卡槽中,然后拧紧固定螺丝。
上一篇:穿入港综:从十八岁开始逆袭人生
下一篇:东京:开局养成邻居丰满太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