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142节
驾驶员指着那片海岸,对他大声喊道:“林,你的投放点到了!祝你好运!”
林予安没有丝毫犹豫,带着自己的物品纵身一跃,稳稳地落在了坚实的岩石上。
工作人员也将防水箱抬下了船,那里面是摄影设备,电池,急救包,放熊喷雾,信号枪等物品。
林予安对船上的工作人员竖起一个大拇指后,冲锋舟便缓缓地倒退,调转方向,马达的轰鸣声逐渐远去。
几分钟后,世界瞬间陷入了死寂。
上一秒还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噪音,下一秒,就只剩下呼呼的风声,和北大西洋冰冷的潮水拍打着岩石的岸边的啪啪声。
林予安闭眼深吸了一口气,调整自己的状态。
再睁开眼后,眼神中没有丝毫的迷茫,只有猎人抵达猎场后的兴奋与专注。
这里天黑很快,太阳马上就会沉入西边的山脊之后,凛冽的海风从峡湾口灌入,吹在脸上如同刀割。
他知道,他没有太多时间了。
他没有急于去寻找完美的营地,更没有试图立刻开始搭建复杂的庇护所。
在第一天,天黑之前的几个小时里,基础生存的优先级,永远是最高的。
他打开了胸前的GoPro,不知道节目组为什么不用大疆,默默地吐槽了一句。
探后检查了一下电量和收音,然后录下了他在冰封王座的第一句话。
“HI,各位,我已成功登陆,现在是下午两点,距离彻底天黑还有大约四个小时。”
“在拉布拉多的第一天,最重要的任务只有两个,找到可靠的淡水源,搭建一个临时庇护所,复杂的工程,明天再说。”
他首先开始寻找淡水,他没有沿着海岸线盲目地走,因为他知道,直接暴露在海边的水源,很可能在涨潮时被海水倒灌而污染。
他直接转身,向着内陆的方向,攀爬上了一座约二三十米高的、布满岩石的丘陵。
他需要一个制高点,来观察这片区域的宏观地形。
站在丘陵的顶端,凛冽的海风吹得他几乎站不稳,但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的心中涌起一阵狂喜。
只见就在这道崎岖的海岸山脊之后,一片开阔的洼地中,一个面积至少有几十个足球场大小的、形状不规则的巨大淡水湖。
如同一块深蓝色的宝石,静静地镶嵌在荒野之中!
湖的四周,环绕着茂密的针叶林和金色的桦树,在湖的远端,他甚至能看到一条小河,正源源不断地将上游的雪山融水注入湖中。
“一下就找到了!”
他对着胸前的GoPro,难掩兴奋地说道:“这比我想象的还要好!那不仅仅是一个饮用水源。”
“这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淡水生态系统!湖里一定有大量的鳟鱼和红点鲑!”
“到了冬天,当外面的海湾被流冰覆盖时,这个完全封冻的淡水湖,就将是我最重要的冰钓场所!”
他走下丘陵,来到了淡水湖的岸边。他俯下身,捧起一捧冰冷刺骨的湖水,浅尝一口。
“完美的淡水源!”他对着镜头说道。
然后,他开始在湖岸与海岸线之间的这片狭长地带,寻找他第一夜的栖身之所。
他的目标非常明确,既要背风,又要靠近水源,还要有合适的搭建材料。
最终,他将地点选在了一处距离淡水湖岸约五十米的,被一片茂密的黑云杉林所环抱的巨大岩壁之下。
他指着那块向外突出、形成了一个天然凹角的巨大岩壁,对镜头解释道:“这面高达十几米的岩壁,是一个完美的天然屏障。”
“它能为我们挡住从北方和东方吹来的寒风,其次它离淡水源足够近,方便取水。”
“而且,岩壁附近有不少有黑云杉,它们之间的距离,刚好在四米左右,将是我临时庇护所的承重柱。”
“不出意外,这里就是我今晚的家了,在观察几天,这里其实也很适合搭建永久庇护所。”
“好了,各位,现在开始搭建我第一晚的家了。”
他对着镜头说道:“我将利用这两棵天然的柱子,来搭建一个最经典的A字框架庇护所。”
他走进了旁边的针叶林,用他那把阿格瓦峡谷Boreal24框架锯,快速地锯下了一根长约四米五、手腕粗细的云杉树干。
然后,他将这根未来的屋脊梁,拖到了他选好的那两棵大黑云杉树之间。
他拿出那卷专业的退火钢丝绊线。
他先是用他那把由老乔治亲手打造的大马士革猎刀,在那两棵大云杉树离地约一米六、相对的一侧,分别刻下了两道深达两厘米的水平凹槽,以防止横梁滑动。
然后他将云杉杆,抬起来将其两端稳稳地卡在两棵大树的凹槽上,形成了一个临时的横梁。
他截取了一段足够长的绊线,走到横梁与第一棵大树的连接点,用“方回结”的经典捆绑方法,让绊线十字交叉地在横梁和大树之间来回穿梭缠绕。
他拉得极紧,细细的钢丝深深地勒进了树皮和木杆之中。
当十字缠绕了七八圈后,他又用绊线的绳尾,在交叉捆绑的钢丝之间,进行了数圈的绞紧。
他用同样的方式,将另一端也牢牢地捆绑好,一根坚固的天然屋脊梁,就此成型。
他将那张巨大的、3.6米x3.6米的方形防水布展开,像盖被子一样,完整地覆盖在这根屋脊梁之上,让其在两侧均匀地下垂,自然形成了一个A字形的屋顶轮廓。
但他并没有立刻将防水布的边缘固定到地面。
“现在,我要砌上一个墙基,直接把防水布拉到地面,会损失很多内部空间,而且底部的防风效果很差。我们要用原木,在两侧搭建两道矮墙。”
他再次拿起他的锯子,走向不远处几棵亭亭玉立的小云杉树。
他快速地锯下了几根长度在三米半左右,直径约十厘米的云杉木,然后他又用大马士革猎刀,将几根粗壮的树枝,削成了一头尖锐的木桩。
来到庇护所的一侧,将四根木桩“咚!咚!咚!”地打入地下,形成一条与屋脊梁平行的直线。
第156章 庇护所,退潮赶海!
接着,他将四根云杉木,整齐地堆叠在这排木桩的内侧,形成了一道离地约四十厘米的、坚固而又美观的原木矮墙。
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在庇护所的另一侧,也搭建了同样的结构,才开始处理防水布的边缘。
他将防水布的下摆,向外拉伸,刚好覆盖住那两道云杉木矮墙的顶部。
随即用绊线和削制的地钉,通过卡车司机结的拉紧方式,将防水布的每一个挂点,都向着斜下方死死地拉紧,绷得如同鼓面一样。
一个结构极其完整、底部拥有坚固矮墙的A字框架庇护所,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内就搭建完毕。
但这还不是结束,最关键的取暖系统还未完成。
林予安对着镜头说道“在拉布拉多的夜晚,一个好的火源,比一个好的屋顶更重要。”
他来到庇护所开口处前方约一米半的位置,将地面上的植被和腐殖层全部清理干净。
露出下面湿润的土层,形成了一个长约一米、宽约半米的火塘。
然后,他又去林子里,锯了几根更粗的干燥云杉原木。
他将这些湿木,在火塘的外侧,平行于庇护所的开口,堆砌成了一道高约半米的热反射墙。
“这个设计,是最高效的辐射热取暖系统。”
“庇护所后面的岩壁,是第一道反射墙,而我们刚刚搭建的这道木墙,是第二道。”
“等我点燃中间的长火堆,它的热量,会被这两面墙反复地反射,然后源源不断地灌入我睡觉的地方,形成一个温暖的热辐射通道。”
做完这一切,他才开始完善内部,他将大量的云杉枝,厚厚地铺在庇护所的地面上,形成一个约二十厘米厚的隔热层,作为床垫。
又将更细密的枝叶,塞进了A字框架的后端,将其彻底封死。
当忙完这一切,夜幕已经彻底降临,他才终于钻进了这个三面封闭、一面敞开的狭小临时庇护所。
然后用镁棒和桦树皮,点燃了那个长条形的火堆,火焰升腾,将整个庇护所内部照得一片温暖的橙色。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股热浪,正从前方的火堆和后方的岩壁,两个方向同时传来,将他包裹其中。
随后林予安将他那顶级的西部登山睡袋展开,钻了进去,850蓬松度的鹅绒,迅速将他的体温锁住。
他躺在黑暗中,看着前方跳动的火焰,听着屋外呼啸的海风,他的精神,却前所未有的平静。
冰封王座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
在温暖而又安稳的第一夜过后,林予安被远处海鸥清亮的鸣叫声唤醒。
他睁开眼,第一缕晨光正透过A字框架的开口,将庇护所内部染成一片柔和的金色。
前方的长火堆已经熄灭,只剩下余温尚存的灰烬,但睡袋依然保持着一个相对舒适的温度,丝毫感受不到室外的严寒。
他拉开睡袋,走出庇护所,深吸了一口冰冷而又清新的的空气。
他打开胸前的GoPro,对着镜头说道:“早上好,各位。现在是清晨六点半,拉布拉多的第一缕阳光。”
“昨晚睡得很好,这个临时庇护所的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期。”
“今天,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解决食物问题,并且要对这片领地进行一次更详细的探索。”
“尤其是海岸线需要重点探索,在这片海岸线上,最慷慨的猎场,就是退潮后的潮间带。”
他没有立刻出发,而是先走到了海岸边,仔细地观察着岩石上被水浸湿的痕迹,又抬头看了看月亮的位置。
“在海岸生存,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掌握潮汐的规律。”
他对着镜头进行科普:“我来之前查过资料,拉布拉多海岸,属于半日潮,也就是说,每天会有两次涨潮和两次退潮。”
“每一次潮汐循环,大约是12小时25分钟,现在月亮的位置和潮水线的高度告诉我,今天上午的最低潮,大概会出现在九点半左右。
“潮水退去和上涨,各自都需要大约六个小时,我不能等到最低潮的最后一刻才下去,也不能在涨潮开始后还逗留。”
“而最低潮前后的一两个小时,也就是从八点半到十点半左右,是潮水最平稳,暴露出的滩涂面积最大的时候。”
“所以,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在最低潮时间点的前一个小时进入,并在最低潮后一个小时内撤离。”
“这意味着,这大约两个小时,是我可以安全进入潮间带探索的黄金窗口期。”
“一旦错过了,等潮水开始快速回涨,就非常危险了,我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在等待退潮的两个多小时里,林予安也没有闲着。
林予安先是去淡水湖边,用他的MSR不锈钢锅打满了干净的饮用水,并架在火堆上开始烧水。
然后,他开始整理他今天的采集装备,他从背包里,拿出了他那顶级西部登山睡袋的压缩收纳袋。
“这个袋子,是用超轻的防水尼龙材料做的,非常结实。”
他将睡袋取出,放到庇护所里,然后将空出来的收纳袋展示给镜头。
上一篇:穿入港综:从十八岁开始逆袭人生
下一篇:东京:开局养成邻居丰满太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