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653节
现在看粱嘉辉就跟看天阶高手那么景仰,可眼里又有种难以抑制的叹气,为什么不是我!
非常明显的有种强烈扭曲感。
让卫东站在旁边都感觉到,不是嫉妒,而是那种向往羡慕到拼命想挤出点笑,可就是难受。
又好像习惯了这种失败,什么都不是的废柴感。
所以最后挤出来的就是苦笑。
粱嘉辉如沐春风的摸出西装内衬里那张卡:“汇丰银行的现金卡,是这个有点笨笨的老细第一次见到我,就塞给我去解决所有财务问题,甚至我都不知道能为他做什么,因为我比你更惨,我连想自由拍戏都做不到,现在里面还有近一百万港币,我分你五十万,然后我们再来一起解决演什么,怎么演的问题,你能同意吗?”
所以这个世界还是看脸吧。
让卫东那张路人脸,再怎么狂笑,周星星也不会相信他能给自己投资拍电影。
千面影帝来就自然得要命,声情并茂,潇洒自然。
有点像到三国收服了关羽,然后他在路边拉个小兵说跟我们走吧,主公刚给我的钱分你一半。
周星星抬眼看了两秒。
就毫不犹豫的说好。
用后来记者采访他这个场景到底什么感受的时候,他都是带着那种你懂个几把的苦笑:“什么感受,我都已经混成那样了,我还有什么感受,没有比那会儿更糟的人生感受了,其实那会儿谁拿点薪水给我换个工作我都会跟着走。”
但那张银行卡切切实实的塞到了他手里。
三人从片场出来,俩姑娘果然已经去忙电影公司的事,连个车都没有。
但坐上出租车让卫东肯定还是兴奋得很:“先拍个……拍个什么呢?”
真的,叫让卫东回忆粱嘉辉那些电影,让卫东能记住个屁股就不错了。
但星爷的那些经典嘛,从鹿鼎记到苏乞儿,从凌凌漆到零零发,从赌圣到赌侠,从大话西游到芝麻官,他都记忆犹新!
快速在脑海里筛选下,刚开始还是不要搞得那么复杂,不用搞古装换那么多妆容,就拍个……前些天去乡下找黎月娥时看到的小渔港景致,当时就让他觉得似曾相识。
拍《龙的传人》!
就是那个乡下小子酷爱打台球,最后跟世界冠军打了一场的无厘头爽片。
还能趁机把这个电影和海滨体育城给联系起来,甚至名正言顺的送回内地去上映?!
周星星那些电影里,的确有不少的剧情跟镜头可能在内地上映会被批得体无完肤,但恰恰就是这部以台球为主的“体育”电影,基本上没什么触雷点。
最多是纯商业化搞笑电影,没什么内涵。
所以驱车回篮球馆的路上,坐在副驾驶的让卫东一声不吭,在脑海里拼命回忆挖掘自己能想起来的这部电影情节。
哪怕很多细节台词肯定不记得,但是大脉络没问题。
粱嘉辉就靠在后面,笑眯眯的观察小菜鸡。
周星星保持那种双手夹在两腿间,懵逼又忐忑,但更多是对未来充满期望,时不时对这边满脸堆笑下。
等看到已经人来人往的篮球馆,才真的惊喜:“老细就是干这个的?我听说过!”
粱嘉辉给他再加颗定心丸:“发哥是大股东,晚上也会过来看看,但实际上东仔才是我和发哥的老板,相信他,一定会带你干出非同寻常的局面来。”
于是下车后,周星星终于搓着手小声问前辈:“银行卡密码是多少?”
这个味儿就对了。
第738章 人的悲喜并不相通
可真正要拍成电影那就太不容易了。
让卫东从未担心过粱嘉辉的电影生涯。
因为他是已经自成体系的高手,而且是那种随便把他丢进什么戏里都能演出来,演什么像什么的顶级高手。
周星星却不是那么回事。
整个白天在越来越多人聚集的篮球馆,他就有点讪讪。
既没有黎月娥那种我就是个乡下小妹的朴实,到处奔波忙碌做事,连自己来HK是为了帆板都忘个一干二净。
也没粱嘉辉的自信淡定,没人打球抱本书坐边上看,有人就当裁判当解说,怎么都能洒脱参与。
周星星这里那里也想伸手帮忙,但黎月娥是爽朗黝黑的妹子,粱嘉辉是俊朗帅气的影星,别人都会接纳。
唯有这家伙是个小透明,不咋搭理他。
就算有人认出来他好像还在主持什么儿童节目,只会让他表情更讪讪。
可能都有点后悔自己丢下好几年的饭碗,跳到这个草台班子来干嘛。
让卫东也忙,体育品牌们到粤州、鹏圳看过,豁然开朗的发现那边还有巨大市场,自然纷纷来探讨各种进入市场可能。
所以根据和老亨的协议,已经把旁边的仓库打开来做卖场、美食街的临时场地。
这都是在为以后海滨体育城的招商做铺垫。
于是几个业务员还不断找寻更多品牌来。
让卫东本就只是拿体育当个幌子,体育品牌、运动饮料、所有周边能沾上体育的产品,甚至连洋快餐都敢去碰瓷,问要不要去内地开店,最不济来篮球馆周围开个店也行啊。
经过上周末的跨省征战,话题度和凝聚力大大增强,午后就十多支各种野球队聚集厮杀。
整个篮球馆人声鼎沸。
唯独周星星好像跟整个喧哗绝缘。
哪怕他在尽量想融入,却透着那种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感觉。
粱嘉辉都敏锐察觉到,惊讶老板能从万千人中找到这么个特殊的家伙,主动叫上周星星跟他一起主持解说球赛。
果然,当了几年主持人的周星星也能相当出彩配合笑闹,可始终有种心不在焉的疏离感。
直到晚上发哥来,收尾后四个男人坐在旁边仓库外刚搭建的户外桌椅边夜宵。
其实发哥也记得这个小龙套。
毕竟整个圈子就这么大。
都是从无线台的培训班出来,发哥就算是七八十年代的TVB之王。
何况周星星也跟无线五朵金花之一拍拖过,算不上完全透明。
见面也有点吃惊,怎么会挑的这家伙。
让卫东才把已经基本勾勒完整的故事剧情拿出来:“……就是这么个喜剧故事,就有点像黎月娥那种乡下来的纯朴干净,被哄着在大城市里笑料百出,但具体要怎么好笑,就得星仔自己琢磨了。”
已经身经百战的发哥忍不住虎爪挠头:“这个故事能拍,但大火的概率很小啊。”
在《英雄本色》之前,他仆街仆了好几年,拍过各种类型的电影寻求出路。
喜剧片、文艺片、鬼片、枪战片、爱情片,古装、时装啥都拍过。
扑得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各种上映后仅有几十万港币票房,被称为那几年的票房毒药也是不争事实。
周星星更眼神错乱,既想抓住这个主演机会,又担心扑街的巨大压力,整得话都说不出来。
只有粱嘉辉帮着快速手写成稿:“还需要详细完善剧本,但预算不需要太高,确实适合用来给星仔起步,发哥那边能联络邀请人组织剧组吧?”
发哥翘着二郎腿侧靠在小桌边,随便玩着打火机都帅出天际:“拍摄没有任何问题,导演、摄影、什么演员都能找来,我是怕失败的话,星仔能不能承受住打击,我那几年真是各种睡不着觉,能呆呆的坐在窗前半宿都看着天亮。”
他平素并不太多话,口碑颇有些我行我素的味道。
难得这样掏心掏肺的交流,都是看在让卫东的面子上。
周星星依旧是那种想多交流点,又无从说起的讪讪点头。
粱嘉辉都伸脚轻踢这个菜鸡,哪怕你是装着热情点也要懂人情世故啊。
没想到让卫东摇头开口:“星仔这个电影和你们拍那些都不一样,正好你们仨都在,我把这个原则先说清楚,以后只要有机会跟我这家公司拍片,你们仨的收入都是除了行规片酬外,最后公司赚多少就跟谁平分,我只要尽量不亏钱就行,因为钱对我特别有用,宁愿拿去内地开厂开工,而不是靠电影赚钱,干这事另有目的。”
三人都震惊。
世人都知HK白领工资高,其实演员收入反而很低。
发哥十年前就开始成为电视剧顶流,却根本谈不上买房,所以他才拼命演电影想赚钱。
其实电影也不多,哪怕他到现在成了顶流,一部电影也就二三十万片酬。
所以让卫东当时给粱嘉辉一百万,差不多就等于预支了五到十部的片酬了。
但这家伙光是看让卫东和周星星并肩笑成那样,就自作主张的把钱分一半过去。
反正换发哥、周星星都做不出这种事。
每个人的性格还真不同。
让卫东也是这么表达:“每个人不一样,星仔这个电影按照你完善的剧本,自己排练,自己打磨,练到演出来我点头了,才能组织人手开机,这样没压力了吧,平时依旧每个月工资两万港币吧,辉哥也先这么签?不够或者需要加薪跟我提。”
粱嘉辉没有半点犹豫,调侃的敬个礼:“谢谢老板,这部戏我还是不参与,起码不给星仔惹麻烦,但希望能尽早有机会到内地拍戏,为开厂开工做点贡献。”
周星星持续震惊,但肉眼可见他确实放松下来:“自己排练,自己打磨,这不就跟话剧一样了?”
HK拍戏节奏很快,通常一部电影几十天拍完,后期搞搞,半年就能从筹拍到上映。
有时候编剧都是现场临时改稿,更有导演各种要求加戏,哪有让演员慢慢琢磨的时间。
让卫东却给出来这种精细打磨的空间。
“没错,我不知道怎么解释,看见星仔的时候,就觉得你应该演得跟别人不同,是完全属于你的路数,这个只有你自己琢磨,平时你就算来篮球馆上班,要外出体验生活啥的那都是你的事,但答应这么干,电影要跟我签十年约,我也只要这十年。”
可能只有粱嘉辉明白这个十年的意义,悄悄点头,也给让卫东比划个“十”。
发哥就叼着烟在边上观察琢磨,明显是在想还能有什么不同演法。
他就是那种十八般武艺都精通的全能选手,实在是想不出还有完全不同的招,从这个还一点点婴儿肥的少年仔身上真的看不出端倪来。
周星星却摸出那张银行卡放在桌上:“这算什么?”
让卫东还要听了粱嘉辉的解释,有点恍然:“签字费吧,球员签约俱乐部总要给点奖金或者转会费?”
周星星又认真的问:“那十年签约是要求拍多少部戏?”
看让卫东懵逼,发哥来解释:“HK电影圈呢,签时间一般是卖身契,这种有可能在这个时间内就是当做牛马一样拼命拍戏,譬如我去年因为火了就拍十二部戏,都按照这个速度,十年就是一百多部了,TVB很多人得肝病都是这么累出来的,所以都很防备这么签。”
让卫东还是不让步:“我要的就是这个时间,拍多少反而是你自己的事,只要你想拍我都尽量支持你拍,但能不能火,能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我只希望你拍出来的戏能尽量符合内地的审查,然后我们拿到内地上映,那就是百万、千万甚至上亿人看的电影,扭转HK把右岸当大市场的局面。”
这下发哥和粱嘉辉的眼神都亮起来:“你打算用这个办法来破局?”
让卫东点头:“办法之一吧,其实港片在内地很火,但都是用盗版录像带的形式在录像厅播放,这就太不划算了,既没赚到钱,还要受右岸钳制,总要想点办法来改变。”
上一篇:和女神同居后,我激活了奖励系统
下一篇:从零开始开荒,打造最强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