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实在太纯情 第620节
王凯则是一朝成名天下知,从十八线小明星飙升至二线,微博粉丝暴涨十倍,来到了三百多万。
郭凡作为《失恋三十三天》的导演,自然也是名气大涨,不过是业内名气大涨。
已经有不少投资人向他递剧本,邀请他执导,剧本类型大多数跟《失恋三十三天》一样。
但他对自己还是有着清晰认知的,《失恋三十三天》的成功跟他没多大关系。
这电影真是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换成任何一个导演都能完成。
相比之下,《小狐狸与捉妖师》就很有技术含量了,一般导演真玩不转。
电影涉及到了大量特效镜头,而且画面也是超美,他颇为期待电影票房。
不管怎么样,他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导演首秀,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陈祉希趁着电影热议时,宣布《失恋三十三天》同名电视剧立项,女主角确定了焦大宝,男主角暂定。
步入工作日,票房不可避免地下跌,首日跌了一千多万,结果网上多了很多嘲讽的声音。
第二天,票房进一步下跌,票房只有3000万。
第三天还在跌,只有两千万出头,幸好第四天票房有所上涨,止住了颓势。
之后三天,票房也没有涨回去多少,一直没有突破三千万。
整个第二周,收获1.4亿,上映13天,累计票房3.7亿。
四亿已经是囊中之物,五亿也有戏,就看下周票房了。
如果拿不到一个亿,基本上就没有戏了。
月底《小狐狸与捉妖师》和《鸿门宴传奇》两部大片同时上映,之后还有《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
11月22号,《失恋三十三天》票房进入四亿大关,陈祉希当即在微博宣布将会举办庆功宴,欢迎各位同仁参加。
电影的庆功宴,苏槿并没有去参加,继续拍摄《星你》。
他打算两个月把这个拍完,然后全力投入《火星救援》的筹备,以及《与神同行》的宣传。
之前,他可是吹牛说要开辟一个全新的档期,《与神同行》拿不到15个亿,根本谈不上开辟,顶多算是激活。
……
第432章 拱火大幂幂
如何评价张伟平这个人?
逼乎上高赞说,你可以说他蠢,但你绝对否定不了他的功绩。
电影史上三次提高分账比例,都是张伟平以一己之力推动上去的。
时间回溯到2002年,彼时电影市场的制片方在分账中处于弱势,分账比例最高仅为38%。
张伟平借着《英雄》这张王牌,与各大院线谈判,将分账比例提升至40%。
同时,他还推动了电影票价的上涨。
一线城市从最低25元涨到30元,二三线城市也在20、15元的基础上,上涨了五元。
2004年,张伟平再次“挟老谋子以令院线”,用《十面埋伏》将分账比例抬至41%。
2006年,又以《黄金甲》为筹码,分账比例再涨1%,达到42%,票价亦随之再加五元。
可以说,混电影圈的,每个人都要感谢张伟平,全都跟在他身后混饭吃。
2009年,电影局下发通知,明确制片方分账比例不得低于43%,至此行业格局奠定。
前几天,张伟平又使出了他的“三板斧”,且这次姿态特别张狂。
没跟院线商量,单方面宣布《金陵十三钗》分账比例从43%上涨到45%。
“《金陵十三钗》我个人投资6个亿,总投资是当年《英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总和。
这次宣发的成本是8000万,所有的风险都由我一个人承担,我提高一点票价难道不应该吗?”
同时,他再次打起了票价的主意,宣布电影票价上涨五元。
也就是一线城市从35元涨到40元,二线城市30元涨到35元,三线城市25元涨到30元。
电影票涨价的理由是,加量当然要加价。
“我们的电影片长148分钟,比普通片长90分钟多出50多分钟,又是精良的大制作,最低票价提高5块钱,过份吗?”
消息一出,引起轩然大波。
观众愤怒,院线更加愤怒,以万达、星美为首的八大院线联合抵制张伟平。
观众认为,你与院线干架带上我们普通观众干什么?凭什么要我们买单。
合着你148分钟的电影就要涨价,那九十、一百分钟的电影是不是得降价?
院线则是认为,影院建设入不敷出,再上涨两个点,完全是赔本赚吆喝。
张伟平对此作出回应,说影院建设国家有补贴,还说院线躺着赚钱。
总之就是态度非常强硬:你敢不提价,我就不让你们放。
院线态度同样强硬:你敢提价,我们就不放。
双方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闹的沸沸扬扬,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全部在报道这事。
《失恋三十三天》破四亿的新闻,都被压制了,没多少人关注。
前日,《金陵十三钗》在京举办看片会。
万达、南方新干线、魔都联和等八大院线代表,以及全国众多小院线代表的一百多人,浩浩荡荡的进“京”会“神”。
这次,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势必要让张伟平把通知收回去。
如果不收,将拒绝看片会,也拒绝放映《金陵十三钗》。
然而,他们还没进门,就被守候在看片会门口的电影局局长童钢请进了会议室。
童钢也是很无奈,他不想来的,但是各大院线联名上书请愿,希望有关部门出面协调。
如果只是这样,他也可以不用来,但是双方赛前各种放狠话,全都被架住了,根本下不来台。
他要是不出面协调,双方为了面子,怕不是真不会坐下来好好聊。
这人到了一个高度,面子比钱更加重要。
张伟平根本不敢妥协,狠话全部放出去了,要是妥协了,瞬间会成为全国大笑话。
更可怕的是,这有可能会连累电影的票房。
各大院线就更不敢妥协了,上涨两个点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他们怕其它影视公司有样学样。
据他们所知,苏槿一直在等待这场大战的结果,如果真被张伟平搞成了,怕不是立马会来找他们上涨分账比例。
其实,他们也很庆幸这次闹事的是张伟平,要是苏槿的话,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场闭门会议整整开了四个小时,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分账比例不再强制上涨两个点,而是变成了票房五亿以下分账45%,以上按照41%分账。
对于电影票价,张伟平也没再坚持。
在涨价基础上,各大院线可以“灵活放映”,比如周二半价日就可以调回30元。
谈判结束后,各大院线立马换上了另外一副嘴脸,吹嘘了《金陵十三钗》。
新影联院线副总高君说:“《十三钗》是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有力争夺者,是近年揭示人性最深刻的国产影片。”
对于刘一菲饰演的玉墨,他也是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玉墨本墨,演技炉火纯青。
网友调侃:“院线出招:围攻光明顶。比武结果:伟哥全胜。评论:无关大义只为钱。”
一场轰轰烈烈的炒作落下帷幕,张伟平也算是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但他却并不开心。
因为就在《金陵十三钗》看片会当天,其劲敌《龙门飞甲》也在京举办了电影主题福利彩票首发仪式。
博纳老总于东现场高调宣布“三不原则”。
“为保障观众的切身权益,并出于对其他艺术家的尊重,《龙门飞甲》不会提高票价,不会提高对院线的分账比例,我们也不会参与任何宣传骂战。”
这背后捅刀的行为,差点没把张伟平气死。
我在前面冲锋陷阵,为大家谋福利,你在后面不帮忙就算了,还踏马的给老子拖后腿。
最关键的是,院线代表在看片会时,接到了一条来自于《龙门飞甲》制片方发来的短信。
“各位领导,《龙门飞甲》将于12月16日上映,胶片含3D,A类城市30元,B类25元,其他20元,IMAX国语版最低为北上广50元。”
不仅不涨价,反而还降了五元钱,榕城地区甚至低至25元。
这种行为是真的狗。
张伟平吃了这么一大个亏,当然要打回去,立即宣布《金陵十三钗》不给博纳旗下院线拷贝。
理由冠冕堂皇,《三枪》和《山楂树》上映时,博纳院线拖延账款,没有按时结账。
于东知道求张伟平没用,立马把《龙门飞甲》从原定的18号提档至16号,跟《金陵十三钗》同日上映。
面对媒体记者采访,他暗戳戳地说《龙门飞甲》实打实的投资3000万美刀,还说自家公司是上市公司,不会做假账。
这意思很明显了,就是说张伟平《金陵十三钗》六亿投资是吹嘘,造假。
于东还说道:“徐克就是中国的詹姆斯·卡梅隆,张一谋就是中国的斯皮尔伯格。”
“《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如同《阿凡达》对垒《辛德勒名单》。”
众所周知,《辛德勒名单》虽然是经典之作,但在票房上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成绩,而《阿凡达》是全球票房冠军纪录的保持者。
其实,于东和张伟平早已积怨已久。
两人的恩恩怨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当时,双方第一次合作发行张一谋电影《有话好好说》,据传因为后期收益分配不均而结下了梁子。
2006年的贺岁档,博纳出品的《伤城》撞上老谋子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当时,于东曾炮轰《黄金甲》假借电影局的名义,与数字院线签订垄断性独家放映协议。
为此,张伟平反击于东是“故意挑拨新画面和院线,甚至是电影局的关系”。
2009年,《十月围城》对战《三枪》时,也是博纳在背后出力,组建了“反张联盟”,把老谋子黑的体无完肤。
上一篇:华娱:第一导演财阀
下一篇:躺平的我,才华被明星老婆发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