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这个导演实在太纯情

这个导演实在太纯情 第608节

  一线城市的票价,已经被黄牛炒到了230元一张,就这还有价无市。

  能把票价炒到这么高,院线功不可没。

  3DIMAX版本,官网才90元一张,这能赚几个钱。

  所以,他们就截留了一半的电影票,专门安排人在影院高价出售。

  对此,苏槿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因为不是一家两家这么干,是踏马的九成都在这么干,就连建木院线也在偷偷这么干。

  为了这个,他大发雷霆,院线负责人罚款三个月工资,大区经理撤职,影院经理降职。

  有些钱能挣,但这个真不能干。

  万一被人爆出来,他形象不说一落千丈,但肯定会染上污点。

  自从得到上面提点,他就在注意自己的形象了,都想把鱼放归海里了。

  听说明年五月会给他颁发“华夏青年五四领章”。

  ……

  赣省卫视,是个透明卫视。

  惟一出名的节目,可能就是深夜的《传奇故事》,这个节目就是专门讲一些离奇的故事。

  苏槿参加的访谈节目是《明星面对面》,一个小节目,也就在省内出名。

  邀请的嘉宾都是一些歌手,比如孙南、朴树、孙悦、腾格尔、动力火车等等。

  白天参加完路演,就来到了赣省卫视演播大厅,跟台长寒暄了一会儿,就开始了录制。

  “最近有一部电影,席卷了整个电影市场,打破多项票房记录,上映四天票房接近五亿。”

  “它就是科幻电影《源代码》,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电影的导演兼主演苏槿,来到我们的演播现场。”

  “大家掌声欢迎。”

  伴随着热烈掌声,苏槿一身休闲西装出场,道:“大家好,我是苏槿,也是你们的老乡。”

  “苏导,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你现在有没有这种感觉?”

  “当然有了,一见到老乡就特别的亲切,有无数种话想说。”

  苏槿时间不多,简单寒暄,就进入了主题。

  “苏导,《源代码》四天近五亿的票房,打破《变形金刚3》的票房记录几乎已成定局,这个你之前有预料到吗?”

  “说实话没有,就是现在票房连续两天破亿,也不在我的意料之中。”

  “网上很多人都在说,《源代码》会打破《阿凡达》票房记录,你是怎么看待的?”

  “我当然是希望打破《阿凡达》票房记录,但现在说这个还是太早了,《源代码》能走多远,交给市场和时间。”

  “你在拍摄的时候,有没有遇到棘手的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

  “棘手的问题太多了,数不胜数,《源代码》算是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3D大片,之前完全没有经验可循。

  为此我专门花了大价钱,请来了《阿凡达》特效总监来指导,即使这样,也是反复实验了很多遍。

  就说列车爆炸的那个镜头吧,反反复复修改了几十版,特效师头发都秃了。”

  观众听到这话,不约而同的大笑了起来。

  主持人也是一样,道:“苏导,电影我看了,列车爆炸那个特效非常棒,还有那个复兴号,做的也跟真的一样。”

  她顿了顿,话音一转道:“这样的特效水平,如果放在好莱坞是什么水平?”

  苏槿斟酌道:“一般水准吧!”

  主持人诧异:“只有一般水准吗?我看着非常震撼。”

  “这不是真不真的问题,这个特效是用时间熬出来的,费了无数脑细胞,属于国内顶尖水准。”

  “但如果放在好莱坞,随便一个特效工作室就能做出来,我们跟好莱坞的差距还是很大。”

  “这个差距有多大?”

  “大概十年吧!”

  “差这么多?”

  “嗯,别人很早就进入了工业化流程,而我还在起步阶段,现在已经赶上很多了。”

  “我一直听说要做工业化电影,为什么一定要做工业化电影?不做不行吗?”

  “不行,短期之内看不出什么来,等十几年后就能看出来了,那时候我们和好莱坞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又会沦落到七八年前,畏之‘好莱坞如虎’的阶段。”

  “你别看‘工业化’听起来冷冰冰,好像要把艺术变成流水线产品,其实不是的。”

  “它不是在扼杀创造力,而是为创造力提供更坚实、更高效的基础设施。”

  “说白了,就是标准化、流程化、协作化。”

  “让导演不用再操心某个螺丝钉哪里买,某个特效镜头该找谁做、怎么做,可以把精力更集中在最重要的故事表达和艺术把控上。”

  “其实,工业化最重要的是能培养人才梯队,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

  “好莱坞为什么特效人才多?因为它有庞大的、持续的项目需求,有完善的培训晋升体系。”

  “如果我们工业化完成,就有大量的人才爆发,即使爆发不了,也能保持下限。”

  “那像现在这样,要么是爆款,要么是炮灰,中间地带薄弱。”

第425章 女主之争,登顶影史

  赣省卫视虽然穷,但不代表别人脑子也不好使。

  节目录制结束之后的第一时间,就剪辑了一段苏槿访谈内容放到了网上预热。

  内容自然是关于“工业化”的表达,这段是正常访谈中最具话题引爆点的部份。

  同时,他们紧急启动招商,开价300万。

  只能说,赣省卫视真是穷怕了,穷的底气都没有了,换做芒果台,怎么也要开个500万。

  各大媒体向来嗅觉敏锐,他们立马察觉到苏槿这番极具行业洞见的言论,将会引发风暴。

  于是,他们再次发挥了“专业素养”。

  纷纷以“苏槿炮轰”、“十年差距”、“工业化定生死”等抓人眼球的标题进行报道。

  南方娱乐周刊:“1.2亿的背后,苏槿直言华夏电影与好莱坞存在‘十年鸿沟’,工业化非做不可。”

  新京报:“苏槿的忧虑:《源代码》单日再次破亿,他却说华夏特效只值好莱坞一般水准。”

  新浪娱乐:“苏槿断言:不做工业化,华夏电影十年后恐再被好莱坞吊打。”

  苏槿最近的热度本就爆炸,各大媒体的报道如同催化剂,瞬间点燃了互联网。

  #苏槿工业化#词条,直接空降微博热搜第一名,后面紧跟着一个醒目“爆”字。

  各大论坛、贴吧、知乎、豆瓣小组都开辟了专门讨论帖子。

  “《源代码》特效在好莱坞只算一般?太高看好莱坞了吧,我看了3DIMAX版本,感觉非常震撼。”

  “不能这么说,苏百亿的意思说,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我看不懂,但不明觉厉,感觉苏百亿说的好有道理,现在电影质量太不稳定了,好片全靠撞大运。”

  “管他艺术化还是工业化,好看就行,《源代码》就好看,支持苏百亿。”

  这是普通观众的想法,资深影迷和电影爱好者不一样,他们的言论更加独特。

  “苏百亿一针见血,国产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手工作坊模式,导演事无巨细,啥都要管,效率低下不说,质量全凭个人能力和状态。”

  “看看好莱坞成熟的制片人中心制和工会体系,那才是保障电影基本盘的关键。”

  “工业化是基础建设,是下限的保障,艺术探索是上限的突破,两者并不矛盾。”

  “很多导演抗拒工业化,喜欢一手抓,整天把艺术挂在嘴边,真是呵呵了。”

  “诺兰、卡梅隆在成熟工业体系之下,不照样成就大师?他们的电影艺术性差吗?”

  网络上热议之际,各大媒体记者也没有闲着,专门致电几位大导演进行采访。

  老谋子言简意赅:“工业化是支撑创作的必然基础,尤其对大制作不可或缺,科学流程可以让导演专注艺术表达。”

  陈诗人说的比较多:“我们常说电影是梦工厂,‘工厂’二字本身就蕴含着工业化的基础。

  关键在于如何在标准化的流程中,保持艺术创作的灵魂和独特性。”

  冯裤子直言不讳:“推动工业化是好事,拍电影不是过家家,动辄几千万上亿的投资,没有一套科学的规矩管着,全凭导演一张嘴、两条腿去盯,累死也出不了好活儿,还容易出篓子。”

  各大影视公司的老总,自然也没有被各大媒体记者忘记。

  小王高谈阔论,称电影工业化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是华宜兄弟长期战略的一环。

  扯了一通长篇大论之后,开始以《超体》收尾。

  “投资《超体》正是我们布局高科技、工业化电影制作的重要一步。”

  王常田先是舔了一波苏槿,随即强调光线强大的地面发行网络和项目把控能力,是工业化体系中“渠道”和“风控”的重要环节。

  最后,也是和小王一样操作,话题转向《超体》。

  “投资《超体》是光线深度参与国际水准工业化电影制作的一次重要实践。”

  于东先夸赞了一波自家公司,接着说道:“投资《超体》是博纳迈向更高维度工业化制作的关键合作。”

  老杨头大谈港岛和内地技术融合,投资《超体》当然也没有忘。

  令人意外的是,专门做特效的天工异彩老总,破天荒地参与了进来。

  “苏总说的太对了,项目来了,临时组团队,磨合期长,沟通不畅,反复修改是常态。”

  “做完一个项目团队就解散了,经验难以沉淀积累,没有持续的大项目支撑,怎么培养稳定的人才梯队?恶性循环。”

  这么一圈看下来,也就天工异彩的老总是个老实人。

  其它四家精明的要死,三句不忘宣传自家公司。

  不管怎么样,从苏槿提出电影工业化引发热议,到各大导演下场表态,再到影视公司掌门人借势发声。

  话题热度是一层高过一层,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网络、业界和资本市场的电影工业化大讨论。

首节 上一节 608/7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华娱:第一导演财阀

下一篇:躺平的我,才华被明星老婆发现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