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实在太纯情 第608节
一线城市的票价,已经被黄牛炒到了230元一张,就这还有价无市。
能把票价炒到这么高,院线功不可没。
3DIMAX版本,官网才90元一张,这能赚几个钱。
所以,他们就截留了一半的电影票,专门安排人在影院高价出售。
对此,苏槿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因为不是一家两家这么干,是踏马的九成都在这么干,就连建木院线也在偷偷这么干。
为了这个,他大发雷霆,院线负责人罚款三个月工资,大区经理撤职,影院经理降职。
有些钱能挣,但这个真不能干。
万一被人爆出来,他形象不说一落千丈,但肯定会染上污点。
自从得到上面提点,他就在注意自己的形象了,都想把鱼放归海里了。
听说明年五月会给他颁发“华夏青年五四领章”。
……
赣省卫视,是个透明卫视。
惟一出名的节目,可能就是深夜的《传奇故事》,这个节目就是专门讲一些离奇的故事。
苏槿参加的访谈节目是《明星面对面》,一个小节目,也就在省内出名。
邀请的嘉宾都是一些歌手,比如孙南、朴树、孙悦、腾格尔、动力火车等等。
白天参加完路演,就来到了赣省卫视演播大厅,跟台长寒暄了一会儿,就开始了录制。
“最近有一部电影,席卷了整个电影市场,打破多项票房记录,上映四天票房接近五亿。”
“它就是科幻电影《源代码》,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电影的导演兼主演苏槿,来到我们的演播现场。”
“大家掌声欢迎。”
伴随着热烈掌声,苏槿一身休闲西装出场,道:“大家好,我是苏槿,也是你们的老乡。”
“苏导,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你现在有没有这种感觉?”
“当然有了,一见到老乡就特别的亲切,有无数种话想说。”
苏槿时间不多,简单寒暄,就进入了主题。
“苏导,《源代码》四天近五亿的票房,打破《变形金刚3》的票房记录几乎已成定局,这个你之前有预料到吗?”
“说实话没有,就是现在票房连续两天破亿,也不在我的意料之中。”
“网上很多人都在说,《源代码》会打破《阿凡达》票房记录,你是怎么看待的?”
“我当然是希望打破《阿凡达》票房记录,但现在说这个还是太早了,《源代码》能走多远,交给市场和时间。”
“你在拍摄的时候,有没有遇到棘手的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
“棘手的问题太多了,数不胜数,《源代码》算是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3D大片,之前完全没有经验可循。
为此我专门花了大价钱,请来了《阿凡达》特效总监来指导,即使这样,也是反复实验了很多遍。
就说列车爆炸的那个镜头吧,反反复复修改了几十版,特效师头发都秃了。”
观众听到这话,不约而同的大笑了起来。
主持人也是一样,道:“苏导,电影我看了,列车爆炸那个特效非常棒,还有那个复兴号,做的也跟真的一样。”
她顿了顿,话音一转道:“这样的特效水平,如果放在好莱坞是什么水平?”
苏槿斟酌道:“一般水准吧!”
主持人诧异:“只有一般水准吗?我看着非常震撼。”
“这不是真不真的问题,这个特效是用时间熬出来的,费了无数脑细胞,属于国内顶尖水准。”
“但如果放在好莱坞,随便一个特效工作室就能做出来,我们跟好莱坞的差距还是很大。”
“这个差距有多大?”
“大概十年吧!”
“差这么多?”
“嗯,别人很早就进入了工业化流程,而我还在起步阶段,现在已经赶上很多了。”
“我一直听说要做工业化电影,为什么一定要做工业化电影?不做不行吗?”
“不行,短期之内看不出什么来,等十几年后就能看出来了,那时候我们和好莱坞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又会沦落到七八年前,畏之‘好莱坞如虎’的阶段。”
“你别看‘工业化’听起来冷冰冰,好像要把艺术变成流水线产品,其实不是的。”
“它不是在扼杀创造力,而是为创造力提供更坚实、更高效的基础设施。”
“说白了,就是标准化、流程化、协作化。”
“让导演不用再操心某个螺丝钉哪里买,某个特效镜头该找谁做、怎么做,可以把精力更集中在最重要的故事表达和艺术把控上。”
“其实,工业化最重要的是能培养人才梯队,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
“好莱坞为什么特效人才多?因为它有庞大的、持续的项目需求,有完善的培训晋升体系。”
“如果我们工业化完成,就有大量的人才爆发,即使爆发不了,也能保持下限。”
“那像现在这样,要么是爆款,要么是炮灰,中间地带薄弱。”
第425章 女主之争,登顶影史
赣省卫视虽然穷,但不代表别人脑子也不好使。
节目录制结束之后的第一时间,就剪辑了一段苏槿访谈内容放到了网上预热。
内容自然是关于“工业化”的表达,这段是正常访谈中最具话题引爆点的部份。
同时,他们紧急启动招商,开价300万。
只能说,赣省卫视真是穷怕了,穷的底气都没有了,换做芒果台,怎么也要开个500万。
各大媒体向来嗅觉敏锐,他们立马察觉到苏槿这番极具行业洞见的言论,将会引发风暴。
于是,他们再次发挥了“专业素养”。
纷纷以“苏槿炮轰”、“十年差距”、“工业化定生死”等抓人眼球的标题进行报道。
南方娱乐周刊:“1.2亿的背后,苏槿直言华夏电影与好莱坞存在‘十年鸿沟’,工业化非做不可。”
新京报:“苏槿的忧虑:《源代码》单日再次破亿,他却说华夏特效只值好莱坞一般水准。”
新浪娱乐:“苏槿断言:不做工业化,华夏电影十年后恐再被好莱坞吊打。”
苏槿最近的热度本就爆炸,各大媒体的报道如同催化剂,瞬间点燃了互联网。
#苏槿工业化#词条,直接空降微博热搜第一名,后面紧跟着一个醒目“爆”字。
各大论坛、贴吧、知乎、豆瓣小组都开辟了专门讨论帖子。
“《源代码》特效在好莱坞只算一般?太高看好莱坞了吧,我看了3DIMAX版本,感觉非常震撼。”
“不能这么说,苏百亿的意思说,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我看不懂,但不明觉厉,感觉苏百亿说的好有道理,现在电影质量太不稳定了,好片全靠撞大运。”
“管他艺术化还是工业化,好看就行,《源代码》就好看,支持苏百亿。”
这是普通观众的想法,资深影迷和电影爱好者不一样,他们的言论更加独特。
“苏百亿一针见血,国产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手工作坊模式,导演事无巨细,啥都要管,效率低下不说,质量全凭个人能力和状态。”
“看看好莱坞成熟的制片人中心制和工会体系,那才是保障电影基本盘的关键。”
“工业化是基础建设,是下限的保障,艺术探索是上限的突破,两者并不矛盾。”
“很多导演抗拒工业化,喜欢一手抓,整天把艺术挂在嘴边,真是呵呵了。”
“诺兰、卡梅隆在成熟工业体系之下,不照样成就大师?他们的电影艺术性差吗?”
网络上热议之际,各大媒体记者也没有闲着,专门致电几位大导演进行采访。
老谋子言简意赅:“工业化是支撑创作的必然基础,尤其对大制作不可或缺,科学流程可以让导演专注艺术表达。”
陈诗人说的比较多:“我们常说电影是梦工厂,‘工厂’二字本身就蕴含着工业化的基础。
关键在于如何在标准化的流程中,保持艺术创作的灵魂和独特性。”
冯裤子直言不讳:“推动工业化是好事,拍电影不是过家家,动辄几千万上亿的投资,没有一套科学的规矩管着,全凭导演一张嘴、两条腿去盯,累死也出不了好活儿,还容易出篓子。”
各大影视公司的老总,自然也没有被各大媒体记者忘记。
小王高谈阔论,称电影工业化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是华宜兄弟长期战略的一环。
扯了一通长篇大论之后,开始以《超体》收尾。
“投资《超体》正是我们布局高科技、工业化电影制作的重要一步。”
王常田先是舔了一波苏槿,随即强调光线强大的地面发行网络和项目把控能力,是工业化体系中“渠道”和“风控”的重要环节。
最后,也是和小王一样操作,话题转向《超体》。
“投资《超体》是光线深度参与国际水准工业化电影制作的一次重要实践。”
于东先夸赞了一波自家公司,接着说道:“投资《超体》是博纳迈向更高维度工业化制作的关键合作。”
老杨头大谈港岛和内地技术融合,投资《超体》当然也没有忘。
令人意外的是,专门做特效的天工异彩老总,破天荒地参与了进来。
“苏总说的太对了,项目来了,临时组团队,磨合期长,沟通不畅,反复修改是常态。”
“做完一个项目团队就解散了,经验难以沉淀积累,没有持续的大项目支撑,怎么培养稳定的人才梯队?恶性循环。”
这么一圈看下来,也就天工异彩的老总是个老实人。
其它四家精明的要死,三句不忘宣传自家公司。
不管怎么样,从苏槿提出电影工业化引发热议,到各大导演下场表态,再到影视公司掌门人借势发声。
话题热度是一层高过一层,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网络、业界和资本市场的电影工业化大讨论。
上一篇:华娱:第一导演财阀
下一篇:躺平的我,才华被明星老婆发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