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第53节

“走,跟我去前福镇。”

张浩南没有安慰他什么,猛男无所谓安慰不安慰。

做了就是做了,扛了就是扛了。

没有为什么,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啊?”

陈涛一愣。

而蹲在地上分装桃子的徐振涛则是扭头问道:“这就好了?”

“前福镇,你去不去?”

“现在?我上班啊……算了我也去看看。”

徐振涛想起来电瓶是在前福镇制作的,事关自己的提成,不可不察。

必须得看看。

不为感情,为了软妹币,那也要给个面子。

徐振涛自己开了吉普车,带着陈涛跟上张浩南。

走的是老大前路,在运河北岸一路颠簸,尘土飞扬好似重拍《西游记》。

许多河口交汇处,都有跨河的拱桥,到了前福镇之后,徐振涛对陈涛说道:“南岸的大棚看到了吗?”

陈涛扭头看去,只见密密麻麻的黑色大棚白色大棚连成一片,只看长度就有一公里上下。

“都是他的。”

“……”

“虽说是私人老板,但人可以的。”徐振涛说着又道,“这话我也就私下里跟你说说啊。”

“谢谢徐镇长。”

“一个镇的,总归要关照关照,说不定将来还要你关照我。”

握着方向盘的徐振涛有些感慨:“很多事情说不准的,但怎么说呢,有原则就好,当然有底线也是起码的。”

又到了一座拱桥,右拐过桥到了南岸,依然还能看到“永盛”两个字的痕迹,不过物是人非,看门的老头儿也从郑永盛的亲爹,变成了张浩南的一个爷爷。

电瓶厂已经复产复工,但工人并不多,也就六个。

到了厂内停好车,工人看到张浩南的车牌,顿时又忙碌起来。

这光景就算忙,那也非常有限。

“先看看。”

张浩南邀着徐振涛和陈涛转了一圈,徐振涛也是第一次来,看到熟悉的电瓶壳子之后,才道:“原来就是这里做的啊。”

然后他就打量着周围的范围,盘算了一下之后就道:“你这地皮也不大啊,搬大桥镇,我给你三倍面积。”

“我就是让你看看的。”

“以前大桥镇也有配农药的,经验丰富,招来培训也能上岗吧?”

“都说了让你看看的,你想屁吃呢?现在搬厂搬设备,农忙你去给机器供电?”

“有没有兴趣扩大再生产?有搞头的,你看青龙岗北面那片好不好?离澄江也近……”

“你烦不烦?”

横了一眼喋喋不休的徐振涛,张浩南转头对陈涛道,“今天先熟悉,明天上班,你就是这家电瓶厂的厂长。管理生产一肩挑,还有招工,化工厂下岗的当中有合适的,你去招过来,人头费五十一个,但有一点,宁缺毋滥。”

“啊?”

“小厂没那么多规矩,反正也不靠它赚多少钱,先让你练练手。”

这话听得徐振涛羡慕极了,连忙道:“可以去大桥镇再盖一家分厂练练手,招工不在大桥镇招也没问题的……”

张浩南懒得搭理他,在门卫拿了两个鎏金大字到外墙,对徐振涛说道:“扶好。”

然后抡起榔头就开始敲固定钉,十个钉子全部敲完,外墙上终于有了新的厂名——长弓蓄电池厂。

PS:今天就一更,主要是下午有应酬,本来是直接不鸟的,但是他们给的太多了……

第70章 思路清晰

张浩南的安排太突然,让陈涛一时间还有点懵,不过也正如张浩南所说,这就是个小厂,五六个人也谈不上什么管理不管理,维护好员工关系,整理好生产规章,也就够了。

真正累人的业务量是扩招,这是个精细活儿,招工不难,难的是招到合适的,并且还能不破坏工作生产环境。

沙城因为长期穷困,所以在进入新世纪爆发式增长阶段,招工也主要是通过人情社会。

直接面向社会招聘,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补充,甚至有些时候,还是定向萝卜坑,通常上电视打招聘广告,招厂长经理之类,往往都是为门路很广的年轻二代。

有没有那个能力是次要的。

“厂里皮卡你拿去开,一个月报销两箱油,驾照有吗?”

“呃……没有。”

“没有也没关系,过两天我喊我一个叔叔过来,他驾校教练,带你开两圈,会了就弄个驾照,很快的。”

“……”

这年头其实弄驾照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因人而异。

但陈涛陡然就感觉很爽,因为自己居然配了车……

虽说是皮卡,但那也是车啊。

“张总,感谢。”

“我出多少钱,你出多少力,各取所需,天公地道。”

张浩南说着又道,“名片下午我让人去印一下,三百张应该也够了。”

门房内,徐振涛正在跟看门老头儿张刚友聊天,主要是打听一下五家埭又新增了多少大棚。

张刚友也是张浩南的一个爷爷,但年纪不大,今年才五十八,穿着一件老旧运动背心,剃了个光头,看上去很是精神。

“阿叔伱说你们大队换了村长?”

“就上个月的事情,噢,谢谢。”

刚抽完一支烟,徐振涛又递了一支华子过来,张刚友赶紧接过,然后凑在打火机上点燃。

电瓶厂能抽烟的地方,就只有门房这里,张刚友每天烟是不缺的。

“老吴升上去,谁接班?”

“四队的吴仁娟。”

“姓吴?怎么会是四队的?”

“她原先九队的,嫁到四队的。”

“噢,原来如此。”

随后聊了一下,徐振涛便知道吴仁娟是原先的妇女主任,更是吴成林的晚辈。

掐指一算,全是有备无患。

徐振涛于是琢磨了一下五家埭的行情,估计明年这个村的家庭收入,就会翻两番。

或许都不止。

叼着烟,徐振涛又心痒痒了,再给张刚友发了一支华子之后,他把半截烟掐灭,然后出去跟张浩南说道:“电瓶厂不开也没关系,再多租个几百亩田吧?你看陈涛家的河东村,也不错啊,弄个一两百亩大棚,又不值难。”

“你说的倒是轻巧,我不让他们看到别人赚钱眼红眼热,就这样过去跟河东村谈,丁向荣这个当村长的就算屁股歪到我这边,也会谈要求提条件。明年再去,牛市村一家多赚三四千,是他带着人来求我,不是我求人。”

“话是这么讲没错,但创收嘛,早创收早好。”徐振涛脑子里现在只有几万号数字,这些是大桥镇的农民,每解决一个就业,数字就减少。

厚着脸皮的徐振涛两手一摊:“别人也不来大桥镇投资,我现在就指望你解决老百姓就业,说实话,等我真升了,将来接手,鬼晓得会不会让农民吃口汤。现在大桥镇一口气解决这么多就业,我上去就跟你说的一样,基本稳的。我就是想多解决一点是一点,不怕后面的贪,就怕不做事。”

“你是死人?”

张浩南横了一眼徐振涛,“基层这么多年就没有一个帮手?”

“……”

话尽于此,徐振涛也是猛然一震,这才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我猪脑子,被冲昏头了。”

思路出了一点点问题,他要做的,不是现在就把将来的事情都解决,而是一个长远问题,能够延续不断地有人接手。

他突然又想到了吴成林跟吴仁娟,顿时有了计较。

“入娘的,先头财迷心窍了。”

徐振涛倒也不尴尬,哈哈一笑,然后就问张浩南,“安排好了没有?好了赶紧吃饭。”

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头戴遮阳草帽的妇女蹬着一辆大三轮拐弯过来。

三轮车车斗上有两只大搪瓷桶,白色的漆面上,还有斑驳的红色厂名。

这是早年隔壁村村办纱厂的保温饭桶,张浩南之前卖“万年青”的时候,吴成林从隔壁村拿过来的。

用了也有两年了,倒也不见坏,依然挺好用。

“婶娘辛苦。”

张浩南迎上去,扶住了三轮车车把手,戴着遮阳草帽的妇女将刹车扣好,然后笑着道:“浩南也在啊。”

她正待去搬搪瓷桶,张浩南已经两手一提,直接将搪瓷桶提了下来,放在小推车上。

“谢谢啊。”

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她对门房喊道:“阿叔,今天有鲫鱼还有咸肉!”

“好!”

张刚友顿时乐得出来背着手道,“有三五天没吃咸肉了,这菜单就一点不好,咸肉要排期的,轮到才有。”

“阿叔,不好天天吃咸肉的。”

“咸肉香啊。”

张刚友抹了一把嘴,咸鱼咸肉咸鸡,都是他的最爱。

两大桶饭菜运往隔间,里面摆好了桌子,张刚友也是洗了手按了电铃,不多时戴着口罩的工人也出来洗手。

首节 上一节 53/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最弱天赋?你可曾听闻真数千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