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第19节

能够不拘束,能让小知识分子也能放下矜持,这就是乡村活络的特质。

大抵上,也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摆臭架子没鸟用。

乡下人看不懂你在炫耀什么……

“夏老师,我想搞个技能培训点,但手续怎么走不太懂,能不能帮帮忙?”

请副校长夏俊良搓一顿,也不全是为了感谢帮忙,顺手借一下夏俊良的便利,也好让自己免一堆需要盖章的头顶婆婆。

夏俊良以前在镇政府做过秘书,倘若是别的地方镇,大抵上也没啥鸟用,但这是市区镇,也就是沙城的核心所在,二十年后国民生产总值九百多亿,比很多地级市还要强。

在此处的资历,让夏俊良后来就算没有飞黄腾达,却也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小人物。

“培训?怎么又跟培训搞上了?”

“工人培训,我想让工人都有技能证书。”

“你要疯啊,你有多少钱?”

如果是个人去自己参加培训,那是个人掏钱,算是交学费。

但夏俊良一听张浩南的话,就猜到他是打算走老国企的“福利”那一套,培训费用企业承担。

那这个费用就很难说了,弄不好就是上不封顶。

比如焊工,光材料本身的价格,照均价一吨一万来计算的话,培训班五个人不要一个月就烧完了。

这还不算场地、机器、师资等等成本。

倘若是特种焊接,那更是无底洞,非国家级组织,根本承担不起,光一个研发费用,就是九位数起步。

张浩南知道夏俊良有点误解,于是解释起来:“主要是操作工这种程度的,普通车工钳工这样的。”

“伱要拟个章程给我,这样说的话,我去社保局也不太好跑。”

喝了一口米酒,甜味让夏俊良很是舒服,又夹了一块红烧排骨,他忽然眼睛一亮:“对了,既然都说到了培训,我之前开会,听大桥中学的校长说,他们大桥镇也要搞个培训,不过是职业培训。一个是大桥中学职高班的专业技能培训,还有一个是农民培训。你有没有兴趣?”

“有好处吗?”

“……”

夏俊良横了一眼张浩南,“身为沙城一中的学子,要有格局,为家乡分忧,不是理所应当吗?”

“夏老师,我这个人你是知道的。”张浩南一脸正色,让斜对面坐着的樊振华、樊素素肃然起敬,然后只听张浩南接着道,“没有格局。”

“……”

“……”

樊振华叔侄二人差点嘴里的饭菜都喷出来。

但夏俊良却是笑了笑,手指敲了敲酒杯,张浩南赶紧给他满上,一旁邵卫东不明所以,问道:“什么意思?”

“还用想吗?有好处啊邵老师。”

张浩南给夏俊良满上之后,夏俊良才又美滋滋地呷了一口:“大桥镇这个培训呢,也是响应中央政策。市里也是想要树典型的,能不能算典型,只看解决就业多少。”

吃了一口凉拌芹菜,嘎吱嘎吱地咀嚼着,张浩南与其说是在琢磨,倒不如说是在回忆。

夏俊良说的这事儿,的确是有。

但吃到好处的老板一个都没有,盖因对未来几年的本地老板而言,他们更愿意压榨外来务工人员,压榨本地人不敢太深……那捞的就自然少了。

培训?

我还要掏出财力物力人力?

你看我像大善人吗?

所以夏俊良之前问他有多少钱,其实就是提醒他不要不自量力,这是给大企业做准备的。

可惜,别说这年头的私人企业不接,二十年后沙城本地的百亿千亿企业都有了,依然不接。

利润政策我全要,义务责任给我滚。

无关乎什么良知不良知,纯粹是资本生物只追逐利润,这是天性。

而且所谓的好处很虚很飘,没一个实在的,也委实劝退那些有心插手的猛男。

“夏老师。”

将凉拌的水芹菜吞下之后,张浩南想了想,对夏俊良说道,“不知道夏老师跟大桥镇那边能深入到什么程度?”

“嗯?”

本以为张浩南会问到底有什么好处,但没想到他会这么说。

“我跟徐振涛做了十二年同班同学。”

徐振涛就是大桥镇的镇长,提到这个名字,张浩南想了想,隐约记得这是个能上电视的。

而且不是法制类栏目。

那就很稳。

“那么我就先交个底。”

张浩南看了看夏俊良、邵卫东,然后道,“我原本的计划,是招工九百人。三百固定工,六百季节工。”

“多少——”

夏俊良双眼瞪圆了,“你再说一遍多少?!”

“固定工三百……”

“不不不,季节工也要算上!”

直接打断张浩南,夏俊良对此门清,他直接问道,“你跟你们村谈到什么程度了?”

季节工是临时工,一般是特殊加工企业在忙碌期才会膨胀人手,而后对人手需求爆减。

比如盐业、糖业,尤为如此,甚至采桑、掰玉米、摘棉花等等,都是如此。

通常来说,一家能够保证季节工稳定来源的企业,不是财力雄厚,就是掌舵人号召力很强。

但这种太有地方性,真正全国通行的手段,是跟乡镇街道合作,由乡镇街道组织季节性人力,如此又能保证季节性收入,又能保证企业的稳定生产。

以夏俊良对张浩南的了解,他敢断定,这小子肯定跟周围几个村都谈了。

“我们村妇女主任已经做好统计了。”

“谋定而后动啊,你小子。”

夏俊良一脸的欣赏,美滋滋地又喝了一口酒,今天这酒,滋味是真不错。

然后他又问,“就你们村?”

“隔壁几个村也有很多不上班的妇女,也愿意做季节工。”

“工资什么水平?”

“正式工五百,季节工四百五,差百分之十。”

“卧槽,你一年开工资就要七百万?!”

“夏老师,注意用词……”

“注意个卵!你……”

夏俊良想了想,没有继续多说,而是道,“大桥镇那里,如果可以,你还能拿出多少工位?”

“夏老师,我这点规模,大桥镇确定看得上?”

“你不懂。”

摇了摇头,夏俊良直接道,“我先去问问看徐振涛,到时候我再跟你联络。”

没有理会张浩南这种没格局的提问,政绩的事情,你懂个卵。

第24章 就是简单粗暴

提高农民收入,不管形式是怎么样的,只要合法,那么就是优良成绩。

甚至对一些欠发达地区而言,在二十年后,哪怕不那么合法……也算是成绩,只是不那么优良。

张浩南对这些政策导向问题即便能洞察意图,敏感度却不如夏俊良这一类人。

讲白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屁股决定脑袋。

知道是一回事,看重不看重是另外一回事。

“浩南,能不能先说说看你的规模?哪怕是计划中的。”

夏俊良猜测张浩南有什么机密,所以又加了一句,“涉及到你利润来源的,可以不讲。”

“谈不上。”

又给夏俊良满上一杯乡下的米酒,“其实也没什么虚头巴脑的。我们村叶子菜比较多,还有茭白、螺蛳,我在西菜场的店,其实还不是走量最多的。真正大头在松江。”

“松江?!”

邵卫东直接惊了,“你生意做到松江去了?!”

重生前的张浩南当然没有,但现在自然是要做大做强。

“斜桥镇、前福镇、东渡镇的几个菜场,我都有收螺蛳的摊位。一三五收货,然后双休运到松江。”

摊位费两块钱,油价这时候是一升两块三毛八,来回油钱封顶一百。

五吨螺蛳毛利七千,一个月卖四次就是两万八的毛利。

当然也可以卖姑苏市区去,但没有松江来得正规。

别看松江的小市民气息极为浓厚,但给钱就是给钱,再如何斤斤计较,到手的七千块,远比吹上天的一万八要牛气得多。

只可惜螺蛳这种东西,也是看季节的,开春这当口是没有的,去年冷天到今年开春,张浩南主要就是卖“万年青”这样的冬油菜菜头干。

别看这菜头干一斤才两块钱,在平均工资才三位数的这年头,已经算得上是价格不低。

张浩南去年在村里租了二十亩地,全是种蔬菜,光“万年青”一亩利润就有两千五。

田间地头的总人工就五个本家爷爷,每人一条烟一坛酒外加一百块钱。

今年他要上隧道式烘干机,盯上的不是附近城市的市场,而是五月份的“松江-罗斯”出口博览会。

他已经跟附近三个村谈好了土地租赁,抓紧时间种洋葱。

首节 上一节 19/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最弱天赋?你可曾听闻真数千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