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从七级钳工开始镇压全院

四合院:从七级钳工开始镇压全院 第249节

  虽说秦京茹刚才确实站出来证明了,可他可不觉得秦京茹这么做有多单纯。

  中院里,贾家正闹得沸沸扬扬。

  “秦京茹,你这唱的是哪一出啊?”

  “耍我好玩是吧?”

  秦淮茹是真的恼火了,她原以为秦京茹和许大茂之间还有联系。

  甚至还幻想着这俩人能结个婚过上小日子呢。

  谁知道早都掰了!

  “让她走,明天就送她走。”

  贾张氏气得直喘粗气,她原本打的如意算盘是秦京茹和许大茂结婚后能接济贾家。

  谁承想这乡下丫头片子竟然跑到她家白吃白喝。

  现在美梦泡汤了,绝对不能再让秦京茹留这儿!

  “我本来想的是,许大茂这边吹了,我就在这儿另找个城里人嫁了。”

  秦京茹靠在门框上,低头小声说着。

  “这事儿你就别琢磨了,明天就收拾东西走人。”

  不管是秦京茹在这儿能不能找到城里人嫁。

  反正只要不是大院里的人,贾张氏都没法接受。

  因为嫁到外头,贾家就指望不上救济了!

  “我咋走?我连路费都没有!”

  秦京茹一屁股坐到板凳上,一副死活不肯挪窝的架势。

  “最多再让你多待一天,周末我找辆下乡的车送你回去。”

  秦淮茹这个月的工资基本见底了,再让她掏腰包给秦京茹出路费,她可舍不得。

  好在城里周末常有去乡下的马车、牛车,运气好还能碰上一辆。

  第二天。

  轧钢厂对易中海的处理结果出炉了。

  考虑到易中海是个技术老工人,厂里没直接开除他。

  而是安排他去做钳工车间的杂务,根据后续表现再考虑是否恢复他七级钳工的职位。

  平日里搬搬铁块,运送钳工们完成的半成品零件。

  工资直接砍半,连生产奖金也没了,算下来一个月只剩三十多块,简直是心如刀割!

  这个处理结果,厂里没大肆宣扬,毕竟眼下全国的火车头制造专家都齐聚于此。

  杨厂长生怕这事儿影响红星轧钢厂的形象,就让车间主任暗地里处理了。

  火车头制造办公区。

  “师父!”

  刘文生在办公室门口见到赵征途,连忙迎上去打招呼。

  在那个时代,国内有真本事的工程师本就不多。

  像赵征途这样从钳工做起的工程师,在这种火车头建造项目中是必不可少的人才。

  “干得不错!先进去开会吧。”

  赵征途拍了拍徒弟的肩膀,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

  六年前,刘文生还只是个对啥都懵懂的钳工小徒弟。

  一眨眼的功夫,他已经能参与造火车头的大项目了。

  刘文生迈进大办公室时,那儿早已挤满了各路工程界的大咖。

  这群人里头,有一拨是手艺超群的老师傅,早在国家成立前就掺和过洋人的铁路活儿。

  还有另一波,是从全国四面八方请来的交通学院的老专家!

  这阵仗,简直就是高手如云啊!

  比起来办公室里静悄悄的老匠人们,现在这些老专家已经开始吵得不可开交!

  “凭咱们国内眼下这点技术,想短时间内捣鼓出火车头,难于上青天呐!”

  “如果这是件轻松事儿,咱今儿个也不用聚一块儿头疼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刘文生跟着老专家去吃饭

  “这是能增强国家实力的大事,万事开头难,咱们先得把这个硬骨头啃下第一口。”

  “火车头的核心技术还在外国人手上攥着呢,光靠自个儿摸爬滚打,还得耗不少日子。”

  “最简单的法子,就是找个现成的外国工艺当参照!”

  老专家们各有各的主意。

  那时候,国内啥都得从零开始。

  虽说这些专家搁在国内都是顶尖人才,可限于那个年代,他们现有的技术也就勉强能鼓捣些老掉牙的东西。

  造火车头,搁后来就是手到擒来,但在那时候,那可是顶级高科技!

  特别是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面对这种高端科技,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上头领导要求造出的火车头要用于首都火车站.

  还非得用最前沿的技术,好让洋人见识见识国内的能耐。

  然而……屋里的老专家们对着这高端科技也是一筹莫展。

  讨论来讨论去,方案没讨论出个影,倒是被一群老烟枪熏得屋里烟雾缭绕。

  “对哦,听说咱们国内已经有位工程师能修好轧钢机了,而且还加入了咱们这个火车头项目。”

  “好像叫刘文生吧?不知这位刘文生同志到了没?”

  讨论正热烈时,一位极受尊敬的老人慢慢抬起了头。

  通过刚才的讨论,刘文生知道这人叫沈业,大家都尊称他沈老。

  他还是这次造火车头项目的总指挥!

  “各位好,我就是刘文生!”

  “不过我得纠正一下,沈老您刚才说得不对,我现在不是工程师,而是轧钢厂的一名八级钳工。”

  这话一出口,屋里专家们的脸上齐刷刷地露出了惊讶,几乎所有眼睛都盯紧了刘文生。

  有几个专家推了推眼镜,难以置信地上下打量着刘文生。

  没别的,就因为刘文生实在太年轻了!

  就他这长相,说他是今年刚毕业来轧钢厂实习的大学生,估计都没人怀疑。

  还有几个专家琢磨着是不是名字重复弄错了,毕竟沈老之前提的是工程师,不是八级钳工。

  “哎呀,岁数大了,记性不中用了,我老是把你记成工程师。”

  “不过也不能全赖我,你问问这些老专家,八级钳工能修轧钢机,他们信不信?”

  沈老慈爱地呵呵笑着。

  他没想到名单上关注的刘文生这么年轻,但这恰恰说明国内人才辈出。

  这算是首次会议上给他的一大惊喜!

  “原来你就是刘文生啊,真想不到你这么年轻。”

  “你要说你现在还在念书,我都信!”

  几个工程师来找刘文生聊天,在那个信息不太畅通的年代。

  虽然消息传播慢,但修理好轧钢机这种大事。

  作为专业人士的他们还是听说了,甚至刘文生写的那份修复轧钢机的报告,他们也都看过。

  几位专家跟刘文生寒暄时,心里悄悄打着小算盘,想探探刘文生的真实水平。

  当被问到一些专业领域的知识,刘文生对答如流。

  不仅让所有人惊异,还让大家对他好感倍增。

  这么高深的专业技能,居然能从一个八级钳工嘴里说出来,这让在场的专家和老匠人们再次感到震惊。

  此刻,他们完全信服刘文生这位八级钳工能修理轧钢机,也把他看作了与自己同等地位的行家。

  “聊家常的话等去了食堂午餐时再说,我们现在还是先集中精力讨论造火车头的事。”

  沈老轻轻敲了敲桌子,一下子把所有人的注意力拽了回来。

  随后,大家讨论的核心自然聚焦在制造火车头的关键技术——蒸汽动力!

  那个年代,火车大多还是依靠蒸汽驱动。

  实际上,系统送他的蒸汽动力技术他已经完全吃透了。

  真要动手造火车头,在有人协助的情况下,不靠外国人也完全可行。

  不过……这些念头也就自己私下想想。

  毕竟,这个年代连那些资深专家都挠头的技术难题,如果他说能搞定,不知道会让多少人脸红。

  别人也不会信,只会觉得他在吹牛皮。

  刚树立的好形象也会瞬间崩塌!

  谁还不会吹个牛?

  还是等真正开始造火车头时,再慢慢展示他掌握的蒸汽动力技术吧。

  首次会议,刘文生与这些资深专家们交换意见,大家纷纷陈述对承担建造火车头任务的看法。

首节 上一节 249/10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港片:我能复制所有大佬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