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影视:从小舍得钟益开始

影视:从小舍得钟益开始 第369节

  奥运会即将要开始了。

  这是新中国时隔多年后首次参加奥运会。

  全中国的目光都聚集在这场即将开幕的奥运会上。

第285章 我给你的爱,都满出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但却长期与奥运会隔绝。

  如今终于参赛,举国上下一片沸腾。

  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向全世界展现新中国的体育风采。

  开幕式前一天的训练场,林渊气定神闲地张弓搭箭,身旁的男女队员们虽也专注于训练,但却难掩细微的紧绷感。

  这可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奥运会。

  全国上下,家家户户都守在电视和广播前,翘首以盼他们的好成绩呢。

  尤其是男子射箭队,作为亚运会冠军,人们对他们饱含期待,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身为林渊的队友,他们倒不是担心个人赛的表现,有林渊坐镇,个人赛的金牌几乎板上钉钉。

  他们是怕在团队赛上发挥失常,成为拖累林渊的短板。

  要是真的因为自己让团体赛失利,且不说国内民众会多么失望,他们自己也不会原谅自己。

  察觉到队员们紧绷的神经,射箭队主教练临时决定带大家前往洛杉矶纪念体育场转转,放松放松。

  这座承载着两届奥运记忆的场馆,东侧的列柱廊镌刻着1932年奥运金牌得主的完整名录,历史资料展示区里,泛黄的报纸与照片无声诉说着过往的荣耀。

  林渊在展区某处角落停下脚步。

  一张1932年的旧报纸上,头版大幅照片记录着链球冠军哈罗德·奥斯本高举奖牌的瞬间,配文洋洋洒洒,详述着他打破世界纪录的壮举。

  但林渊的目光,却是停留在报纸右下角一张略显模糊的照片。

  身着上白下黑运动服的刘长春,眼神坚毅,只有寥寥几行文字,简短地讲述着他这位中国奥运第一人的事迹。

  林渊驻足凝视许久,心中渐渐有了打算。

  ……

  奥运首个比赛日。

  许海峰沉稳的发挥,替中国队成功斩获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

  消息闪电般传回国内,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所有人都盼望着在后续赛场能斩获更多的金牌。

  所谓重在参与,这只是安慰失败者的话语罢了。

  来到赛事第三天,射箭场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渊身上。

  他身姿挺拔如松,张弓搭箭、屏息瞄准、箭矢离弦,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当最后一箭稳稳钉入十环,林渊只是淡然地垂下眼眸,缓缓解开护指。

  即便金牌已经收入囊中,他神色依旧沉静如水,那股从容与淡然,在喧嚣的赛场上愈发夺目。

  当镜头掠过他冷峻的侧脸,林渊沉稳的身影投映在千家万户的荧屏上。

  清冷矜贵的气质,从容自若的风范,在无数少女心间荡开层层涟漪。

  这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就这样成了万千怀春少女心中的白月光。

  纱帽巷里,早已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吴秀兰听着亲邻好友的称赞,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过。

  倒是隔壁的乔祖望被这鞭炮声扰了清梦,嘴里嘀咕两句“显摆死了”,翻身继续睡去。

  升完国旗,奏完国歌,林渊戴着金牌来到混采区里。

  记者急切发问:“拿了奥运冠军,现在你的心情如何?”

  林渊目光清亮,声音沉稳:“挺开心的。”

  “你在赛场上表现得特别沉着冷静,现在比赛结束了,你能笑一下吗?”

  林渊闻言唇角轻扬,露出一个如沐春风的微笑,周围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响成一片。

  “有没有什么话想对支持你的家人、朋友、教练和队友说?”

  “对家人和朋友想说的话有太多太多,我想回去慢慢对她们说。对教练和队友想说的话是,接下来还有一场团队赛,我们再去拼回来一枚金牌。”

  “获得奥运冠军后,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什么规划和目标?”

  “有。但我想等团队赛结束后,再来宣布这件事情。”

  两天后,男子射箭团队赛决赛拉开帷幕。

  尽管队友一开场接连发生失误,令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连连叹息。

  但是林渊不急不躁,没有被队友影响到,反而是轻声鼓励着队友,凭借他稳定的发挥和队友最后几轮的出色表现,队伍这才惊险夺冠。

  赛后接受采访时,记者当然又问起了先前那个问题。

  林渊沉吟片刻,目光坚毅地说道:“我在洛杉矶纪念体育场,我看到一张旧板报。

  头版是哈罗德·奥斯本夺冠的报道,无人在意的是,在那张报纸的边角处,还有一则刘长春的报道。

  56年前,他孤身一人来到这里,代表中国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却因为长途跋涉、体力不支等各种原因,没能进入决赛。

  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继承他的意志,我要转型田径100米短跑。

  我知道体育跨项目转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我对自己有信心。

  四年后的奥运会,我一定会站上男子100米决赛的跑道。”

  此言一出,现场一片哗然。

  林渊不知道这段采访内容会不会在国内播出,或许为了保护他的声誉,大概率是不会播出的。

  但他心里已经做好了决定。

  还有什么,比在田径百米赛道上夺冠,更能扬名天下的方式呢。

  如果这段采访不会播出来,他也会再找机会把这个决定公之于众。

  记者下意识追问:“但射箭和短跑的训练体系完全不同”

  记者话音未落,教练听到林渊的话自然是赶来劝阻,将林渊带离了混采区。

  蔡永祥一脸难以置信:“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没有绝对的把握,我是不会这么说的。”

  ……

  林渊回到国内。

  按理说奥运健儿们返回国内后,要集体留在燕京。

  尤其是像林渊这样的奥运冠军。

  他们要一起参加相关的欢迎仪式、庆功活动以及接受国家的表彰等等,这是对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一种认可和鼓励。

  但考虑到林渊原因特殊,他刚刚高考完,需要回到家乡进行估分并填报志愿,组织这才网开一面,给他放了两天假,让他回家尽快处理事务。

  林渊给家里打去了电话。

  “嘟——嘟——”

  家里的电话是今年上半年新装的。

  林渊经常外出,有了这个电话,他就能随时和家人通上话。

  乔三丽听到电话铃声后,眼睛瞬间亮起,立刻小跑着回到里屋。

  家里新装的电话本就没几人知晓号码,十有八九就是哥哥打回来的。

  乔三丽接起电话,脆生生地喊了一声:“哥!”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轻笑,林渊笑道:“三丽,哥明天中午到家,就在家待两天,填完志愿还要回去,你让妈不要声张。”

  “嗯嗯。”

  “你想哥了没有?”

  “想了!天天都想!”

  “哥也想你了。”

  ……

  次日,林渊回到纱帽巷时,喜庆的鞭炮此起彼伏,街坊邻居都围聚在自己家,热闹得如同过年。

  院落里,一排排酒席整齐摆开,盖着笼布的菜肴还冒着热气,显然是刚准备好,就等着他回来开席。

  见他出现,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七大姑八大姨立刻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夸赞他有出息。

  林渊和吴秀兰招呼大家开席,随后,他带着吴秀兰和乔三丽回到房间,眉头微拧:“我不是说了不要声张吗?”

  吴秀兰咬了咬唇,小声解释:“你都回来了,要是不庆祝说不过去。”

  林渊不至于会为这事动怒,转而问道:“学校有没有把志愿表格送过来?”

  “有,我给你去拿。”

  一般来说,是学生们统一来到学校,但林渊情况特殊,班主任特意送到他家中来。

  吴秀兰取来志愿表,眼神带着期许,“你打算填哪几所学校?”

  乔三丽也眼巴巴望着他,等待着他的答案。

  林渊回答地很干脆:“南京大学。”

  吴秀兰叹了口气,她早有预感,儿子舍不得离家太远。

  但她还是劝道:“你的成绩可以报北大的呀,如果报北大的话,以后去国家队训练,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学校的老师和她讲过,北大的文科是全国最好的。

  林渊摇头:“我要是报了北大,恐怕一年都见不了几面了,南大其实也挺好的。”

首节 上一节 369/4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开局撞车殷素素,打造大明神朝

下一篇:南疆炼蛊三十载,世人敬我如敬神

推荐阅读